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吃藥不會好!診所設「抗生素套餐」按個鈕就開完藥:滿足病人需求
文/中山祐次郎(郡山市綜合南東北醫院外科主任醫師)
譯/楊玉鳳
「感冒了呢!」為什麼感覺說得很敷衍?
醫師:「山田先生請到二號診間。今天有什麼不舒服嗎?」
山田先生:「從幾天前開始喉嚨就很痛,今天還發燒了……」(剛才我明明都有寫在問診單上了,這個醫師到底有沒有看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醫師:「這樣啊。還有什麼其他的症狀嗎?」
山田先生:「頭很痛,身體也很疲倦……」
醫師:「那我們來看一下吧。」
醫師將壓舌板(押著舌頭看喉嚨深處的道具)深入患者口中,用筆形手電筒觀察。(嘔!好難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醫師用雙手摸脖子。(什麼都沒說突然就摸我脖子了!)
醫師:「會痛嗎?」
山田先生:「好像有一點。」(不是,你這樣用力壓著當然會痛啊……)
醫師:「那接下來聽一下胸腔的聲音喔。」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護理師幫忙拉起患者的上衣。醫師用聽診器聽了胸口約十個地方。
醫師:「好,可以喔。」(咦?什麼可以……)
這麼說完後,醫師就寫起了病歷。
【咽喉發紅(+)沒有白苔。頸部淋巴結腫大,壓痛(+)。呼吸音清】
醫師:「應該是感冒。我會開藥,請記得要吃藥。不過感冒基本上吃藥也治不好,只能緩和症狀而已。要治好感冒要確實補充營養,請好好休息喔。」
山田先生:「好……」
--
大家是不是會覺得,這突然之間說的是什麼呢?這是醫院中常見的診療景況。這本書的開頭,以所有人都得過的「感冒」為主題。
▲到診所看感冒就是像一個線性的既定流程一樣。(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只要是醫師,就有很多機會診療到感冒患者。我平常是在大型醫院擔任外科醫師。外科醫師的主要業務是幫重症患者或癌症患者進行手術,所以不太會診治到感冒這類輕症患者。但是,進行「值班」這類通宵勤務時,就會診治到很多感冒患者。因為有很多是夜間或假日的急診。
我們除了要仔細檢查該名患者是否罹患了感冒,也要仔細檢查是否是症狀類似,實則攸關性命的疾病。即便如此,晚上診治了5名、10名、20名感冒患者,做了同樣的診治、同樣的說明、開出幾乎一樣的處方箋後也會令人提不起勁。此時就會想起一件事。
用一個按鈕簡單開處方這是我去一個開業醫師診所中幫忙時看到的事。該家診所位在東京的某個車站前,不知道是不是地理位置也有加分,一整天來看診的患者都絡繹不絕。到了冬天,幾乎都是感冒患者。
診所導入了電子病歷(在電腦上寫病歷、開處方箋的系統),在電腦上有個按鈕【感冒‧1】。
一按下去後,瞬間就會在電腦上顯現出配好的多種藥,之後只要按下「決定處方」的按鈕就好。還真是輕鬆啊……順帶一提,「感冒」按鈕有1~3,處方的內容也稍有不同。
大家覺得怎麼樣?或許就患者來看,不是什麼令人高興的事。應該有很多人都認為,醫師會想很多,然後開立最適合自己的藥吧。
其實日本很多醫院都有採用類似「感冒按鈕」這樣的機制,而且這不是最近的事,從以前就這樣了。以前是稱作「既定處方」(類似台灣醫院的「治療組套」)。
也就是「碰到這類型患者,就用這種處方吧,這麼一來,醫師跟藥劑師都不會搞錯」這類被「既定」的處方箋。乍看之下或許很像是在偷懶,可是有減少出錯與省時省力的重要意義。
仔細想想,若醫師總是用不一樣的模式來開立藥單,藥劑師在調配藥品時就容易出錯。此外,護理師弄錯藥物輔助說明的可能性也會提高。
可是只要使用既定處方,就能大幅縮短一個患者的看診時間,亦即能達到業務效率化。結果就是能減少患者候診時間,所以這樣好像也不壞。
「啊--好、好!是感冒呢。」偶爾也有醫師會像這樣應付患者。
我當了醫師後,也有好幾次隱瞞自己是醫師的身份,作為一個患者去給其他醫師看病。不是因為我壞心眼故意不說,只是因為嫌麻煩才不說。但是有好幾次都被非常草率地對待,讓我感到很難過。
醫師對待感冒患者的態度多少有點隨便。
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醫師有常識,亦即「感冒無法用藥治好」。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來說明一下吧。
