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上學恐懼症!狂催猛逼只有反效果 心理師:大人也會不想上班啊

文/舒霖(柯書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兼任臨床心理師) 

碰上為了決定「要不要上學」的家長與孩子時,等同夾在兩顆宛如「火燒」的腦袋間,讓我陷入「講什麼都不對」的左右為難。還好後來看到一位學弟分享他在研究所進修時也染上「懼學」的心情短文後,才對這些「拒學」的孩子多了分理解。

研究所上課頭兩週,整個人陷入一種完全沒有預料到的「失控」……

「失控」的不是我的行為,而是我的體力和情緒。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體力上,我進入一種怎麼睡都無法補足的狀態。另一方面,我發現自己變笨了。

所謂的「笨」,是指許多平常可以快速反應的事都變遲鈍了;情緒上則一直處在緊繃中,像是有種無形的壓力,感覺事情永遠沒辦法做完。開始對時間計較,深怕任何浪費,然而這卻讓我更容易陷入悔恨的黑洞,而且一跌進去就出不來……

如果這時候,有人給我一個可以釋懷的理由,或者告訴我可以不用面對這些,我一定會好像得到解脫般。突然覺得自己像個懼學的孩子,完全可以體會懼學的孩子是多麼地無力在面對現實世界。他們的「力量」跑到哪裡去了呢?或許都用在面對自己的內心衝突及焦慮上了。

▲孩子常常喊不想上課嗎?(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當然,造成衝突焦慮的原因,有可能是內在來的,也有可能是從外在給的。唯一可確定的是:我不是故意不去學校的,但就是一整個無力。我想這類學生面對自己如此無力時,應該也是很想哭吧。他們需要被瞭解被同理,只是一向堅強的大人們,多半很難理解這樣的軟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只要明白人體自律神經的設計,是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就不難理解學弟在念研究所時所出現的身心困境:在學習過程中,本來就會有某些時間「充滿幹勁」(交感神經作用),但也會有相當的時間「只想發懶」(副交感神經表現)。換言之,有時會有抗拒上學的念頭,也是人之常情。


▲「特別有幹勁」跟「偷懶一下」其實是交感跟副交感神經在運作。(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假若環境不允許(例如家裡狀況比教室更糟),也只能徒呼負負地悶坐班上;但要是有「空間」可避,難免就想「偷懶」一下(腦袋在上課時放空╱溜去蹲廁所╱身體不舒服請假)。原來,對上學感到「因懼生拒」時,只不過是身心需要「重新調配力量」罷了。

偏偏現在各家普遍生得少,所以每當孩子一表現出發懶或逃避時,很難不被發現(沒有其他小孩可分散大人的注意力)。而且心急的大人會更忍不住以「一邊責怪」與「一邊解圍」來幫他處理(畢竟就這麼唯一或唯二的小心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也使現在的孩子,少了透過克服困難來肯定自我的機會,連帶造成在他心中自認為的那個「厲害我」,更討厭面對在現實生活裡的那個「不厲害我」。最終便成就出一位老是想得多卻不行動的隱居青年,還得被人視為「好命卻眼高手低」的「靠爸族」(媽寶)。

隨著一次又一次為了上學與否而「上演」的親子拉扯,讓孩子一方面覺得自己老被大人所控制,但另一方面也漸漸發現自己真的是沒有掙脫獨立本事的弱雞,索性耍廢窩進網路世界寄生;而在其周圍時而苦勸又時而暴怒的大人們,則一步步陷入疲於奔命後的心力交瘁。

其實大人也會不想上班呀

「天啊!怎麼可以!」當父母聽到孩子嚷著「不想上學」時,就算嘴巴忍住不責備,但心裡念頭肯定忐忑不已。為了急著想讓孩子回歸上學正途,爸媽很容易將回應聚焦在「為什麼不上學?」甚至是「不上學怎麼行!」

偏偏這對「原始腦」已經「發燒」的孩子來說,只會火上加油。


▲家長情緒切勿太過激動,應冷靜思考下一步。(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還記得「原始腦」只對「感受」反應,壓根聽不懂「言語」嗎?所以此時就算講再多道理,對已陷入「因懼生拒」的孩子而言,只會激發他們掰出一堆更扯的緣由好「證明」懼學有理,再不乾脆直接嗆聲抗拒,最棘手的則呈現擺爛度日……。

其實大人有時不也會嘀咕「不想上班」、「不想進廚房」啊!或許因為累、因為害怕、因為煩……,於是想嚷叫幾句「不想這」、「不想那」,其實這都只是副交感神經想露臉紓壓而已。萬一這時有人在旁大喊「怎麼可以!」「快去上班!」不妨想像一下當事者聽了會有什麼感覺?恐怕在收到這些「回應」後,只會更不願行動吧。

所以,下次再聽到孩子說「我不想上學」時,只表示他「原始腦」因為「微燒」而暫時使不出「力量」。不妨以關心的口吻,輕描淡寫問聲「怎麼了?」即可,他們只是期待心情能被人理解,也需要一點時間讓自己從懊悔自責中慢慢釋放。等到腦子降溫後,一切都會變得可以商量。

當大人溫和地幫孩子「紓壓」後,剩下的就得放手讓孩子面對。萬一學校真的存有壓力源,就得拜託老師提供專業協助。畢竟人生處處都有壓力,學會幫自己找方法紓壓,恐懼就不會無止境蔓延。

但要是府上孩子已經到了堅不出門,外人誰來都不見,就只對家長耍賴呢?因為再怎麼唸他也還是一樣,不如打開天窗說亮話:真不想上學就算了,反正再怎麼學,也不過為了日後可以自行謀生啊!想做什麼,都可以跟爸媽商量,不上學真的沒關係,可是一定得出門找事做。

要知道,因為孩子不想承受家人眼光,所以作息會漸漸宛如「留學美國」般地日夜顛倒……。從長期陪伴這類「因懼生拒」孩子的經驗中,我歸納出:只要他們還肯每天為自己安排一項活動(執行得好不好並沒那麼重要,如需出門更好),其狀況就比較不會惡化。畢竟要是賴在房裡的時間久了,任誰都難免會生病喔!

沒有一個生命想讓自己活得差。如果有人選擇糟蹋自己,那一定是為了報復與反制他人。成長過程難免離軌,但只要得到接納,並重燃「達標」經驗,人生便不致脫軌。

大人最好也趕快忙自己的事,畢竟關於要怎麼調配自己的力量好面對生活難關,還是得靠孩子親嘗消化後,才能從苦澀滋味中發現自己真的可以越來越強。

*本文摘錄自《小心肝變大暴龍:一張圖看懂青春期!學校心理師給父母的減壓練習。》

作者: 舒霖(柯書林)

繪者: 瘋熊

本文由 三采文化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