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西方學者口中的「咆哮的二零年代」,英國自戰後繁榮起來,街上冒出各種有趣的買賣。阿柏特皮爾波頓(Albert Pierrepoint)也是其中一位崛起的生意人,他駕著馬車,沿路攬客販售雜貨商品,十幾年下來,也存了不少錢,終於在蘭開夏郡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小酒館。
白天,他是個受鄰里愛戴、生意非常好的酒店老闆;晚上,他則有另一份與收入無關的兼職:處決囚犯。
1932年到1956年間,皮爾波頓是英國的首席絞刑師,至少將450名罪犯送上絞刑台。他平均每個月都會收到一封國家寄來的信函,告訴他對象是誰、執行地點在哪,然後他就出發了。出門前,當老婆問他要上哪去,他也只是淡淡回說:「吃個宵夜,晚點回來。」
這份兼職一直到二戰期間才曝了光。由於有次他必須前往直布羅陀處決兩名間諜,只好對妻子坦承:
「老婆對不起,一直以來,我都沒對你坦白。」
「我知道,就算你不說,我也看得出來。她是誰?是個好姑娘嗎?」
「她?不,不是這樣的,其實,我是個絞刑師,我每次出去,都是去殺人。」
「蛤?」
「我今晚就要出發去西班牙,有兩個出賣我們帝國機密的混蛋,好不容易揪到他們,我一定要讓他們伏法。」
「老公,沒關係的,我相信你,你說甚麼我都相信,但能不能答應我,就去這麼最後一次,我不管你是要去處決間諜還是幹嘛,就這麼最後一次,好嗎?」
「最後一次?不行,紐倫堡審判剛結束,還有上百名納粹狗等著我制裁,我等不及要把貝爾森集中營的那頭禽獸,還有奧斯威辛鬣狗的脖子給擰斷!」
當然上述對話完全是模擬出來的。事實上,皮爾波頓是一個非常正直,而且相信司法正義的人。他對於這份工作完全沒有內疚感,每次執法時,都會以尊重生命的態度善待受刑人。即使要剝奪他們的性命,也會盡量安撫他們心中的恐懼,行刑後,也會親自解下他們的屍身,替他們清洗。
皮爾波頓看起來就是個好親近的老人。
只是這份工作,後來不幸被英國軍方洩漏出來。皮爾波頓從此被掛上「劊子手」的稱號,大批遊客湧入他的酒吧,有些是好奇想要聽他說故事,有些則是受刑人家屬或正義魔人前來唾棄他的。但無論別人如何詢問,他都絕口不提絞刑師的事。
這段故事在2005年被改編成電影《最後的絞刑師》(The Last Hangman),並在iMDb獲得7.5的高分。
直到現在,死刑的存廢仍是全球爭論不休的問題,至於一線執行人員心裡是怎麼想的,我們或許可以用電影中的一句話來說明,「死去的人應該受到尊重,他們已經付出代價,償還了罪惡,我們至少該給他點尊嚴。」
via crack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