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探勘先鋒!尋找未知《熱氣球飛行家》 用勇氣創造無限可能
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一向是我個人喜愛的電影類型:尤其是這種探索「未知」、描述角色成長,並對歷史事件背後的寓意下註解,闡述核心哲理,並對我們的人生有所幫助的故事,更是讓我享受其中的劇情。我認為,透過人物故事以及過去的歷史事件,讓我們能夠以古鑑今,學習到背後的寓意,正是電影傳達以人為本,讓人有所反思的最大價值。
▲(圖/《熱氣球飛行家》劇照,以下皆同。)
簡單來說,《熱氣球飛行家》所描述的故事改編自1862年,氣象學家-詹姆士格萊瑟(James Glaisher)與熱氣球飛行員-亨利考克斯威爾(Henry Coxwell)打破當時人類熱氣球飛行高度,到達海拔10,900公尺(突破35,000英呎),接近對流層邊緣的高空,並首度完整記錄大氣分層現象的重要旅程。
一趟大約兩小時內的上升下降過程,電影卻述說了科學家對研究的投入、探詢科學真理的熱情,以及我們生命中所經歷的萬事萬物,承受的輕與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惜的是,縱使電影不僅只是詳實記錄歷史,在史實上也做了相當大篇幅調整;其中將原本隨著詹姆士格萊瑟飛行的亨利考克斯威爾,更換成由費莉絲蒂瓊斯所飾演的虛構女飛行員-艾蜜莉亞溫倫一角,讓亨利考克斯威爾的貢獻抹去,引發不小爭議。
但即便如此,整部電影依舊讓我看得十分感動;收斂的故事格局,鎖定在參與整起飛行任務的兩人,在升空前對於這起飛行任務的心情有諸多描述:一位是專心在研究內容的科學家,另一位則帶著心理創傷,希望透過飛行重拾對生命熱情的飛行員;透過片中不斷今昔交錯,來回剪輯的敘事方式,確實建構了整個故事的份量與厚度,相當精彩。
我非常喜歡湯姆哈波過去在《鏗鏘玫瑰》中,塑造女性角色的細膩與用心;同樣的概念,應用在本片中的女主角身上,足以讓觀眾觀察到她對於飛行熱情的背後,極力想擺脫的陰霾,立體化了這個虛構角色。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由艾迪瑞德曼所飾演的詹姆士格萊瑟,被塑造成陰柔內向的科學家,從家庭背景的描述,到他努力擠身在英國科學界建立尊嚴的角色形象而言,正巧也是湯姆哈波溫柔又內斂的描寫方式,傳達了些許對於理想與現實的無奈。男女主角兩個角色的對白,探討生命意義以及對於這場「冒險」的態度,透過大量的辯論,帶出了人們對於科學背後隱藏的意義,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就是我們需要認識到世界很大,人類則非常渺小。
當然,透過幾個畫面上的巧思,以及驚人的視覺特效下,《熱氣球飛行家》清楚交代了這場對地球科學極具意義的科學之旅,從上升到下降的完整過程,記錄了當年科學家探測記錄方式,以及在天空中欣賞我們地球的美景。它維持了高水準的娛樂效果,許多場景設計也讓人捏了把冷汗,較人拳頭緊握地緊繃,氣氛上的營造可說是相當精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整體而言,《熱氣球飛行家》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於科學事實就是這麼簡單,但科學意義、套用到你我人生之中的哲學理念,則是那麼地迷人有趣。我們為何不斷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超越極限創造無限可能?我們為何知道不可能,卻又要不斷衝撞、打破不可能呢?我想這就是科學研究的浪漫,深信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的傻勁,正是本片讓我感動的地方。
有趣的是,在最終男女主角下降的過程,配合著史蒂芬普萊斯的配樂顯得更加淒美動人。它讓我想起同樣由史蒂芬普萊斯操刀配樂的《地心引力》,由珊卓布拉克所飾演的女太空人,經歷了太空災難而努力求生;對照到《熱氣球飛行家》中的兩位男女主角,拋下了過去的自己,毀滅、重生的過程,我們觀眾都知道,再次落地的兩人已經和升空前的那兩個充滿期待、帶著各自沉重負擔的男女,已經完全不同。
更有趣的是,著地後兩人在淡出的畫面結束後,接著挪威女歌手Sigrid演唱的電影主題曲《Here To You》,完美詮釋了整部電影希望帶給觀眾的寓意,就是這個繁忙的世界不斷地轉動,不會停下來等待任何人,但我們總是希望有個家,能夠給提供最美的景色、最舒適的空間、最讓人安心的地方。而我們該用什麼樣的觀點看待世界?有時悲傷、有時難過、有時快樂、有時幸福,都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不同的樣貌,因為這個世界長得如何?都取決於我們經歷過、我們冒險過的一切。
「謝謝你給了我一個歸屬」,片中那句令人鼻酸的話語,對照到《Home To You》的歌詞,道盡了多少淒美又動人的故事!或許,片中的熱氣球上升的目的就是為了下降,旅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回家;當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斷挑戰極限,努力追求理想,最終的目的就是找到那個屬於我們的家,不是嗎?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