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刀砍又潑酸!這幅畫與《蒙娜麗莎》齊名 畫家卻因它敗光名聲

文/河森堡

《夜巡》:偉大的「世界三大名畫」之一

荷蘭國立博物館裡最著名的畫作、鎮館之寶,無疑是荷蘭大畫家林布蘭的偉大作品《夜巡》(De Nachtwacht)。如果說參觀西班牙馬德里的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是為了欣賞畢卡索的《格爾尼卡》(Guernica),去荷蘭國立博物館不看《夜巡》等於白去了。

西方美術史上的作品雖然浩如煙海,但真正能用「偉大」來稱呼的並不多,《夜巡》則當之無愧。曾有人把它和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維拉斯奎茲(Diego Rodríguez deSilva y Velázquez)的《侍女》(Las Meninas)放在一起,並稱「世界三大名畫」,重要性可見一斑。

嚴格來說,《夜巡》仍然屬於巴洛克藝術。這幅畫的尺寸是三‧六三公尺 x 四‧三七公尺,占據了一整面牆。這幅畫在荷蘭享有國寶級待遇,荷蘭國立博物館不但為它單獨闢建展廳,還蓋了條專屬逃生通道。換言之,如果失火或遇到危險,別的畫都可以不要,《夜巡》必須安全轉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人可能會問,有這麼誇張嗎?要是考慮到這幅畫之前的遭遇,應能理解博物館並非杞人憂天。

一九一一年,有名男子在參觀時突然拿出一把做皮鞋用的刀,把這幅畫砍出了一道大口子;一九七五年,一位失業教師用一把麵包刀在這幅畫上連砍數刀;一九九○年,有人對著畫猛噴酸液,雖然保安人員當下立即清洗,畫作表層還是腐蝕掉一大塊。

《夜巡》多舛的命運,從它一誕生就開始了。


▲《侍女》是西班牙畫家維拉斯奎茲在1656年的一幅畫作,現收藏於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和《蒙娜麗莎》、《夜巡》齊名(圖/時報出版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下同)

二○○七年由馬丁‧費里曼(Martin Freeman)主演的電影《夜巡》(Nightwatching)講的就是畫家創作這幅畫的故事。按照電影情節,林布蘭在作畫的過程中,發現了這些貌似高貴的民兵們所隱藏的巨大陰謀,並利用《夜巡》這幅畫把陰謀含沙射影地表現了出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自《夜巡》誕生至今,各種類似的推論層出不窮。比如說,畫面中間的隊長法蘭西斯一身黑衣,明顯是撒旦的化身;畫中那個被打了光的小女孩是誰?為什麼畫家要特別突出她?她是不是耶穌的化身?她身上還掛著一隻雞,這是不是神蹟?

實情一點也沒有這麼誇張。一六三○年,荷蘭的國民衛隊會所擴建,訂購了五幅巨型團體肖像畫裝飾大廳,其中的主畫訂單下給了林布蘭。荷蘭的國民衛隊於十五世紀開始籌組,多半由各城中的精英指揮。

到了十七世紀,國民衛隊的軍事職能已不重要,意義卻依然重要,各大城市還保留著,藉以象徵荷蘭人民爭取自由和獨立的光榮。而國民衛隊中的所謂「民兵」,都是城中有頭有臉的人物,經常舉辦宴會、打靶、操練,社交性質類似後來法國的藝術沙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創作《夜巡》之前,林布蘭的人生相當順遂,畫作訂單供不應求之外,他還擁有印刷廠。原本不想接這個訂單,由於出價很高,林布蘭的經紀人(他妻子的叔叔)沒經過他的同意就接了下來。

--

民兵們原本以為花了這麼多錢,還找了這麼有名氣的大畫家,最後的成品肯定很棒。哪知一交貨,他們一點也不滿意。那個時代的肖像畫有點類似我們早年在照相館裡拍的照片,特別死板,千篇一律。

被畫的人會擺好姿勢站成一排,等著畫家畫。因此在民兵們的腦海裡,林布蘭肯定會把他們畫成一長列,分不出主次,十六個人就像十六尊木偶似的,往長桌一坐即可。

可是一如我們所看到的,林布蘭不是這樣畫的。他設計了一個場景,畫面中的十六個人好像聽到了警報,正準備出巡。畫面正中央,走在前面穿黑色軍裝、披紅色綬帶的是隊長,他正和身旁的副隊長商量對策。

林布蘭對這兩個人物著墨最多,並巧妙地利用陰影使畫作變得極其立體,彷彿下一秒人物就會從畫中走出來。其他的民兵呢,有的在填火藥,有的在吹槍膛,有的揮舞著軍旗,畫面錯落有致,人物有主有次,極具層次感、極富戲劇性。

然而,這幅畫讓出錢的民兵們很不爽。在那個年代,畫家是按畫中人和物的數量收錢的,單人肖像多少錢、雙人肖像多少錢、只露個臉多少錢,甚至多畫個花籃、麵包多少錢,都有合約規定。


▲《夜巡》是17世紀荷畫家林布蘭的名畫,現在是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的館藏

大家都花了一樣的錢,結果有的人顯眼,有的人被擠在後面。也有人在現實生活中是位重要人物,在畫上的位置卻不顯眼;有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地位較低,在畫中卻很顯眼。

民兵們要求林布蘭重新畫一幅。

林布蘭是個沉迷於藝術的人,在他看來,這幅畫畫得非常好,堅持不重畫。但他為什麼會這樣畫呢?據他自己說,法國國王亨利四世(Henri IV)的遺孀瑪麗‧德‧梅迪奇(Mariede Médicis)一六三一年曾到荷蘭訪問,《夜巡》畫的是國民衛隊歡迎她訪問阿姆斯特丹的場景,畫裡一眾人物形象的設置無非是為了營造氛圍。

比如那個被好多人過度解讀的小女孩,她身上掛的那隻雞並沒有象徵意義,不過是說明小女孩是個小販。小女孩的原型更不是天使,而是照著林布蘭妻子的形象畫的,所以畫了高光,也能讓相對陰暗的畫面左側多一個光源。

但是,民兵們不買帳,和林布蘭對簿公堂。不僅如此,有些民兵到處敗壞林布蘭的名聲,傳播謠言,林布蘭的人生因此發生了重大變化,從聲名遠揚、受人尊敬的畫家,逐漸成為人人攻擊的對象,再也沒人敢找他畫畫了。

當然,不是每位民兵都有怨言。隊長法蘭西斯就挺滿意,畢竟他被畫在最顯眼的位置。

後來法蘭西斯當上市長,這幅畫也被移入市政廳。由於原定的懸掛位置空間不夠,當時市政廳工作人員就拿起裁紙刀把畫給裁了。幸虧法蘭西斯曾經找人複製了此畫的縮小版,今日才能見到這幅畫的原始構圖。對比一下更會發現,很多關鍵元素都被裁掉了,破壞了林布蘭想要營造的奇妙空間感。

如今在荷蘭國立博物館的重重保護之下,《夜巡》總算安全了。但當我們在這幅傑作前駐足,尤其是想到這幅畫背後那些故事時,心情可能仍然難以名狀,五味雜陳。

*本文摘錄自《超級導覽員趣說博物館》

作者:河森堡

本文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