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多數偶像宅的生活!《神推偶像登上武道館我就死而無憾》
看到《神推偶像登上武道館我就死而無憾》,內心其實有些許欣慰。終於有一部講述偶像與偶像宅生活的動漫作品了。更重要的原因或許是:多數人對於地下偶像以及偶像宅(wota)是有偏見的。這類偏見大約是「偶像欺騙了宅男們的感情(與金錢)」、「這些偶像靠著帶有情色、撩撥的動作才能吸引宅男」、「偶像宅們通常很偏激,容易失控」。很遺憾的,儘管以上都不是多數偶像宅的共識與行為,但卻在一般人心中根深蒂固。
(圖源:TVアニメ「推しが武道館いってくれたら死ぬ」官網)
這部動畫讓我想起2017年的一部BBC紀錄片:《東京偶像》。這紀錄片或許可以說是《神推偶像》的一體兩面。《東京偶像》記錄了地下偶像的心路歷程同時,也講到了偶像活動的疲憊感、家人的反應;粉絲們如何成為粉絲,如何為偶像應援云云,又為此犧牲了原本的生活;《神推偶像》淡化了這些辛酸,無意去處理體制的問題,現實的困難,但它述說了《東京偶像》沒有多加著墨的重要部分:偶像與偶像宅之間的聯繫、以及這些人的沉醉感從何而來。
故事中的主角繪里飄原本是個穿著打扮正常的女性,有一次經過公園時,剛好遇到了地下女團ChamJam正在發傳單邀請人們看表演,自此踏上了偶像宅之路。她對女團中的一員-市井舞菜大為著迷,寧願身兼數份零工操壞身體、一年四季都穿運動服,也要多買一些舞菜的CD幫她衝票數,多買幾張握手券與她交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這樣的行為不理性,但《神推偶像》還是顛覆了一般人對於偶像宅常抱有一種瘋狂、偏激的刻板印象。它強調的是,這些狂熱是有場域的限制的-僅在握手會上、演唱會場與活動會場。而在場域中,偶像宅們甚至有一些「內規」,避免不適當的應援方式。另一方面,當粉絲們在日常生活中遇上了偶像,並不會死纏爛打地要求互動,而是尊重她「下班」後的時間。這與偶像宅=跟蹤狂的意象大相逕庭。
(圖源:TVアニメ「推しが武道館いってくれたら死ぬ」)
《神推偶像》述說了偶像宅的沉醉感從何而來-人們之所以崇拜偶像,並不是因為她們完美無缺,而是因為她們就像你我一般,青澀、膽怯、甚至歌舞能力也不算頂尖。國內的李世暉教授在著作《AKB的光與影》提到,這種「個人特色」加上「未完成型」的兩個重元素,使得人們認為這些偶像是可以貼近的,更因為她們尚未達成夢想,而想要為她加油。
(圖源:TVアニメ「推しが武道館いってくれたら死ぬ」)
其中,這種「可貼近的」特質往往最受眾人批判,例如偶像宅的批判者認為,所謂的「握手會」讓粉絲們想像能與偶像進一步的肢體接觸-換言之,對之產生了浪漫乃至於可進一步發生關係的想像。(當然,這實際上完全不可能)。對於偶像宅來說,期待握手之餘,更重要的是偶像是否回應了自己的心意,有時鹽對應、有時神對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互動的跌宕、心意的傳達也是《神推偶像》的主線之一。繪里飄跟舞菜之間的互動往往太過為對方著想,反而導致了彼此的誤會。粉絲之所有成為粉絲並非一朝一夕,然而透過觀賞《神推偶像》對地下偶像各種活動的描繪、粉絲間偶像資訊的頻繁交流,地下偶像確實展現了一般檯面上明星沒有的特質。
(圖源:TVアニメ「推しが武道館いってくれたら死ぬ」)
要站在道德高點去批判「追星生活毫無意義」、「幾十歲的人了還喜歡少女真的噁心」之類的話很簡單。但我們也須思考,作為一種娛樂,偶像宅是否真的做錯了任何事情?把希望寄託在一個人身上,並為之加油是否真是一件如此不堪的事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甚至在《東京偶像》的紀錄片訪談中,也有粉絲提到自己受到偶像的鼓舞,勇敢去創業的例子,也有偶像的家庭在看過自己女兒的演出、與粉絲的互動後,轉向認同了女兒的夢想。或許事實是:偏激的人不論在哪個群體內都有,然而這些人的作為往往會放大檢視,以至於我們看不到多數守序的人。如果想更了解一般的偶像宅是如何對應偶像、偶像的魅力又是如何透過社群的力量散播,那麼《神推偶像》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