想分手卻沒膽開口?分手專家替你「出面斷乾淨」 讓彼此好聚好散
文/阿飛
「面對自己的人生時,是要懂得取捨的:你想要未來有所成就,勢必得辜負愛情;若你想成就完美的愛情,就要有放棄展翅的準備。」
是的,我的職業是「分手處理師」。
可能有人曾經在電視新聞、網路或是報章雜誌上知道我們這個行業,而且對於這份工作感到好奇或難以理解。有些人會認為我做的事是不道德、敗壞風俗的,關於那些批評,我倒覺得工作內容並沒有什麼糟糕的部分,有時還會覺得自己是在做功德,替人解決棘手問題,收錢當然也就心安理得。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我所知,德國應該是全球最早出現「代理分手公司(Schlussmach-Agentur)」這個行業的。當時,德國業者的做法很單純,幫委託者打電話告知分手的處理費用大約是三十歐元;如果是替委託者當面告知分手,收費則是六十五歐元,再依前往的地點加收交通費。這是分手處理師的原型。
▲分手處理師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德國。(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之後,在加拿大有人創辦了一個名叫「分手商店( the break-up shop)」的電商網站,販售許多與分手有關的事物,從寄一封分手電郵、簡訊或電話,還有超值的「分手大禮盒」可以選擇,教你如何平復心情與度過恢復單身的生活,像是甜點、心理書籍、電影光碟、電玩遊戲或成長課程等等。
不過,並沒有提供當面分手的服務,我認為他們不能算是同行,只是單純販賣商品而已。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代客分手這件事之所以會受到關注與討論,主要是因為德國拍了一部《分手專家》的電影,讓世人知道有這行業的存在,而我也是因為這部電影才明白原來自己可以靠這項技能賺錢過活。現在歐美、日本與中國都已經有代理分手服務的公司,只是在名稱和服務內容的細節有些許差異罷了。
在學生時代,我已經開始做過不少類似的事情,因為我有一個換女友跟撕月曆差不多頻率的兄弟,高佻帥氣又風趣幽默,而且家境富裕,父親是小型婦幼醫院的院長,典型的高富帥公子哥。即使他不追求人家,也有不少女孩子主動示好,再加上他的個性容易陷入愛河,熱情總是來匆匆去也匆匆,很快就沒了感覺,最後不得不分手。
偏偏那傢伙不想要面對提分手時,女孩子們的怨懟、糾纏與傷心。
有一次,他請我幫忙跟對方提出分手,結果非常順利平和。自此之後每一段戀愛面臨分手之際,他就會找我代為出面。回想起來,自己除了資質合適,後天還有無數次的分手「實戰」經驗,造就了我如此堅強的職業技能,這全都該拜他所賜。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時常幫忙朋友調停分手,自己也多了不少實戰經驗。(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 自顧著喜歡,自顧著想要,自顧著實行,往往不會有好結果。這世上的任何事成不成功,全與是否合適有關。
也許有人無法理解「分手」究竟為何會變得如此缺乏「人情味」,我想,這只是社會行為模式的演變,其實社群網站也開始做起類似的服務了。就像臉書,也準備推出分手工具,用戶不必使用封鎖或「斷交」功能,就能屏蔽前任的一切信息。
當用戶把感情狀態改回「單身」後,臉書就會問你是否要把所有標註前任的貼文全部刪除,用戶也可以選擇不要讓前任看見自己目前的信息。臉書還在發出的新聞稿中表示,推出這項功能是為了方便用戶能更妥善地處理人際關係。
身為一位分手處理師,對於這樣的處理方式我並不認同,不過只是另一種逃避而已。
我明白協助他人分手並不符合傳統觀念,長輩們認為促成良緣乃成人之美,應該要倡導如此美好的價值觀念才是。而分手處理師卻反其道而行,以結束戀愛關係為目的,豈不是一種成人之惡?
但,談戀愛本來就存在著兩種潛在結果:感情穩定發展,步入婚姻(或是雙方選擇不結婚,但依舊保持伴侶關係);另一種結果則是事與願違,兩人出現重大或無法改善的問題。既然在相處時已經出現了難以跨越的障礙,或是其中一方已經不再願意努力下去,難道還要勉強他們繼續困在抑鬱寡歡的感情牢籠內嗎?
為何不讓兩人順利分開,彼此各自重新追尋更適合自己的未來,這難道不是最佳選擇嗎?
─ 看似無情的轉身,或許是我們旁人不明白的祝福。所謂的愛,如果沒有兩人共同感受的好,就是一種勉強。
作者:阿飛
本文由 悅知文化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