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費文化讓服務業更好? 網點出1關鍵:看錢進誰口袋

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文化,在台灣部分餐廳會收取10%左右服務費,而在歐美等地區,小費其實是服務生的主要收入來源,一般來說約莫是15%左右,要給多少則是顧客自由意志。近日有網友看見關於美國給服務生小費的報導,便好奇上網詢問「小費文化是不是讓服務業變更好的方式?」

原po表示,2016年時美國勞工靠著小費賺了360億美元,而一些高級餐廳的服務生領班,年收入包含小費在內就達到15萬美元,綜觀美國有600萬人以小費維生,像是機場服務員、計程車司機、沙龍員工、餐廳服務生等,而小費最少要給10%,行情價18-20%,如果服務好到不行也有可能是25%。

原po坦言,自己曾經在澳洲、加拿大和美國生活過,發現不論餐廳是否有規定,但在高級餐廳用餐時,適應當地文化的人大多都會主動給小費,但相比之下,台灣則是「服務再好,薪水也是一個樣」,再加上台灣不少人付錢就是老大的心態,詢問大家認不認同小費文化,讓提供更好服務的人能得到多一點收入。


▲在美國,計程車司機也要給小費。(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文章一出,不少人認為要看服務費是進誰口袋:「如果會直接進到勞工口袋內的話那我願意給」、「沒給服務費的話,我再考慮給小費」、「台灣我很常給,但都會先問你們小費可以塞口袋還是充公。」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有網友們點出若小費出現在台灣的實際情況:「在台灣,只會變成慣老闆的零用錢」、「10%給老闆,員工拿25K」、「台灣還有老闆告員工拿小費的咧」、「台灣收10%服務費才好笑」、「你知道這樣老闆的所有人事成本歸零嗎?東西也不會便宜,而且收服務費全落入老闆口袋。有一家高級餐廳就是有收服務費又要討小費,東西照樣賣該有的價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via 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