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因意外腦死 母不願放棄竟想「複製女兒」…背後意義超暖心
喜歡大檸檬,就加Telegram
►頻道由此進◄ ►教學文看我◄
--
《複製柔伊》有趣的地方在於片名完全劇透了電影劇情發展,但它並未因此而減損看這部電影的樂趣,反而越到後頭越是讓人深陷其中,讓人不斷反覆思考。
故事描述小女孩柔伊因為意外而一覺不醒,最終瀕臨腦死狀態;事發突然,母親伊莎貝爾同時要處理和前夫之間的監護權糾紛,另一方面更想盡辦法找到救治柔伊的方式,蠟燭兩頭燒的狀態令伊莎貝爾幾乎崩潰,劇情也隨著柔伊惡化的病況,深入探討了有關醫療行為背後對生死的道德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複製柔伊》劇照,下同。)
我們試著問問:「複製」人,難不難?其實不難。但為什麼沒有複製人出現?只是我們敢不敢做而已。「能不能」、「行不行」、「可不可」、「敢不敢」;我們總是在這些問題之間打轉,所以與其要從「複製科學」切入《複製柔伊》,倒不如來從「哲學」或是「價值觀」方面切入這個故事,才是這部電影完整且全面的樣貌。
在這樣的情況下,伊莎貝爾不願放棄柔伊而希望複製柔伊,那麼我們在道德上允許伊莎貝爾這麼做嗎?又或者試著問問,當我們複製一個和原本柔伊一樣基因的「柔伊」,那會是原本的那個柔伊?還是另一個柔伊呢?至於我們該如何對待複製的柔伊?能不能用同樣的心去對待複製柔伊?這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茱莉蝶兒所飾演的母親越走越偏激,越是堅持走上「複製」一途,那我們對於柔伊、或是父親、甚至是複製柔伊的未來,又該如何看待呢?我想,生命存在的價值絕對不只是他/她能夠活得多久,而是能夠留給世人的是什麼。
回歸科學的本質,我們不斷透過研究、學術理論,解釋和證明人類存在的價值,那麼我想,《複製柔伊》的劇情透過父母對孩子的期盼,不斷為孩子奔走而心力交瘁的情節,似乎也在這樣的過程中體會到,「活著」絕對不是一個人的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柔伊留給這對父母的是正向,充滿溫暖、陽光的可愛模樣,那也許片中母親伸出左手,想像牽起柔伊的幻象,也就足以撫慰傷痛了。
換句話說,正因為生命的價值,就在於活著的時候留給世人的是什麼;那麼其實「活著」就只是短暫的,「死亡」才是永恆。再者,生命的價值該如何衡量?由他人定義?還是自己創造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來殘酷,但人生有限,生命帶給眾人的影響則是無限;而《複製柔伊》的電影片名直接破題,My Zoe,「我的柔伊」,是父母眼中的「柔伊」?別人心中那個永遠活潑開朗,笑臉可愛的小女孩嗎?但我們是否有想過,這些定義都是他人賦予柔伊的形象,而真正的柔伊是如何?我們其實不得而知。(也或許只有柔伊自己最清楚)
由這部茱莉蝶兒自編自導自演的《複製柔伊》,可說是她費盡心思、用心經營的作品;或許《複製柔伊》這部電影,就是她像劇中的伊莎貝爾愛護著柔伊般的寶貝,細心雕琢了劇中眾多場景。不論是離異的父母,與小孩相處間的互動;還是女主角為柔伊奔走各地的情節。
我們都能夠透過這部電影,感受到母愛的偉大;但這部電影絕對不只是母愛的議題,將「科學」和「哲理」、「道德」等理性面與感性面融合探討,才是本片的重點。
而我們常說「電影就是一場華麗的魔術表演,觀眾甘願被騙,也享受被騙」。但《複製柔伊》對我而言,除了展現茱莉蝶兒腦袋中,那個永遠可愛的完美女孩,帶給父母的遺憾以及生命中必須面對的殘缺;我想,「認識傷痛」並「記住傷痛」或許就是這場電影魔術的主題。
我們並非是希望藉由這部電影,對複製醫學的研究找到解答;也並非希望透過一部電影來批判性別或是生命道德價值觀。
許多在醫學被後的道德倫理,需要長時間累積和討論,議題能夠越辯越明,最終找到共識,或許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的原因。
它就是一種解藥,帶給那些為生命奮鬥,卻迷失其中的人們溫暖的慰藉。
全台最大檸檬Telegram上線啦!
►頻道由此進◄ ►教學文看我◄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