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有沒有盡頭?人的悲傷分為「5個階段」 唯有接受才能走出困境
嗨,各位讀者們平安!我是D.K.,是一名語言治療師,同時也是一名作家與手寫字創作者,喜歡分享聽到、經歷到的故事,以及語言治療相關的議題。
--
當我們遇到難以相信的事情,這使我們陷入深沉的悲傷。例如:剛失戀、親友病故、精神上的長期傷害……這都會讓我們陷入憂傷。那人的悲傷究竟有沒有盡頭呢?還是說悲傷有哪些需要經歷的歷程?
其實早期有位精神病理學家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提出了一個「悲傷五階段」的模型。這位學者將悲傷分為五個階段,但階段間彼此獨立,也就是說──悲傷時未必都必須經歷到每個階段,也不是每個人都會依照這個順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讓我們看看有哪些階段吧!
否認 Denial-「這不是真的吧?一定搞錯了!」人都會比較接受「我們期望的狀況」而非「真實的狀況」。這樣的不同,使我們再遇到衝擊事件時,會直覺地否認事實。這也可以當作是人類心理的防禦機制,使我們巧妙迴避「悲傷」威脅到自己生存的可能。
這也像是另類的自我催眠,催眠自己一切都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必須等到否認的感覺消退,我們才能進入悲傷的治癒旅程。例如:剛失戀,不肯承認對方不愛自己的事實。
憤怒 Anger-「為什麼是我?我到底做錯什麼了?」當我們離開否認期,會陷入深深的憤怒:「為甚麼會是我?」許多科學家指出,憤怒並非壞事,憤怒可以釋放壓抑的情緒,這會使悲傷恢復更快。再者,憤怒使我們不與現實脫節。它繩索,使我們抓住「面對現實」的最後一線希望。但憤怒的抒發方式,切忌避免傷人而導致更深的惡性循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精神病理學家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把人的悲傷分為五個階段。(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在這個階段,內疚與討價還價的心態是共生的。我們因愧疚而希望改正自己來交換原本的美好。然而,我們罹病、遭遇分手,並非我們「改變什麼」,就能夠喚回一個人、一個健康的身體。
沮喪 Depression-「反正也回不去了,我活著還有意義嗎?」這個階段,我們已經接受了「無法逆轉」這件事情,因而體會到「絕望」的感覺。這使我們容易出現生活頹靡,對任何事物感到麻木的身心狀態。不想說話、不想接觸人群。有些嚴重點的人,可能因此選擇輕生。這個階段可能幾天、幾個月、甚至是好幾年。
接受 Acceptance-「既然不能改變事實,我要好好過自己的生活。」在這個階段,我們接受了這個「新的」現實,這現實包含了再也回不去、之後我的日子沒有某個人事物,我們對於這新的平衡感到惋惜,也感到慶幸。這是使人重新調整自己的絕佳時機,我們明白日子總是好壞交織,時間依舊前進。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