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受創後「記憶自動鎖死」 心理師案例:能描述「黑洞」就緩解多了
文/ 希拉莉‧雅各‧亨德爾(Hilary Jacobs Hendel,專業心理治療師)
譯/ 林麗冠
想像自己「重回創傷」,有助於解決舊情緒
那天下午,是我們諮商已經大約兩年的時候,馬里奧走進辦公室,睜大藍色眼睛,並熱切地微笑。
「我們開始的時候,你可以留意自己在這一刻感覺如何嗎?」他正向地點了點頭。
「很好!那麼,察覺你自己脖子以下的部分,並開始逐一注意你意識到的情緒,以及你在身體上如何感覺這些情緒,記住,我們只是以對自己同情和好奇的態度來注意。盡量避免批判你注意到的事物。」他告訴我,他注意到焦慮。現在我可以看到他眼中反射出一些痛苦。
「你覺得它在身體的哪裡?」
他指著心臟地帶。
「你能描述一下你意識到什麼嗎?這個區域有多大?它像石頭一樣堅固,還是像氣球一樣空洞?你感覺到什麼?持續接受任何說出來的言詞,相信你的直覺。」我緩緩而輕柔地說。
他停了大約一分鐘。
他說:「它有這麼大,而且是圓的。」他用雙手表達他所感覺到的東西,手舉到胸部比劃出一個約有蜜香瓜大小的圓圈。
「它有顏色嗎?」我問。
「它是黑色的。」他說。
▲馬里奧能清楚意識到心中的焦慮如同黑色的圓圈。(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我問:「我們能找到一種方法,和這種感覺上很安全的圓形黑色經驗待在一起嗎?」
「我不知道,我們可以嗎?」他笑著問道。
馬里奧很有幽默感。他在逗我。我們一起建立了信任和安全。我們的關係已經使他有信心去探索一些艱難的地方。
「我認為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我們慢慢來,並且保持聯繫,這樣的話,如果有任何東西感覺上太過頭,就可以停下來。」他點了點頭。
我引導他:「你能察覺到這個黑色圓形的東西,並且注意到你與它的相對位置嗎?」
「我看到一個巨大的洞穴,我距離邊緣約三公尺。」
「做得太好了,你能不能靠近一點,這樣你就可以好好觀察它?」
▲心理治療很需要治療師與案主之間建立的信任感。(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我認為黑洞是創傷經驗的身體感覺,在創傷發生時,創傷經驗太過巨大,以至於頭腦陷入黑暗(隱喻),無法加以處理。當一個事件引起如此多的衝突和壓倒性的情緒,造成頭腦不能整合和理解時,黑洞往往就此形成。我的工作是與患者連結,讓他能夠放心探索黑洞,並讓衝突和情緒變得可容忍,因而可以處理。
儘管我們小時候不能理解創傷經驗,但是長大成人後,可以用新的方式來理解。在馬里奧的情況中,我的希望是,如果我們能夠安全地探索這個黑洞,將有助於緩解他的憂鬱情緒。探索黑洞中有什麼東西,常常能使我們透過大腦的記憶網絡回到原始創傷的場景,例如,我們可以經由想像用手電筒來照亮黑洞,看看裡面有什麼。
▲治療師協助案主,安全地探索心裡的黑洞,將有助於緩解憂鬱情緒。(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我很害怕走近;我很害怕自己會掉進去。」他說。
「什麼東西會讓你感覺比較安全?如果你想像我們都握著同一條繩子,而且我會緊緊抓住繩子,以防你靠近洞口時掉下去呢?」我建議。
「不行,」他說:「你不夠強壯!」
「你需要什麼才會感覺安全?你能想像一下嗎?」
「一棵樹幹粗大的老樹,把繩子綁在樹上,然後你握住繩子。」他確切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好主意!」我說。
只要我們進入了這種情緒、實體和想像(使用圖像)的場景,頭腦就能想出有助於療癒的解決方案。大腦會對幻想產生像是實際發生事件時的反應,這可能對心理治療中的療癒具有重大意涵。例如,我可以藉此引導患者想像對行凶者反擊,或者逃離原本會造成創傷的攻擊。想像力可以引起一種內在的安慰感,就好像事情真的那樣發生。
我們可能理智上知道自己熬過創傷,情緒上卻不知道。除非我們的情緒大腦感到安全,否則它將繼續引發我們的身體進入「戰或逃」,以及造成痛苦的凍結狀態。情緒大腦知道真正的危險已經結束,當舊情緒獲得處理,而我們的個人過往沒有間隙或空白時,就已安然無恙。
創傷變成記憶:「我曾發生這樣的事,但現在已經結束了。」馬里奧走到洞邊看了看,但什麼也看不見。洞是漆黑的。他知道自己被我牢牢抓緊,而我被牢牢地綁在一棵大樹上,所以我問他,是否願意進洞裡看看。
他願意試試。
▲治療師協助案主,安全地探索心裡的黑洞,將有助於緩解憂鬱情緒。(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馬里奧穩步前進。他想像有一支手電筒,所以他可以看到洞裡有什麼。他兒時家裡的東西自動旋轉起來,就好像他處在一個龍捲風裡一樣。突然間,令我頗感驚訝的是,他降落到地上。
「我在地下室,我父親在打我哥哥!」我們經常談論這個記憶,但是他從未以這種真實的方式經歷它,在這個記憶中,情緒和感覺伴隨著他腦中的影像。我之前從不曾和一個降落在自身創傷發生現場的人一起走進黑洞。
他哭了。
我對於發生這麼強烈的情況有些害怕。我回想起我的基本創傷訓練。如果患者一腳踏進現在,另一方面則在經歷過去時,這位病患可以處理創傷。我查看他。
「你的一部分還在我身邊嗎?」
「是的。」他說。
「好,你現在在地下室看到自己,感覺如何?」
「我很害怕,我很害怕,我想逃跑。」
我們已經接觸他的恐懼,也就是受阻礙的核心情緒。接下來,我想引出恐懼的適應性衝動,亦即最初受阻礙的衝動。
*本文摘錄自《不只是憂鬱:心理治療師教你面對情緒根源,告別憂鬱,釋放壓力》
作者:希拉莉.雅各.亨德爾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譯者:林麗正
本文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