感冒,簡單來說就是「喉嚨與鼻子的疾病」。病毒這類異物進入喉嚨與鼻子裡後隨意增加,鬧出大騷動(就醫學上來說可以稱之為「炎症」)。結果,喉嚨痛了起來,也流出了許多鼻水。亦即,感冒的原因是「病毒」。
病毒非常小,無法用肉眼看到。若將千個病毒排列在一起,大小約有頭髮粗細。造成感冒原因的病毒不只有一種,其實有很多種。這也是無法製成特效藥的原因。
病毒通常幾天內就會死亡,受侵襲的喉嚨與鼻子會很快地恢復。所以或許可以說,感冒是放著不管也會自己好的疾病。
那醫師為什麼還是會開藥給感冒患者呢?醫師開藥給感冒患者的模式主要如以下兩項。
1. 只開對症治療的藥。
2. 對症治療的藥+抗生素。
「 1.只開對症治療的藥」是為了緩和痛苦的症狀。對症治療就是,喉嚨痛就止痛,發燒了就使用解熱劑去除不適,是「對」「症」狀進行的治療。所以可以說是只治標,卻無視造成喉嚨痛與發熱的根本原因—病毒。
「 2.對症治療的藥+抗生素」中則加了「抗生素」。抗生素別名「抗菌藥」,是「對抗細菌等微生物的藥」。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
誠如先前說明過的,感冒是病毒這類微生物所導致的疾病。病毒中,針對不同細菌,抗生素不見得有效,所以這治療完全沒有意義。我還是實習醫師的時候,從某位醫師那裡學到:「應該要開立抗生素給感冒患者。」可是感冒的原因是病毒,抗生素起不了作用。
這簡直就像是在說:「等一下會下大雨,所以要塗抹防曬乳。」下雨時,比起防曬乳,雨傘才是更必要的吧。我覺得那樣的處理方法很前後矛盾。
為了滿足病人的藥可是現在還是有不少醫師會開立抗生素給感冒患者。為什麼醫師要持續開抗生素呢?
首先可以舉出的原因是,「因為無法否定該名患者有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有一種病叫做鏈球菌感染,症狀很類似感冒。醫師主張,雖然因這細菌而導致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但還是有可能。不過因為有針對鏈球菌的檢查,沒做這檢查就開立處方是沒什麼意義的。
第二個理由是,「這處方是針對病毒感染的二次感染,亦即為了預防而開立」。二次感染,是因病毒感染而虛弱的身體,接著受到細菌攻擊而引起了感染。這對高齡人士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能有效,但對此以外的其他人則沒什麼作用。
最後可以舉出的理由則是「患者的滿意度」。我推測,這才是最大的理由。對開業醫師來說,「治病」與「患者滿意度」是同等重要的。因為若患者不來,診所的經營就會惡化、倒閉。
▲罹患感冒吃藥只是輔助,得到的精神治療大於實際上的效果。(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在此希望大家想像一下。
你罹患了感冒,不但很難受,工作或家事又很忙,想盡快治好,因此去附近的醫院看病,卻被告知:「因為如此這般的理由,所以感冒不需要吃藥。抗生素沒效。請好好吃飯、睡覺就好。」而沒拿到藥。請問你會怎麼想呢?
「為什麼?我想拿到藥啊。」你會這麼想吧。能拿到3、4種藥,絕對比沒拿到藥更有滿足感。
此外,「感冒=抗生素」這種在社會間廣泛流傳的說法也很有問題。我的母親在我年幼時也會如念經般唸著:「感冒了就要去醫院拿抗生素」。在醫院看診時,患者也不止一、兩次跟我說過:「我感冒了,請開給我抗生素。」而且很遺憾的,這些人中還有不少是醫療相關人員。
即便如此,我們無論如何都必須撲滅「感冒就用抗生素」的神話。之所以要這樣,是因為若輕率使用抗生素,將會產生抗生素起不了作用的細菌,而且可能擴散到全世界。
這雖聽來感覺很不著邊際,但確實是非常嚴重的事件,所以厚生勞動省(相當於台灣衛福部)也努力在尋求對策。當然,造成這股風潮的就是到目前為止一直開立抗生素給感冒患者的醫師。
順帶一提,在日本國外,有很多國家可以在藥局買到對症治療的感冒藥,不用醫師開立處方。
也就是說,在健保(大家以3折的錢就能接受看診的醫療)中,並無法開立處方,因為「國民的錢(=保險)不能使用在沒必要的藥上」。最近在日本,似乎也能在藥房買到Loxonin等解熱劑。
這雖是我的預測,但不久的將來,日本的制度應該也會變成,感冒去看病時,醫師也無法開立止痛或退燒藥等對症治療的藥。因為醫療費的增加將變得愈形嚴重。
最後,對感冒最有效的不是藥物,而是營養與休息。
*本文摘錄自《日本YAHOO外科醫師的真心話:白袍下的醫界真相》
作者: 中山祐次郎
譯者: 楊玉鳳
本文由 世茂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