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平安」其實只適用在除夕夜!除夕到初九傳統習俗、禁忌大公開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由於曆法不夠準確,天時往往無法和農事配合。當時的天子──祖乙見到因為節令的紊亂使得民不聊生,下令百官解決這個問題。有位住在定陽山下的青年,名叫萬年,他利用日影的長短變化製作出日晷儀,可是日晷儀無法在陰天操作,於是他靈機一動,利用水滴的規律,創造出漏壼來計算時序,進而被天子重用,之後潛心研究出曆法的規律。
後來,萬年發現天地四時的變化,那天剛好是「舊歲已完,時又始春」,希望天子為這天命名。天子便說:「春為歲為,就叫春節吧!」之後又歷經了數十年,萬年終於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太陽曆法,祖乙為了表彰萬年的貢獻,因此把曆法定名為「萬年曆」,並封萬年為「日月壽星」。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視覺中國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春節的由來春節也稱元旦,是一年之始。在早期的農業社會,農事往往倚賴四時變化,曆法自然就成為農民作息的重要依據。曆法的精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國家大計,因此歷代的天子皇帝都十分注重。
夏代曆法以孟春之月(陰曆正月)為歲首,歷經商、周、秦三朝改曆,到了西漢,曆法逐漸和天象不符,武帝依司馬遷等人的建議修改秦的「顓頊曆」(以農曆十月為歲首),另外訂立了「太初曆」。太初曆仍是以孟春之月作為一年的開始,並且加入了二十四節氣,這套曆法沿用了兩千多年,到民國以後才改用陽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祭拜誰:要拜神明、祖先。
*有哪些重要傳統習俗:
●除夕下午要舉行「辭年」儀式,感謝神明與祖先過去一整年的保佑,晚上要吃年夜飯、圍爐。
●初一「行春」,去廟中拜神明,適合盛裝到親戚朋友家走訪拜年,添喜氣、博感情。
●初二女兒回娘家。
●初三「赤狗日」,宜在家中休息或玩樂,晚上早早就寢。
●初四準備牲禮、香燭紙馬,迎神下駕。
●初五各商家開張,恢復正常營業。
●初六農民開始春耕下田。
●初九天公生日,要舉辦隆重祭典拜天公。
*有哪些傳統禁忌:
●新年忌掃地,特別是不可以將掃把往外掃,以免財富被掃出門。
●若是打破碗盤,要趕緊念:「歲歲平安」,用紅紙包好碎掉的碗盤再丟。
●大年初一家人不要發生爭端,以免新的一年都爭鬧不休。
●不能倒垃圾、婦女不能用刀剪、大年初一白天不能睡覺、不能洗衣,年初三不能外出及宴客等。
春節期間打破碗盤,象徵的吉凶得看是哪一天打破的來判斷:
如果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飯時不小心打破的,則是吉利,因為除夕夜是一年的最後一天,打破碗盤象徵:在過去所有不如意的事在今年的最後一天正式結束打破了。
如果是在大年初一打破碗盤,雖不能說不吉利,但今年可能要特別注意一些事情,因為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就打破碗盤,總覺得有點不好。
*本文節錄自《挑日子!結婚、搬家、開市、生小孩你應該懂的農民曆常識》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 柿子文化編輯部
本文由 柿子文化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