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拿金牌還是得兼差 奧運選手不為人知的沉重 父親臨終仍要繼續參賽

2020年東京奧運不敵疫情確定延期,那麼這些已接受長期密集訓練的運動員心情會是如何呢?7月29日,美國HBO Sports播出紀錄片《The Weight of Gold》(暫譯:金牌的重量),裡頭揭露了這些奧運選手背後不為人知的辛酸故事...。

《金牌的重量》講述了這看起來身強體壯的奧運選手實際上背負了許多壓力,包含訓練壓力、經濟壓力,以及除了運動外缺乏自我認知。一位曾試圖自殺的奧運花式滑冰選手格雷西•戈德(Gracie Gold)提到:「奧運選手常被塑造成很了不起的工作,但他們卻忽略了參賽所帶來的副作用,包括飲食失調、憂鬱、焦慮,甚至是自殺。」

根據國際奧委會,在許多優秀的運動員之中,高達45%的運動員曾感到焦慮、憂鬱。參與紀錄片《金牌的重量》製作的奧運游泳選手菲爾普斯(Phelps)說,他認為約有80%的奧運選手都經歷過某種程度的「賽後憂鬱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且,這情形可能會隨著2020東京奧運延期更加嚴重。


▲菲爾普斯曾出賽奧運五次,擁有28枚奧運獎牌,卻也曾想過自殺。

首先,奧運選手所面臨的是競爭的壓力。一位競速滑冰選手說:「金牌與第四名之間的時差可能就有如兩次迅速拍手之短,但金牌得主與第四名之間的差別卻是名利雙收的名人及一般平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來是財務壓力,大多數的運動員都需要兼第二份工作才能支撐比賽時所產生的旅行及訓練費用。美國跨欄選手洛洛•瓊斯(Lolo Jones)提到,比賽之餘她曾於健身房賣奶昔。儘管是知名的運動員也有可能被後起之輩迎頭趕上,失去贊助商的寵愛。


▲瓊斯透露奧運選手比賽之餘也需承受經濟壓力。

此外,朋友、家人、感情之事都有可能讓這些奧運選手訓練時分心,在高壓訓練中情緒潰堤。

美國俯式冰橇選手凱蒂•烏蘭德(Katie Uhlaender)就說,在她爸爸臨終時,她的教練不允許她離開巡迴賽去探望父親。事後,凱蒂尋求過精神科醫師協助,前後找了六位醫師,卻始終無法走出抑鬱之苦。她說:「我根本從未跨過這心理障礙。」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紀錄片中,許多運動選手都大聲疾呼希望大眾能消除對憂鬱症的汙名,也希望社會能對這些常處於高度壓力的運動員提供多一點幫助。潛水選手大衛·布迪亞 (David Boudia)說:「無論你是奧運選手或是平民百姓都一樣,我們都有可能感到憂慮、情緒潰堤。」

Via 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