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愛咬人「找隻更兇的來陪」? 以貓治貓更可能形成惡性霸凌
家裡有隻貓很喜歡咬人,能不能找一隻更兇的貓來制衡家裡的小屁貓?
關於這個做法究竟適不適合,其實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這個當中充滿了許多變數。無論您的做法是在現有的環境加入新貓,或是將家裡的貓帶到其他新環境中,都有可能因為貓的個體習性差異造成新的紛爭及行為問題。
例如地盤資源爭奪、亂大小便、貓群攻擊事件、霸凌事件等。但綜觀網路論壇,仍有許多人推崇以貓治貓的方式來處理家裡原有貓的行為問題,這是為什麼呢?撇開像是賭博性質地將兩隻貓放在一起期待有好的結果產生,不如確切了解貓群彼此間是怎麼互相學習咬合力道,以及正確遊玩的方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大自然中,貓會受到其他同儕或是母貓的影響,主要來自於2~7週齡間的社會化時期(另也有研究指出該影響會持續到14週齡左右),因此,在不少行為文獻的資料當中,貓的社會化時期通常都會被視為發展的機會之窗或關鍵期。
▲貓咪在野外會受其他同儕或母貓的影響,學會社交行為。(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在這段期間,貓透過母親學會尋食及狩獵的技巧,也從同儕當中學會了社交行為、爭奪資源的衝突行為及對抗行為等,而貓群在遊玩過程中咬合力道的調整也是在這期間內學會的。
有研究指出,即使生活在同一屋簷下,比起沒有血緣且成年後才互相認識的貓,在社會化時期便一起生活的貓在成年過後仍會表現出更長時間的肢體接觸、花更多時間為彼此舔舐梳理毛髮,並且能在更近距離的情況下一起進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樣的親密關係只要牠們持續一起生活就會存在。但若今天貓咪面對的是一隻完全陌生的貓,在沒有漸進引導兩隻貓認識的情況下,多半只會造成關係緊張及衝突事件的發生。
雖然貓群彼此之間沒有明顯的階級制度存在,但仍會因個體差異造就出強勢貓及弱勢貓的區別,而飼主希望藉由新貓來教舊貓學會遊戲及咬合力道的情況,則可能成為因強勢貓造成的衝突及霸凌事件,造成弱勢貓變乖的假象。
▲在社會化時期便一起生活的貓,在成年後會更親暱,反之則更容易發生衝突。(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當貓咪發生攻擊人的事件時,您應該去思考的是攻擊事件背後往往有非常多的原因,而非單純只是貓咪不懂得控制力道亂咬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例如有些貓曾經歷不愉快人貓互動經驗,造就貓對於人的肢體互動感到焦慮挫折,進而表現出防禦性攻擊或轉移性攻擊行為;或可能來自於貓的幼年社會化期不完全,及長期人貓使用不當的互動方式,導致貓將人的手腳當成玩具在抓咬攻擊;亦或來自於貓的生理疾病問題(如潛在性疼痛造就的攻擊事件等)。
因此,當發生問題時,您應該尋求專業的獸醫師及動物行為諮詢師等協助,以便釐清問題來源並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而非直接用以貓治貓的方式希望問題能自行被解決掉。
廢文│主題投稿 每日一PO廢文,有益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