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們跟父母的感情好嗎?本蛋有時看到很多成年人之間的幼稚衝突,都會很認真又好奇的去想:他是不是在成長過程中,曾經有遇過怎樣的痛苦或傷害,導致他現在做出這種讓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呢?
而鄧惠文在看完三采文化出版《家人這種病》這本書後的推薦影片中說到:小孩對父母的期望太大,父母把小孩當成生命的延伸,這是華人世界或亞洲文化中親子間最大的困境與束縛。
也讓本蛋看的超有感啊!仔細回想在我們成長的環境中,親子間的關係常常卡在「對自己應有形象的維護」與「對對方在行為上應有回饋」的想像中。
而不願好好尊重對方、聽聽對方的想法,更因此無法溝通,造成許多親子疏離的現象。其實雙方都各自有自己該做的功課與必須培養的心態:
■小孩需拋開對父母的偉大想像,把父母當作人一般的相處。
我們常常會從一些戲劇或是身邊朋友的故事中,聽到對方無法接受父母所做的一些「不那麼完美行為」的故事。
而陷在這種情況中的當事人,往往因為「把父母想像成一種太偉大、太光明」形象,而無法原諒父母犯的錯、無法包容對方的缺陷。也因此將自己的情緒綁在那個死結裡無法脫身。
更因為「對於無法維持完人形象的父母」產生各種不諒解的情緒,也因此開始用各種扭曲的眼光看世界,造成各種社會問題。
但其實如果我們能夠打破對父母「偉大形象」的想像,正視對方其實也只是個普通人的事實,也許我們就能用一種更加寬容的態度與對方互動。
■父母別再把小孩當作自己生命的延伸,才不會讓孩子對自己充滿怨懟。
在傳統華人社會「養兒防老」的觀念中,把結婚生子當成了一種對自己人生的另類投資,但其實這只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把自己該負責經營的人生丟給小孩去扛」的表現與心態。
許多父母心中存在「我養你這麼大,所以你理應要回饋我、即使我老了、對自己的人生擺爛,你也該負責我的下半輩子」這樣的想法,就會將親子間的關係綁在一個死結裡。
被這種心態綑綁的孩子,若照長輩的意思去做又會在潛意識中覺得不甘心;但孩子不照長輩的意思去做,又會成為世俗道德框架中的「不孝子」最後陷在兩難中,而造成一段又一段不幸家庭的故事。
而除了「養兒防老」的觀念綑綁了親子關係外,更多父母將小孩當作自己生命的延續,把自己年輕時「因為結婚而被綑綁在家庭中無法實現的自我」強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幫自己完成未完成的夢。
卻忘記「孩子是另一個個體、有著自己的人生與思考」這樣的事實,許多親子間的代溝也因此而生:
父母抱著「我都是為你好,你為什麼不照我說的去做」的心態面對小孩;而小孩以「你說你愛我,但為什麼你不能給我我想要的自由?只是一再以親情與長輩尊嚴對我進行情感勒索」的怨懟回饋,這樣的親子關係怎麼可能有健康的互動?
本蛋覺得鄧醫師在影片中說的很好,每個人都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把父母或是孩子當成「理所當然要回饋我」的存在,只要一旦產生這樣「理所當然」的心態去面對對方,所有感恩的心都會立刻蕩然無存。
所以如果想要有一段健康的親子關係與良好的溝通互動,首先真的必須把對方當「人」看,而不是「你是我的誰誰誰,所以你應該要怎樣怎樣」的角度去相處。
試想:如果你能好好跟同事、朋友,溝通你對任何事情的看法,為什麼你跟你的父母或小孩,卻反而沒有辦法好好坐下來、聽聽對方心裡真正的想法,並且「尊重這樣的想法也有它存在的價值」呢?
【吃貨蛋的生活日常】◄ 這裡有顆性格又貓又愛吃的蛋d(`・∀・)b快來找蛋蛋一起閒聊、一起玩!
[ VIA 看完三采文化這支影片私心分享的本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