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內戰「國家殘破不堪」 母保護戰火中女嬰…拼命逃離才獲重生
喜歡大檸檬,就加Telegram
►頻道由此進◄ ►教學文看我◄
不得不說,《親愛的莎瑪》光是看預告片和劇情簡介就讓人感動到落淚!在英文裡的開槍和攝影都是同一個字,但造就的結果卻截然不同;我們要用什麼樣的觀點看待這個世界,子彈?還是愛?只有一念之差。
來自敘利亞北部大城阿勒坡的女導演瓦黛卡提波,利用攝影機記錄下自己身處敘利亞內戰下的生活。
紀錄片完整記錄了敘利亞內戰從革命爆發前夕,再到阿勒坡在2016年底被敘利亞政府軍攻陷,前後五年的時光藉由照顧襁褓中的女兒--莎瑪,以及和丈夫在阿勒坡的醫院內的生活紀錄,寫下了最殘酷又真實的歷史。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親愛的莎瑪》劇照,下同。)
《親愛的莎瑪》是一封母親對女兒的情書,事實上卻是瓦黛卡提波對自己深愛的祖國,感情豐沛的血淚告白。
過去有不少創作者都試著透過電影作品,將自己與城市之間的情感做連結;《親愛的莎瑪》也不例外,阿勒坡之於瓦黛卡提波,戰火下的敘利亞顯得殘破不堪、斷垣殘壁,四處都瀰漫著死亡的氣息。
它看起來是多麼地不美,又默默承受著敘利亞複雜又混亂的政治、歷史背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我們仔細研究了解敘利亞內戰背後的政治角力,再看看《親愛的莎瑪》鏡頭下的人們,我們怎麼忍心讓這些事情在這個世界上發生呢?
令人心碎的是,瓦黛卡提波在片中詳實記錄了自己做為記者、紀錄片導演,同時又是一位身處中東地區的女子、一位愛女心切的母親、和一個支持丈夫在戰地經營醫院的妻子。出生入死了幾回,甚至有許多機會能夠逃離這個動盪不安的地方。
在她的鏡頭下,呈現了越來越惡劣的環境,狹縫中求生的人們,甚至還有更多在戰火下出生的新生兒,對照到每天在醫院裡跟死神搏鬥的人們;這種在砲彈落下的陰影中度日,實在很難想像每天該如何生活,更不用提要如何保護這位還在襁褓中的小女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戰況日趨惡劣,兵臨城下,我們越能夠看到瓦黛卡提波對阿勒坡的愛是如此可貴;她對著女兒訴說著「愛」,實際上則是對這片土地的不捨,更是為眼前的敘利亞未來感到擔憂。
那躲在戰亂之餘,不忘再度回訪的家園,摘下的小花搖搖欲墜,但卻乘載著多少對未來的期盼與期待啊!
在這場混亂的戰爭中,「恐懼」和「愛」是相對共存的。
我們對我們的所愛有所期盼,同時也感受到痛苦與內心的掙扎,但我們是否能夠也感同身受,去思考:換做是要你放下你的世界,你將如何適從?
做為一個在電影院的觀眾,對這些真實又殘酷的影像凝視,我們對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產生無奈的嘆息外,我們到底還能夠做什麼?「愛」,是否能夠戰勝一切?腦袋裡突然浮現套一句尤達大師所說的話:恐懼是原力的陰暗面,恐懼導致憤怒,憤怒導致仇恨,仇恨帶來痛苦。
當我們看著紀錄片中的人們一個個不在,我們是否也會因為恐懼導致憤怒?憤怒生成仇恨?仇恨帶來痛苦?戰爭、衝突,一步步製造的人與人之間的對立,沒有誰能夠簡單地用三言兩語去消除。
所以,《親愛的莎瑪》給我的啟發,便是不論如何都要對「愛」保持信心。縱使它看似不在,感受生死永隔、撕心裂肺的痛苦,我們依舊在黑暗的背後能夠找到「愛」的痕跡。
我喜歡當中醫生們極力搶救懷有九個月身孕的孕婦,看似毫無生息的胎兒,不放棄搶救的漫長等待,在嬰兒睜開雙眼、大聲哭喊的那一霎那,眾人脫口而出的感謝神,不就是大家不放棄希望的證明嗎?
如今,敘利亞內戰即將進入第九個年頭,西方列強不斷介入、各方勢力不斷崛起又消長的情況下,戰局變得雪上加霜、看似沒有盡頭的消耗戰爭。
來自戰火最核心區域的瓦黛,透過鏡頭記錄下鮮血、眼淚、未爆彈、瓦礫堆、軍火、燒毀的公車、新生兒、死去之人等元素,都在在說明了戰爭絕對不是只有政府高層眼中跳動的數據,而是用生命寫下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