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世後搭「魂轎」到陰間!抬轎小鬼任性難纏 出發前得先燒工資
文/楊士賢
燒魂轎按臺灣人的傳統觀念,人在過世之後,靈魂將先赴陰間報到,但陰間路途遙遠,且亡者才初終而已,一切茫茫然不知所措,故孝眷必須燒魂轎供其乘坐,讓亡者能藉此順利抵達陰間。
「魂轎」又稱「過山轎」,因俗民的固有認知中,前往陰間的路途應如同陽間般必須翻山越嶺,亡者靈魂搭乘該轎過山趕路,遂得此名。
魂轎並非真轎,而是一頂紙紮小轎,其前後各糊有一位轎伕,以往是先用竹篾綁出骨架,再黏貼色紙構成,晚近為了省時方便,改採開版大量印製,然後拼裝組成。又臺灣部分地區的魂轎分成男藍女紅,即男性亡者乘藍色魂轎,女性亡者搭紅色魂轎,但臺南並無此分法,本地魂轎的顏色悉由糊紙師傅自由搭配。
不過魂轎屬喪葬用品,為求莊嚴,遂以深色為大宗,且臺南常見之魂轎轎頂大多以「凸」字型為主,外觀與龜殼近似,因此民眾俗稱為「烏龜轎」。
▲臺南常見之魂轎轎頂大多以「凸」字型為主,外觀與龜殼近似,因此民眾俗稱為「烏龜轎」。(圖/蔚藍文化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下同。)
昔日臺南境內的糊紙店或靈寶派道壇、釋教壇都有成品以應各界所需,當親人病危臨終之際,家屬會差人前往購買以供備用,民間稱此舉為「掠魂轎」(閩南語的「掠」字有捉或拿之意),可是現今喪葬事宜均委請禮儀公司包辦,魂轎也皆由業者準備,所以罕有家屬事前先「掠」了。
「魂轎」又稱「過山轎」,因俗民的固有認知中,前往陰間的路途應如同陽間般必須翻山越嶺,亡者靈魂搭乘該轎過山趕路,遂得此名。
魂轎並非真轎,而是一頂紙紮小轎,其前後各糊有一位轎伕,以往是先用竹篾綁出骨架,再黏貼色紙構成,晚近為了省時方便,改採開版大量印製,然後拼裝組成。又臺灣部分地區的魂轎分成男藍女紅,即男性亡者乘藍色魂轎,女性亡者搭紅色魂轎,但臺南並無此分法,本地魂轎的顏色悉由糊紙師傅自由搭配。
不過魂轎屬喪葬用品,為求莊嚴,遂以深色為大宗,且臺南常見之魂轎轎頂大多以「凸」字型為主,外觀與龜殼近似,因此民眾俗稱為「烏龜轎」。
▲臺南常見之魂轎轎頂大多以「凸」字型為主,外觀與龜殼近似,因此民眾俗稱為「烏龜轎」。(圖/蔚藍文化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下同。)
昔日臺南境內的糊紙店或靈寶派道壇、釋教壇都有成品以應各界所需,當親人病危臨終之際,家屬會差人前往購買以供備用,民間稱此舉為「掠魂轎」(閩南語的「掠」字有捉或拿之意),可是現今喪葬事宜均委請禮儀公司包辦,魂轎也皆由業者準備,所以罕有家屬事前先「掠」了。
依照臺南通行之習俗,魂轎的焚燒時間是以亡者是否「張穿」為考量,亡者若於過世前就已「張穿」,那麼在嚥氣後即可燒魂轎,反之,則要等到「張穿」完妥才可焚燒,如此意謂亡者穿著整齊服裝前往陰間報到。
在燒魂轎之前,孝眷要先焚香呼請轎伕,同時準備白飯、熟肉、米酒等祭品,羅列於轎前以宴請祂們,使其吃飽之後有體力抬轎。迨敬拜完畢,才將魂轎填滿銀紙予以焚燒,本地燒魂轎時,其方向一律朝外,表示魂轎即刻啟行出發。
▲「魂轎」又稱「過山轎」,亡者要搭乘此轎才可順利抵達陰間。
之所以要在轎內填滿銀紙,係民間深信扛抬魂轎的轎伕悉由小鬼擔任,俗云「小鬼難纏」,為避免轎伕在抬轎時心不甘情不願,或是故意上下震盪,東搖西晃,害得亡者一路顛簸難安,遂於出發前先宴請祂們飽餐一頓,並焚燒銀紙當成工資給付。
而這些擬人化行為之目的,是一來表達慰勞之意,二來藉此暗示小鬼要知曉「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的道理,明白這次工作是孝眷付費買斷,故必須好好盡責服侍,協助亡者在短時間內順利抵達陰間。
在燒魂轎之前,孝眷要先焚香呼請轎伕,同時準備白飯、熟肉、米酒等祭品,羅列於轎前以宴請祂們,使其吃飽之後有體力抬轎。迨敬拜完畢,才將魂轎填滿銀紙予以焚燒,本地燒魂轎時,其方向一律朝外,表示魂轎即刻啟行出發。
▲「魂轎」又稱「過山轎」,亡者要搭乘此轎才可順利抵達陰間。
之所以要在轎內填滿銀紙,係民間深信扛抬魂轎的轎伕悉由小鬼擔任,俗云「小鬼難纏」,為避免轎伕在抬轎時心不甘情不願,或是故意上下震盪,東搖西晃,害得亡者一路顛簸難安,遂於出發前先宴請祂們飽餐一頓,並焚燒銀紙當成工資給付。
而這些擬人化行為之目的,是一來表達慰勞之意,二來藉此暗示小鬼要知曉「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的道理,明白這次工作是孝眷付費買斷,故必須好好盡責服侍,協助亡者在短時間內順利抵達陰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 楊士賢
本文由 蔚藍文化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