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何要念大學?別被「正確框架」給綁架 做自己人生的設計師

文/陳怡彣

不知道/藏在不知道三個字背後的祕密。

不假設自己知道未來,這樣的心態很好,只不過要再多問自己,能否辨別「不知道的屬性」。有時可能是因為害怕自己的觀點不被認同,所以用不知道來取代自己想表達的真實想法。

在你上大學的那年,是否問過自己:「為什麼要念大學?」

說起來很慚愧,「為什麼要念大學?」這個問題,我是在畢業後的某天才突然意識到,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但至少還來得及從這個悔恨中,去思考自己未來做的每一件事。現在若把這個問題拋給你,你的答案會是什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似乎,多數人的回答仍是:「不知道。」


▲很多人念到大學畢業,都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念大學。(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如同我們過去讀小學、國中、高中一樣,隨著教育體制一路向上念,每到一個新的階段,就會有排好的課表以及未來的大考在等著我們,沒有人會問我們想要學什麼?好不容易熬到上大學,終於掌握設計課表的權力,卻發現自己很茫然。

其實茫然是正常的。

試問一個從未學過游泳的人,突然要他跳進水裡,下場會是什麼?同理,一個從未探究為什麼要學習的人,突然間要去規畫自己的學習菜單,何等困難。踏進大學校門,不管就讀的科系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還是依照分數分發,放飛的我們,似乎沒有比「不知道」再更清楚的知道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But(人生最關鍵的就是這個But)!難道我們要把自己的人生葬送在制度的缺失上嗎?當然是萬萬不可啊!如果把美好的未來拿來賭氣,指責「都是制度造成我們的茫然,都是制度沒教我們思考為什麼要學習,都是制度……」那可真是虧大了!

因此,這就是為什麼要把「不知道」拿出來討論的原因,透過反問,讓自己能好好去面對心中萌生的每一個不知道。正因為不知道,才給了我們機會去探險!現在資訊搜尋這麼便利,心中的每一個不知道就像導航,是增加自己瞭解社會樣貌的管道,這些收穫都將轉換成我們未來觸類旁通的能力。

常有人問「為什麼有些人會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我的觀察是:

(一)過去所學的內容剛好就是他有興趣的,而且他很努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他把握住某次機會,努力嘗試了某件事,從中獲得成就感,開始投入。

(三)他的表現讓身邊的師長願意引導他,他拚命不讓師長失望。

(四)成長環境的各種壓力,逼迫他非靠自己不可。

在求學過程中,我們能接觸到真實的人、事、物有限,即使透過螢幕可以看到全世界,但仍有隔閡。試想,你在動物園看到獅子,與在非洲大草原看到獅子,應該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吧!所以,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可能只是因為過去的經歷都不是你有興趣的。

如果你現在是大學生,你有四年,每天二十四小時都能由你自由支配;如果你是上班族,有下班以後的時間,可能會辛苦一點,但這個辛苦是值得的。把握機會,增加自己在世界上的體驗與經歷,一定可以突破不知道要做什麼的現況。

我是在研究所畢業後才意識到需要停下來,好好認真面對自己心中的各種不知道,包括「對社會的陌生、對行業的不解、對環境的困惑」。在這一連串的提問與尋找中,我決定拿出人生一點時間瞭解箇中緣由。

研究所畢業那年,我嘗試了許多種工作產業,有:老師、農夫、快遞、節目策畫、工人、餐飲、清潔、公關、編輯等等。這段歷程幫助我找到自己無比熱衷,做三天三夜也不會累的領域—人生設計師。

一開始只是期許自己的生活能涵蓋不同領域,如滿漢全席般豐盛,並盡全力去明白各種現象,不只看表象,也理解真相。後來我發現,人生並不需要被「畢業↓工作↓退休↓享受人生」的公式綁架,其實我們可以選擇「畢業↓設計人生↓終老」這輩子都過著自己設計的人生,多好!

*本文摘錄自《出發!成為我們期待的大人:給年輕人的30個關鍵字》

作者:陳怡彣

本文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韓妞們都在用!IG討論爆款「神仙水、ZERO卸凝霜」超狂下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