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沒讀懂的《神隱少女》隱喻 千尋身上細節暗示「日本10年大蕭條」
文/密斯特獨角獸
電影《神隱少女》於2001年上映,迄今仍是日本影史上獲獎最多的電影,不僅目前仍是日本影史最賣座的電影,更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獎等殊榮,也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
《神隱少女》18年來有著不少影評人拆解電影的各種隱喻。日文片名是《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其中的「千與千尋」代表的是同一個人,講述小女孩千尋在遺失自己的名字之後,名字只剩下「千」,經過重重冒險才找回自己的名字「千尋」。
▲《神隱少女》至今仍是許多影迷心中的經典。(圖/翻攝自IMDb)
問題來了,為何名字會不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還記得在電影片頭中,我們可看到搬家中的千尋一家人行駛在「20號國道」公路上,隨後看到藍色路標顯示前方是「21號國道」,據傳這就是影射當初日本從20世紀到21世紀時,在經濟上所遭逢的重大影響,也就是「泡沫經濟」。日本的泡沫經濟主要認定時間點為1986年12月至1991年2月,由於大量投資炒熱股票及房地產,導致9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破滅,造成「平成大蕭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神隱少女》的千尋登場時,提到她只有10歲,往前推算,她是在1991年出生的,當時是泡沫經濟的重要時間點,她的歲數也象徵著日本經濟所謂「失落的十年」。
除此之外,當她的父母親看到大量的美食時,立刻享用,也不管這些食物從何而來,似乎也暗示著當代的日本人多為投機的投資客,才會對日本造成非常多傷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片中有許多橋段被影評人認為是在影射日本泡沫經濟。(圖/翻攝自IMDb)
所以《神隱少女》這部電影,某方面來說就是日本當代人的心靈慰藉。經歷過二戰戰敗,隨後又於80年代成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經濟體,卻又立刻進入泡沫經濟時期,但是日本人堅韌的個性,依舊讓他們努力支撐這一切,這一點也是宮崎駿拍攝《神隱少女》最想表達。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找到自己的名字,意味為找到自我,這讓《神隱少女》在2001年上映時鼓舞了非常多的人,也成為眾多影迷心目中的經典。18年後,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票房打敗《玩具總動員4》,成為近期全球票房的意外驚喜。
微博就有網友曾指出,多年前的《神隱少女》鼓舞了許多日本人,如今在中國上映,會讓這麼多的影迷前往朝聖,不只是因為這部奇幻電影如此感動人心,更也是因為如今全球的經濟也不若以往,所以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才能夠如此投入且深深感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神隱少女》在推出18年後首度在對岸上映,打動許多影迷的心。(圖/翻攝自IMDb)
你找到自己了嗎?在《神隱少女》裡面,千尋找到自己的名字,拯救了父母,沒有回頭,離開了神靈的世界,接下來的人生挑戰才要開始。
職業│主題投稿 你也有不吐不快的工作奇葩事嗎?現在來投稿,發洩負能量、還有機會成為駐站作家,下個主打星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