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莎莉牌炸雞
世界這麼大,一個地球分成七大洲,這七大洲之中又細分將近200個國家,然而自古以來,國與國之間的邊境問題向來就爭論不斷,各國為了搶領土爭個你死我活。
今天要說的是一個歐洲的小鎮,它既是荷蘭屬地的巴勒納紹(Baarle Nassau),也是比利時屬地的巴勒赫克托(Baarle Hertog),這裡複雜到你可能多走一步,就要從荷蘭改成比利時的地名。
▼N是荷蘭,B是比利時
這件事要從1198年說起,當時布雷達勳公爵和布拉班特公爵之間為了一點小矛盾而大肆的搶購土地,胡搞瞎搞之下造成了今天「荷中有比,比中有荷」的窘境。
歐洲封建時期可以見到不少這樣的事,吵鬧歸吵鬧,但也算是這樣過去了。到1843年荷蘭和比利時簽訂邊境《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時,居然把這個小鎮給忽略了,1992年再次修訂的時候才發現,但沒有前例可以依循的狀況下,兩個公爵的後人又因為戰爭先後逃離小鎮,就消失了。
後來這個小鎮就由雙方共有,小鎮雖說佔地面積不是很廣,卻也有7000人口,和其他小鎮大小差不多。雖然這裡四季宜人、土地肥沃,但其實兩國都不太想管理此地,因為它沒有什麼資源,也沒什麼文物遺產,根本沒任何利用價值。
人民不甘心被就這樣被放任不管,就放話:「你們不管的話,我們小鎮就獨立!」於是兩國被迫管理小鎮,這裡就出現了兩個國家的銀行、郵局、警局、電信局等等。
但是短短兩年過去了,小鎮居民發覺也太不方便了,只是走去隔壁寄個包裹就越線了,要比照國際快遞標準來運送;打個電話也要付國際漫遊費用;在同個小鎮發生的案件,還需要由另一國的警察來配合部門簽署的授權書等等。
兩國的政府和居民都很崩潰,終於開始認真商討對策。最後他們決定讓小鎮居民成立一個自治政府,原先兩國部門全數撤出,由自治政府的議會進行研討,而所有費用則以小鎮人口份額均攤,再讓兩國各自為自己的國民買單。
現在這個小鎮也正式合併為巴勒納紹鎮,可以看到兩面國旗在議會大樓飄揚,人民也輕鬆多了,家裡不用再買兩個電話,快遞不用再分你我,有了自己的議會也不用再申請外交文件。
而地上依然隨處可以見到十字標誌,在這十字標誌上的房屋會有兩國的門牌號碼,但得繳納兩份土地稅,因為若放棄其中一個,就等於放棄雙重國籍身分。
十字標誌上的房屋有些會有兩面牆,牆上畫出一條線標明國境,有時兩側的牆壁也會用不同的顏色區分開來,連管道的顏色都不同~
(圖/穷游er@走你的四方)
VIA:tourl
莎莉的FB粉絲團←歡迎大家來拍打餵食(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