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韓國上班被當小妹! 地方同事超敢凹人 連「機密報價」都被挖坑

文/Fion

愛上韓劇而一心嚮往韓國

從小就愛看韓劇的宜家,還記得小時候趁著家人睡著再偷偷溜到客廳打開電視,從二○○一年的《藍色生死戀》開始,看過的韓劇早就超過百部。因為喜歡韓劇,考大學也一心要念韓文系,但爸媽堅持「韓文系沒出路,還是選外文比較好」。山不轉路轉,她進了外文,讓爸媽滿意,再雙主修韓文,讓自己開心。

大四到釜山交換學生一年,接著到首爾大學念研究所,幾年的韓國生活,似乎滿足了宜家對韓國的嚮往。研究所畢業後,離家三年的遊子想家了,她回到台灣找工作,卻發現自己還是比較喜歡韓國的環境。「覺得生活比較方便,逛街的地方很多。」她說︰「而且台灣的薪水真的太低,在韓國可以賺比較多。」爸媽也支持她到韓國工作,要不就是去中國,認為在這兩處發展都比回台灣好。


▲宜家回到台灣找工作,卻發現自己還是比較喜歡韓國的環境。(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跨海求職不容易,「韓國公司看到你的履歷上面沒有韓國電話和地址,就不想聯絡你。」於是她在台灣找了一份外商科技公司的工作,負責管理韓國分公司的客服作業,也是分公司和台灣亞太總部的橋梁。「當初應徵時就知道,這個職位之後可能會被派到韓國。」她不諱言是把這份工作當跳板,好進入韓國職場。

慈眉善目只會被人欺負

韓國分公司不大,同事不到十個人,宜家是唯一的台灣人,年紀最小,也是唯一的女生。

外派之前,宜家常得和分公司同事打交道,彼此都認識。一位之前有國外工作經驗的同事跟她頗為要好,知道宜家想來韓國工作,鼓勵她:「總部分工細,你只能專做客服。你先申請外派過來,我會教你其他工作,你可以把這當作跳板,再去找別的韓商。」。

到了韓國,那位同事如之前所承諾的用心教她。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就像《延禧攻略》裡,不會每個都是富察皇后這類好人,總是有高貴妃那樣的反派角色。宜家外派不久後,韓國分公司新請的另一位業務一進公司就把宜家當作小妹使喚。

▲同事鼓勵宜家先專做客服,之後可以申請外派。(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原本是那位新同事該做的聯絡工作,對方卻一句話丟過來:「你去問台灣總部,這狀況可不可以這樣處理」;要給客戶的文件他也說,「這信你拿去寄」,直接丟到宜家桌上。新同事還看準宜家對剛接手的業務不熟悉,騙她說她手上那本不同產品線的機密價格文件是可以分享的情報。

也是因為這位同事,讓生性善良的宜家,開始懂得在韓國職場不能總是慈眉善目。「他是吃硬不吃軟的人,一定要表達出你的不爽,他才會尊重你。」宜家說。

客服工作的心酸

科技公司客服的工作很細,要站在維修站和代工廠之間溝通。庫存和備料聽起來只是兩個詞,但產品有各種型號,每個型號下面又有各式零件材料,零件材料又有各自的保存問題,數字極為繁雜瑣碎。

光是送修也能看出文化差異。產品出問題要送修,台灣人願意等,因為「我就是要我買的這一台」,但韓國人不一樣,他們不喜歡等,大多選擇直接換整新機。有問題的機器送來,有些是韓國維修站無法處理,得送回台灣,來回就是一、兩個月。有時候整新機的狀況不好,例如外盒破損、產品表面有小刮痕,客人就會打電話來大罵。

這樣的工作很難自動化。宜家得浸在這些數字裡,手動核對各個項目,又或是處理哪幾個難搞的客戶,常常就得耗掉一整天。寫起工作週報,因為項目細碎,列出來像是在誇大自身工作內容;不列出來,又像是工作怠惰。而新業務同事總認為客服工作很簡單,「你那客服不是每天三十分鐘就可以做得完嗎?應該很閒吧。」

▲新業務同事總認為客服工作很簡單,但其實客服工作又多又雜同時也困難。(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明明是自己的同事,卻總用嗆聲的方式相處。

後勤工作常被低估,業務工作則有著「帶進訂單」的光環護身。明明兩人的職位並不是上下管理的關係,對方卻總是仗著自己年紀較大、幫公司帶進訂單賺錢的驕氣,常常直接大發脾氣。有次那位同事又使喚宜家寫email,她半開玩笑的說,「我不太想欸,你自己寄。」

同事瞬間爆怒:「沒有什麼你想做不想做的,給你錢,你就是要做事啊,不然你來玩的嗎?」。

我聽了嘆氣,宜家苦笑︰「這只是一小部份而已,還有更多更多。」她在人群裡總是寡言,默默為人著想的那一個,但在韓國這種直來直往的社會,柔軟的心容易受傷。

我試著轉換話題,撇開職場傷心處,聊聊別的故事。問她學韓文的祕訣,她的答案是︰「每天看韓劇!」我有點吃驚,因為五月的受訪者、自學韓文到韓檢五級的筱婷也是這麼說。

沉迷韓劇常被視為不思進取的表現,但筱婷和宜家卻都將自身的韓文能力歸功於韓劇。

雖然在台灣雙主修韓文系,但課程大多偏重於讀跟寫。「在台灣念書時比較難練口說,是到韓國當交換學生後才有機會大幅度練習。」宜家說。當初她也想申請首爾的學校做交換,但大家都想來首爾,名額有限,於是她改選釜山。這個決定讓她認識了許多韓國朋友,「我可能是他們的第一個外國人朋友,所以他們都會很熱心幫忙、主動找我講話。」那也是宜家口語能力進步最快的時候。

▲不申請首爾的大學改選擇申請釜山的學校做交換,讓宜家交到許多朋友。(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如果那時的韓文口說能力是條向上攀升的曲線,這條線到了研究所時期卻又開始向下走。因為研究所的同學選修都不同,上課就是聽、很少對話;而且在首都首爾,外國人滿地都是,並不稀罕,沒什麼韓國學生樂意跟外國人打交道。「在研究所時期還是認識了一個好朋友,但他是釜山人。」經歷了韓國職場生活,宜家現在對求學時的狀況似乎看得很透︰「首爾的韓國學生都不理我們,因為他們覺得沒有跟你相處的價值,跟你交情變好也沒辦法得到什麼。」

還是想繼續闖一闖

話題回到職場,雖然這幾個月的外派生活,讓宜家壓力大到數度在辦公室大哭,但她沒打算回台,想在韓國再待個三五年。「沒有很想一直待在這裡,如果老了還是想要回家。」而宜家的爸媽聽著女兒吐苦水,支持她離職、換個公司,在韓國也好,去中國也可以,建議的選項裡,就是沒有台灣。

其實去哪都可以,待多久也行,做爸媽的只是希望兒女過得幸福又開心。人生的路子,常常也是走著走著,卻走出一條意外的新路來。

我只覺得宜家的體會挺有意思:「在韓國,不能太善良。要變自私、要顧好自己。」會提醒自己別太善良的人,往往都是最容易心軟的人啊。

*本文摘錄自《衝吧!台灣人的地獄韓國求生記》

作者:Fion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方格子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