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別看!催淚片《婚姻故事》演出感情最痛:不愛了,什麼都是理由
當我們用理性探討「愛」,當我們用邏輯解構「愛」,當我們開始列舉「愛」的種種不對,那麼「愛」將會支離破碎,不再感性。
《婚姻故事》讓人痛心,一幕幕都刺進情感中最脆弱的地方。令人驚艷的是,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是那麼地瑣碎、看起來多麼地微不足道,出現問題的夫妻兩人試圖尋找合適的理由,不管如何努力卻顯得疲憊不堪,都再再說明了「當愛消逝」,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
與其說這是一則探討「婚姻」的故事,倒不如說這是一部探討「愛」生與死的故事。
▲(圖/《婚姻故事》劇照,下同)
故事藉由一對準備離婚的夫妻,從原本冷靜解決離婚事務,到因為孩子的監護權而開始出現衝突。當中不斷地爭吵,卻又不時穿插荒謬不失嚴肅的幽默諷刺橋段,讓我們看到面對離婚,不只是兩人分開,還必須面對各種現實的考驗。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換言之,若說結婚絕對不只是兩個人的事,離婚何嘗不是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諾亞・包姆巴赫(Noah Baumbach)的導演風格一向如此犀利又寫實,縱使描繪的人物投入藝術創作工作,但所面對的現實卻是令人沮喪又疲憊。
感性的兩人本該濃情蜜意,卻在理性面對生活變化上無法維持,男女之間的觀點差距越來越大,導致不可收拾的後果。有趣的是,兩人看似在收拾殘局,想要讓這段婚姻劃下句點,卻又不斷製造出更多裂痕而讓情況惡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能夠看到一心努力在劇場事業的查理(亞當・崔佛飾),為了夢想堅持守住在紐約的劇團;對照到演藝事業平穩,名氣勝過丈夫 的妮可(史嘉蕾・喬韓森飾),兩人關係中不斷更迭的主導地位,巧妙地透過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讓整部電影充滿著迷人魅力,一種揪心卻又充滿寓意的氣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可以隔岸觀火,看著這對冤家在吵吵鬧鬧之中,找到最後彼此妥協的最佳解決方案;你也可以感同身受,設身處地地思考這對夫妻遭遇的困境,去體會為什麼他們決定放棄,決定放下這段看似美好又夢幻的緣分。
不同的觀點,有不同的解釋,對於婚姻這種人與人結合的關係而言,就有更多複雜又難以言語的無奈。但回到這場離婚事件最核心的關鍵,不「愛」了,說再多也只是情緒的延伸罷了。
我們常說:愛不需要理由,不愛了,什麼都是理由。而這對深陷風暴之中的兩人,其實才是最清楚關係為何生變的人物,周邊說得再多評論或意見,說穿了也只是風涼話而已。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喜歡片中那場遞出律師函的橋段,在廚房裡女方一堆角色商討如何遞交離婚協議書,卻又在混亂之間,誤打誤撞地讓男方找到那個對他而言像是炸彈般的東西。一切都是來得突然,不論做再多事先排練、事後補救,都只是徒然。再多的抱歉、再多的虧欠,似乎都沒有接受到訊息的那一刻來得真實、殘酷。
當然,眾多人討論最多的橋段,莫過於最終兩人在新屋裡的爭吵戲,兩人在尷尬的起頭開始,到最後亞當崔佛的崩潰結束。爭吵的內容是再瑣碎不過的事,吵著對彼此的不滿、指責對方的自私、抱怨著對方的不體貼、不成熟、不尊重,吵著對方的父母、吵著對方的行為、吵著對孩子的觀念差異,什麼都吵。
除了讚嘆導演諾亞・包姆巴赫的調度能力,同時也能夠嗅到全片壓抑的情緒一次爆發的爽快;而愛情的毀滅,不正是如此轟轟烈烈,不正是在眾多妥協之中累積負能量嗎?
整部電影所創造的「僵局」,讓我們看到了駐足不前的關係,卻又能夠在微妙的互動之中,找到角色慢慢成長的微妙變化。片中大量的對白,一來一往之間呈現了人的情感多變樣貌,當沒有愛了,不愛了,再怎麼理性分析都只有再度證明愛已逝的事實。
不得不說,亞當・崔佛和史嘉蕾・喬韓森兩人的激烈火花,是今年讓我看得揪心之餘,又能夠產生出許多共鳴的精彩演出。相信經歷過愛情掙扎,深陷泥沼的人們,《婚姻故事》是部相當傑出而且讓人反思、能夠讓你看完獲得不少啟發的上乘之作。
推薦給心中有遺憾或殘缺的人們,也獻給那些疲憊和有過傷痛無奈的人們。它的激烈情緒、它的心痛悲傷、它所探討的破碎婚姻,其實都是勉勵著我們不斷往前邁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