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物的定義
作者Phyllis/內容出自《零雜物》
想清除雜物,第一步便是做出取捨,而要做出取捨,首先得定義何謂「雜物」。對我來說,雜物就是「讓人笑不出來的東西」。例如下面幾種:
一、不喜歡的東西。
二、不想要的禮物。
三、用不上的東西。
四、待修理的東西。
五、傷感情的東西。
六、長期借放的東西。
七、瑣碎的小玩意兒。
八、難纏的文件和紙張。
九、無形的雜物。
十、多餘的房子和空間。
▼用不上的、瑣碎的東西就是占據生活空間的雜物,再華美高檔也必須取捨。(情境示意圖,非出自本書。)
不喜歡的東西
很多人買東西不是因為百分之百喜歡,而是勉強將就,或覺得價格太低、不買可惜。例如口袋不夠深,所以買個次級品回來湊合著用;大減價時衣服比抹布便宜,所以忍不住買幾件湊合著穿。正因為如此,所以用的時候不怎麼珍惜,壞了也不特別感到難過。
經常使用這些和自己不相襯的東西,久而久之,品味很可能會越來越糟。
喜好的改變,也會使東西淪為雜物。原本能接受的,現在卻怎麼看都不順眼。花不溜丟的衣服穿久了,決定改走素雅風格。奢華貴氣的寢具用膩了,決定改走簡約路線。年紀變大後,開始覺得按摩椅遠勝設計師單椅。重視健康後,開始覺得玻璃容器要比塑膠容器安全。隨著人事時地物的變化,我們的偏好也會跟著調整,而不符合當下價值觀的東西,自然成了過時又礙眼的玩意兒。
為了湊數而亂買的東西,也是家中雜物的亂源之一。明明不想讀,但消費滿八八八才能使用網路書店的折價券,於是多挑了一本原本不想買的促銷書。明明不想穿,但消費滿五千就能獲贈可愛的咖啡杯,於是多挑了兩件根本不需要的小背心。無論亂買的理由是貪小便宜還是著了贈品的道,這些額外花錢買進的東西,或多或少已經稀釋了你占到的便宜。
若想避免上述情形,千萬不要「買了再說」。我的做法是沒事少逛街,有需求才進商店。購買時,建議以重質不重量為原則。舉衣服為例,三件次級品的價格或許就能買到一件更好穿、更耐看的高級品,犯不著退而求其次,還讓它們占用三倍空間。
此外,不是真正喜歡的東西,絕對禁止為了湊數而買;因喜好改變而遭到冷落的物品,也請替它們找個新去處。在你的空間裡,最好只留下能令你微笑的物品。
▼能讓你心情一好的東西,才值得留下。(情境示意圖,非出自本書。)
不想要的禮物
我家只有兩個人,平日少有訪客,搬進十樓中古屋前夕卻收到六人份的餐具禮盒。雖然心存感激,但這套精緻有餘、實用性不足的龐然大物,長期占用流理台下櫃的兩個抽屜,使我每回搬家都得小心翼翼地打包運送。忍耐五年,我終於將它們捐給物資中心,從此了結一段孽緣。
有位不喝茶的朋友,曾在新居落成時收到丈人送的土黃色塑膠泡茶機。他家走冷調風格,家具家電全是黑色系的進口精品,可想而知這份禮物有多麼煞風景。但他擔心長輩日後會抽查,只好勉為其難地收進櫥櫃。另一位朋友更慘,身為新嫁娘的她在收到不想要的禮物後,竟然以離婚收場。
什麼禮物煞氣這麼強?答案是一整組不請自來的紅木家具。這組公婆贈送的老派桌椅粉碎了她布置新居的夢想,其中隱含的下馬威更是不言而喻。每天看見惹人厭的家具使她心頭鬱結,與公婆周旋時,先生又總像面對紅木家具事件似的從不吭聲幫腔,於是這段婚姻只撐了兩年便草草結束。
不想要的禮物會造成怨念。收禮的人不開心,被嫌棄的物品本身也不開心,誠心送禮的人如果知道造成了對方的困擾,恐怕只會更不開心。與其如此,不如一開始就婉拒禮物,或在收下之後伺機處理掉,反正有收到對方的心意就好。
如果無法婉拒不想要的禮物,收下後我會想辦法盡快轉手。只不過,平輩送的容易解決,長輩送的卻經常成為家中亂源。與長輩的應對進退得視個別情況好好拿捏,自己的爸媽好講話,拒絕另一半的爸媽則多少讓人有所顧忌。這時候,還是請身為「另一半」的那方出面緩頰或表明原則吧!
▼東西少了,空間就寬闊了。(情境示意圖,非出自本書。)
用不上的東西
很多人幻想買了運動器材就會變瘦,結果划步機、健身車擺到生灰塵,卻連一兩肉也沒減掉。很多人也以為買了英文教材就能跟老外哈拉,可是卡帶擺到MP3時代,卻連一堂課也沒讀過。你家裡是否也有才摸幾次便束諸高閣的鬆餅機、剉冰機,才玩幾次就失去興趣的跳舞機、捲髮器呢?
上述物品以前我家都有,花八千元買下的太空漫步機還是其次,最讓我肉痛的是價值三萬二的日語教材。這套教材從一九九九年就被我塞進收納櫃,直到二○○九年才終於轉手送人。會一直收著,固然是因為所費不貲,其實也是心想或許哪天可以再拿出來念一念。只不過,這些全是自欺欺人的想法。
誠如《丟棄的藝術》一書的作者辰巳渚所言,「也許哪天」是絕對不會來的。
長期閒置的雜物令我們無法活在當下,甚至掠奪了我們對生活的掌控權,替未來囤積東西,只會使你在時間、空間上付出更多代價。
東西貴也不是藉口。既然花大錢買了卻用不上,何苦再浪費空間來堆積它們,與其浪費兩次,不如浪費一次就好。現在都會區的房價這麼貴,以一坪四十萬來計算,如果雜物占了三坪空間,就等於浪費一百二十萬買下一個自己不能住的房間。
作者:Phyllis
更多內容請參考原書:《零雜物:讓生活輕盈,讓心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