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宣布│二○○○年搞笑諾貝爾獎心理學獎頒給
康乃爾大學的大衛.鄧寧(David Dunning)與伊利諾大學的賈斯丁.克魯格(Justin Kruger)
他們以一針見血的報告〈毫無才能且毫無自知之明:何以「無法認清自己的無能」會導致「過度高估自己」〉(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 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Assessments)獲獎。
(Photo credit: *~Dawn~* via Foter.com / CC BY)
◆無知就是福(越無知,越自大: 鄧寧—克魯格效應)
鄧寧和克魯格想要找出人類無能的「深度」與「廣度」。
他們在康乃爾大學找了好幾組人,進行了一連串實驗。在實驗開始之前,他們做了一些預測,最明顯的是:
(1)無能的人對自身的能力,會過度高估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2)無能的人看不出「無能」這個事實——他們既看不出自己無能,也看不出別人無能。
(Photo credit: tropical.pete via Foter.com / CC BY-SA)
在其中一項實驗裡,鄧寧和克魯格測試了人們對於笑話好不好笑的辨別能力——尤其是,能不能分辨出那些笑話是否能夠逗「別人」發笑。
他們準備了一份笑話清單;笑話內容的涵蓋範圍從公認的「一點也不好笑」,到公認的「非常好笑」。
接下來他們要求六十五名受測者,將每個笑話依趣味程度評分。他們把同樣的笑話,交給由八位專業喜劇演員組成的小組(鄧寧和克魯格強調,這些人是「靠找出什麼事情是好笑的,並將它呈現給觀眾」為生的)。
再來他們就把這些受測者對笑話的評分結果,跟專業喜劇演員的評分結果做比較。
有些人對於別人覺得好笑的笑話,簡直是感覺遲鈍——但是相同的這群人,大多認為自己對這方面非常在行。
鄧寧和克魯格也很清楚要評量「幽默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他們的下一個實驗,就使用較容易量度的測驗:來自法學院入學考試的邏輯測驗題目。
邏輯問題測驗結果跟笑話測驗差不多。
那些推理能力貧乏得可憐的傢伙,還堅信自己是像羅素(Bertrand Russell,英國邏輯學家)或史巴克先生(Mr. Spock,《星際爭霸戰》主角之一)那種智力超凡的人。
整體來說,實驗結果顯示,無能的程度遠比表面上看起來的還要慘。無能的人不僅無能認清自己無能,他們看到別人無能時也無法認出。
(Photo credit: Quentin Verwaerde via Foter.com / CC BY-ND)
大衛.鄧寧解釋了為何他要做這種研究:「對於為何人們對自己的能力、天賦以及品格的看法,總是過度讚譽而且客觀來說很不可靠這點,我很感興趣。
舉個例來說,有整整94%的大學教授表示他們做的事『超過平均工作量』,然而實際上要每個人的工作量都超過平均工作量,就統計學上來說是不可能的。」
鄧寧與克魯格做這個實驗時,克魯格還只是鄧寧的學生,而今他們都是學校裡的教授了。他們發表最後的報告時,結語就顯得很客氣了:「就某種程度而言,這份報告並不完美,我們並非刻意犯下這樣的過失。」
因為頌揚無能與無知,讓大衛.鄧寧與賈斯丁.克魯格贏得了二○○○年搞笑諾貝爾獎心理學獎。
※第26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將在台灣時間2016年9月23日上午透過網路全球直播。※
本文由 行路出版 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最有梗的桂冠:搞笑諾貝爾獎》
作者: 馬克.亞伯拉罕斯 Marc Abrahams
譯者: 林東翰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