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初等教育不教理財?」 理財不僅是投資更要有分配與記帳觀

有些事情,就是要等到已經出社會後才能知道它的重量,例如:理財、投資等等,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用許多教訓買經驗才能讓自己更強大,但理財管理這件事情對於一個人的人生來說非常重要,到底該不該從初等教育就開始教起呢?

一名網友在PTT的Gossiping板上發文,以「初等教育為什麼不教理財課程?」為題表示,一般人談到理財直覺就是指投資、買股票之類的,但自己覺得理財是指金錢觀,「如何分配金錢、記帳等等的財務觀念。」

因此,他認為理財應該可以納入教科書、普及全民教育,同時金融科系在教授理財時,更多著重於投資,卻少有理財觀念的教學。

該篇貼文引起廣泛迴響,網友紛紛表示贊同,認為初等教育應該強化理財與感情的教育。「確實,應該要教」、「最基本的機會成本、分散風險,學完就很夠用了」、「感情教育也要教」。其中一位網友提到了一個退休老師因期貨交易導致退休金輸光的例子,因此老師們不只是老師,也應該是要教導理財觀念的人,凸顯了理財教育的重要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示意圖/pexels)

但也有人提到,一些公民課已經涵蓋了一些基礎的理財觀念,並指出生活與倫理課程中也有教金錢觀相關的知識。儘管如此,網友普遍認為這方面的教育還不夠充足,並期望在初等教育中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一些高中校園已經意識到理財教育的重要性。在台灣,數十所高中校園已經開始與金融機構合作,引進理財課程。例如,北一女中、台中女中等學校從2022年開始推行財經素養課程,其中包括風險管理等理財相關的內容。這樣的舉措有助於學生在日後的生活中更具備理財投資和風險防範的初步概念。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撰稿後記
其實小編覺得,要有金錢才能有理財觀念,但小朋友通常不會有太多的錢,就算是零用錢也是拿來買零食吃的,真正要有很深厚很堅固的理財觀念,還是要等到大學階段,有打工有收入,才會有支出有理財的必要。

via 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