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遊背景倒背如流 講到自己的阿公就不熟 教師嘆:400人才2個懂
文/東燁
可能是因為時代差異,才產生可怕的代溝,又或者因為科技影響人們太多,我常常對年輕人的閱讀與思考習慣之低落,感到無比詫異與恐懼,怎麼他們聊起手遊的內容,總是頭頭是道。
甚至一個虛構大陸上,什麼嗚嚕哇呱王國的歷史脈絡,都能如數家珍,還順便告訴你,那些建構在虛無飄渺的想像中的傳奇武器,到底是怎麼輾轉流傳,才來到主角手上。但學生們對於自己很親近的家族歷史,卻完全一頭霧水,徹底的陌生。
有時還天真反問我:「老師,我知道我阿公的故事要幹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哎呀,這真是一個好問題!你知道你阿公的故事要幹麻?知道你阿公的故事,考試不會加分,而且這根本也不考;而這更不會造就你手遊等級的提升。
當然了,你阿公的故事顯然也不是在同儕間,拿出來說嘴時,會讓大家想聽的內容,對吧?但問題是,如果沒有你阿公的故事,今天就不會有你了呀,不是嗎?
教書好幾年,在不同科班上課,有時教國文,有時教歷史,偶爾也有公民與地理,在不以升學為優先導向的職科學校裡,這些課程通常都不太被重視。但我總試圖說服學生,有空可以拿一張台灣地圖,或者畫一條歷史時間線,在上頭鋪排出屬於自己的家族故事。
去探究一下,在短短百年之間,你的家族如何遷徙?家族中有過哪些故事?然後回頭看看,那些垂垂老矣的長輩們,聽他們說說當年,一來可以表現出對家人的關心,二來也才知道,自己怎麼會走到今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惜,曾跟我待在同一間教室裡的學生,算算至少超過四百人,但幾年下來,曾起心動念,並試圖去探索自己原生故事的孩子,居然也才兩個。
表藝科的林趙就姓「林趙」,我本以為這是客家特有的姓氏,然而他說自己是原住民。記得那天我們從龍應台的《目送》,聊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說起幾代之間的親情羈絆,林趙忽然很有感觸。
我以為下次上課時,他會準備好滿滿的故事,來告訴我關於「林趙」的由來,但沒想到他回家發掘的,卻是母親一系的更多故事,那上兩三代之間的許多糾葛與變故,都是他在精彩豐富的高中生活之外,從所未聞的一切。
至於鍾家小姑娘,則堪稱是我最得意的門生,原本我也以為身為台、泰混血兒的她,會依照老師的建議,回頭探索母親從泰國遠嫁而來之前,在東南亞的熱帶世界裡,曾經有過多少故事,我以為這可以啟蒙她一些女性主義的思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料幾天過後,她帶來給我參詳還兼翻譯的,居然是一本斷簡殘編、泛黃蜷角,而且滿是文言文的《鍾氏族譜》。
我知道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方向,只是沒想到方向都跟我想像的不一樣。
即使只有兩個學生,終於對這課題感到興趣,但我其實也知足了,畢竟這是個太忙碌的世界,小孩們早已片刻不能沒有手機,雖然我始終不懂,到底「抖音」好玩在哪裡?又或者一天到晚忙著在IG上互嗆的樂趣為何?
可能這是老屁股永遠都無法理解的世界,但我倒是挺欣賞曾有一個學生給過的作業。那次我叫木工科的孩子,練習寫寫自家村子的人物故事,哪怕只是寫個大樓管理員都可以。結果有個小鬼,交來一份洋洋灑灑的千餘字,裡面竟滿是時代的滄桑與眼淚。
就在我感動不已,很想去認識那篇故事中的主角老人時,學生居然搖搖頭,說這只是瞎掰而已──那次我沒有生氣,我只是覺得這傢伙不當小說家還真圈叉的可惜。
所以,我想我是不會死心的,不管還能在學校教多久,也不管教的是什麼課,我依然會盡量鼓勵學生,去探究那些屬於自己家族的故事。
「愛台灣」之前,你總得先愛一下這塊土地上的人;愛別人之前,你又何不先愛一下自己的家族與家人?趁著阿公還坐在搖椅上,多聽他講故事,總好過等他住進了祖先牌位,再來瞎掰子虛烏有的傳奇給老師,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