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是「身體在自我治療」!新光腫瘤科主任:模擬發燒能加強癌症治療

文/季匡華(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陳旻苹

對自然界而言,溫度是決定一切化學反應的基礎。溫度代表分子間的震動,絕對零度(-273℃)表示的是,沒有任何分子在震動,一切死寂。對人體而言,熱或發燒通常指的是高於正常體溫的狀態。


▲新光醫院腫瘤治療團隊。左一為科主任季匡華醫師,即本文作者(圖/時報出版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下同)

西方醫聖希波克拉底曾說:「給我發燒,我能治療任何疾病。」可見人們幾千年前就觀察到,發燒對於疾病的治療效果。從生理學的角度,體溫是來自於能量的代謝過程和從環境吸收熱量所產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體的體溫是維持在一個狹窄的範圍內,通過熱的負荷與適時散熱的平衡過程來維持。而發燒是身體一種全身性對抗各式感染的保護機制,以升高體溫的方式來表現。

發燒的狀態下,身體的氧氣消耗上升、代謝速率增加,呼吸和心跳會因此加快。當發燒超過42℃時,蛋白質的氧化與磷酸化會導致許多酵素蛋白質失去功能。

肝臟細胞、血管內皮及神經組織對這些反應最為敏感,但其他器官也包含其中。因此當發燒超過42℃時,病人有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的危險。既然有危險,為何又會說發燒是一種保護機制呢?

因為,發燒能啟動身體特殊防衛機制(例如免疫細胞),加速新陳代謝以進行組織修復。另外,發燒還有一項重要的功能,就是釋放干擾素,而干擾素是各種內生源免疫機制啟動的基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癌症病人做免疫治療常有發燒反應,如果例行性給退燒藥,防止發燒反應,其實存活期反而是降低的,病人有發高燒反應反而代表效果較佳。隨著身體溫度升高,視前核會經神經纖維刺激下丘腦前葉,使全身出汗和皮膚血管舒張,自然地降溫。

全身熱治療易造成反生理狀態,嚴重發炎反應,若溫度高過40℃,且時間稍久,危險性高,不宜鼓勵。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季匡華主任指出,一般的熱治療則是著重局部加熱,希望利用與發燒相似的生理特性,將局部腫瘤加熱至正常體溫以上(39~42℃),以增加癌症治療的效果。

一般而言,在發燒溫度範圍內的熱治療,可以改善腫瘤血流及改善缺氧,增加抗癌藥物的反應,並且阻礙癌細胞的DNA修復能力,改善腫瘤微環境,使病患較易誘發自身免疫力,以打擊癌細胞。

經由以上物理的特性,熱療能加強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與標靶治療的功效。在臨床試驗上可以發現,熱治療除了能增加合併治療的效果之外,也能有效降低疼痛、促進病患的生活品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市面上除了發燒溫度範圍的熱治療外,更有作用溫度大於70℃的熱消融與作用溫度介於50~60℃左右的超音波海扶刀,這些比較接近外科手術,著重在局部小型的腫瘤(3 公分,最多5 公分)消除,不適合較大型腫瘤或大區域的治療,並無免疫調節的作用。

低溫的熱治療需合併其他的治療方式。癌症熱治療機種的分類如下:


▲幾種熱治療的比較。

▲熱治療增加放射線治療療效的六種機轉。

▲熱治療能透過八種機轉增強免疫力

作者:季匡華、陳旻苹
本文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