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泰國性交易不合法」被嗆 記者辛苦追議題 網友竟讚絲襪很性感
文/翁琬柔(國際新聞記者)
台灣的酸民文化在一間小學前,一名電視新聞記者想探討學童近視的議題,把麥克風伸向一個戴著眼鏡的小女孩問:「你有近視嗎?」小女孩答:「有。」
這樣的新聞畫面播出後,引起網路上一片罵聲:「這有眼睛的一看就知道了,有需要問嗎?」而網路上還有很多訕笑台灣記者小時候不讀書的文章,集結了各種記者犯下低級錯誤的證據。
當然,很多時候記者的提問技巧、呈現新聞的方法都有待改善,但是台灣電視台記者的工作時間被壓縮得有多緊湊,是外界無法想像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拿一般跑線的記者來說,他們往往一天要出上至少二至三則新聞,如果要在九個小時的上班時間內完成任務的話,平均做一則一分鐘四十秒的電視新聞,只有三小時的時間,這當中包含了交通往返、目的地採訪、攝影記者拍攝、回到辦公室寫稿子、過音、剪輯的時間,也就是說,東扣西扣,一組記者在新聞現場採訪的時間往往剩下一個小時,有時候甚至更短,一到現場了解狀況、提問完後馬上就得回公司趕帶子了。
▲一組記者每天一則新聞只有三個小時,採訪的過程可能就花了兩個小時以上。(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相較於CNN、NHK 等國際媒體的記者,一天可能只需要做一至二則新聞、有時間好好為自己的新聞把關,台灣記者只有極短的時間能夠作業,往往會讓他們到現場後只想抓緊時間問完問題,才會有這種「蠢問題」發生的現象。
國際新聞記者的狀況也沒有比較好,一天之內基本上需要出四則新聞,也就是說扣除吃飯時間,一則新聞只有兩個小時的製作時間,再扣除剪輯帶子的四十分鐘,一個記者或是編譯只有不到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找新聞畫面、翻譯、寫稿跟過音。更別說如果當日有重大新聞事件,需要臨時連線或是其他應變處理時,會壓縮到自己的工作時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聞行業瞬息萬變,而這是一份沒有辦法單打獨鬥的工作,「團隊合作」變得相當重要,當緊急新聞事件發生的時候,通常可以聽到新聞部此起彼落的調度聲音:「A去採訪、B來連線、C來掌握最新狀況隨時匯報……」有時候記者或是編輯為了搶快,很容易沒有檢查新聞內容或是錯別字,造成失誤。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二○一六年法國尼斯發生恐怖攻擊,一輛卡車衝撞路上人群,司機開槍掃射,造成八十四人死亡、逾百人受傷,當時整個國際組的人力都在做最即時的電話連線、資料蒐集、以及新聞製作,此時午間製作人一通電話過來,希望有人可以進棚連線,當時,距離連線的時間只有大約十五分鐘。
我的長官決定親自上場,但是他還得換上西裝、更新最新資訊,已經沒有時間準備題目跟棚內要用的字卡,於是這項工作就交給編輯負責,編輯轉述,希望他可以跟觀眾講講尼斯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沒想到他一進棚,看到字卡上寫著尼斯是度假勝地、法國第五大城市、還有「尼斯湖水怪傳說出名」,問題是,尼斯湖明明在英國蘇格蘭啊!
很明顯,後勤的編輯把尼斯跟尼斯湖搞錯,而在極短的時間內也沒人發現這個錯誤,當我長官在棚內發現的時候,已經在現場連線了,雖然他在連線的時候沒有提到尼斯湖,但是字卡亮在那裡,老早就被網友截圖傳成笑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記者有時為了搶快,可能會沒注意到錯字,或是引用錯誤資訊。(示意圖/記者周宸亘攝)
我的長官事後發了道歉聲明,強調自己在現場沒有談論尼斯湖主題,但仍然無法掩蓋字卡做錯的失誤,也承諾以後處理新聞會更小心,在這個失誤之後,也養成我進棚連線之前,一定要在副控確認字卡最終版的習慣,如果資訊有誤就寧可放棄字卡,也不要被網友抓住把柄。
因為現在的網友,仗著躲在螢幕後面,說話可是一點都沒有在客氣,問題是,即使社會風氣認為記者智商很低,網友的話就一定是對的嗎?網友就可以無限上綱的對新聞從業人員言語霸凌嗎?
有一次我做了泰國色情行業相關的專題,我跟攝影潛入了曼谷的牛仔街,街上全是應召女郎,更直擊了客人喊價的畫面,我在新聞裡說:「泰國民風保守,色情行業在當地並不合法,而且帶來很多性病、毒品等治安問題,只是色情產業利益龐大,不只吸引大量外匯,一年更可以帶來上千億商機。這些特種行業的後台,通常是政府官員或警界高層,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力掃蕩』淪為口號。」
新聞播出後,至今累積了四十二萬瀏覽人次,引發熱烈討論,就在公司的官方Facebook 下面,有許多人留言:「誰說泰國色情行業不合法?明明合法。」事實勝於雄辯,我懶得跟這些網友筆戰,但是有一名網友用盡了極其難聽的字眼羞辱我。
我實在嚥不下這口氣,把泰國色情行業不合法的文獻私訊給他後,表示會把這些證據交給律師,將對他提告公然侮辱。因為我認為,這種暢所欲言的酸民文化實在不能夠被縱容,我對我製作的新聞負責,那這些在網路上亂罵人的網友,為什麼不用負責?
除了要跟這種胡亂罵人的網友吵架之外,也因為一舉一動都會被攤在鏡頭前,我們對於自己的身材、外表,也需要長期控制,因為網路社群興起之後,很多新聞台都開始在YouTube 直播新聞,只要我進棚推播,出來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直播下面的留言,看網友有什麼指教的地方,可是百分之八十的留言都在針對我的外貌,最近是否胖了?這件衣服常常穿?今天髮型很奇怪?甚至還有「絲襪好性感」這種留言。
然而,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必須面臨這樣的狀況,所有站在鏡頭前的主播跟記者,不僅是工作表現需要受到公評,就連外表也會被放大檢視。
我有一位很尊重的主播前輩曾經說:「維持外貌,也是一個主播的專業。」
這點我相當認同,但是,請讓我強調,主播、記者除了外表之外,我們還是很努力在挖掘值得關注的社會議題,我們也有我們的新聞專業。
記者是一份很獨特的工作,不像一般的上班族,出了錯趕緊修正就好。我們即時面對的是社會大眾、是網路上等著揪錯的網友,記者得面對大眾的指教,這是我們背負的責任,但是相對的,我們也值得應該有的尊重,因為這真的不是一份智商只有三十的人能做的工作。
*本文摘錄自《身為國際新聞記者:鏡頭下的故事與文化,那些城市教我的事》
作者: 翁琬柔
本文由 高寶書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