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委會(IOC)宣布「滑板」正式成為奧運項目,將於2020年東京奧運會首次邀來世界滑板好手同場競板,台灣在地的玩家、選手們,自然想為台灣爭取五環榮耀,準奧運國手選拔賽也在本日(30日)舉行。但本土滑板運動背後有政府幫推一把嗎?許多玩家唏噓感嘆:真的很無感!
▼滑板刷過街頭的飛馳快感,從腳底通達全身(圖/Free bird提供)
●出國比奧運!滑板協辦單位「資源有限」
2020年東京奧運滑板項目,國內由「中華民國滑輪溜冰協會滑輪板委員會」取得奧會授權為窗口單位。而作為準國手選拔賽的「第一屆全國The Source Cup巡迴賽」也在台南極限運動場舉行,不少選手事前相聚報名,但也擔心若奪名入選奧運國手,後續集訓內容、時程表與教練團名單尚未明瞭,民間協會出錢出力推廣滑板運動,籌備進軍奧運卻是第一次,「大家都少了點經驗」,體育署目前也未承諾給予多少行政資源。
Ettoday訪問到同為戮力推廣滑板運動的民間協會「中華民國極限運動協會」,理事長姜志明表示無法取得奧運協辦資格相當遺憾,也祝福滑輪板協會能順利將台灣選手推上奧運舞台,「國家給予的運動資源是一塊大餅,能分到多少就看協辦單位的能力。」的確,體育署年度預算約50億元,其中用於競技運動僅有5億餘元,滑板選手往常能取得的比賽補助近乎為零,下屆奧運滑板國手能得到多少實援?沒有人敢打包票。
「預算一翻兩瞪眼,我們懂體育署自己也有難處。剩下我們這些民間單位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自掏腰包辦比賽,讓小朋友建立正確的運動知識,明年我們加設12歲以下兒童的獎金,得獎選手的教練也有獎金。今年我們辦比賽太感動了,屏東、高雄的小學生半夜搭遊覽車上台北比賽,看他們睡眼惺忪整隊的樣子,大人怎麼可能不感動!」姜理事長這樣說,的確,台灣光是合法的滑板場地兩隻手都數得出來,大環境比不上歐美國家,本土的滑板同好自濟自救,反而養出了難得的凝聚力。
●台灣對滑板超不友善,反而養出選手的猛性
滑板要在哪裡溜?在哪裡適合豚跳作招?事實上滑板屬於法規中的「運動器材」,若在馬路上溜行就得吃上3600元的罰單。全台合法場地不滿10所的情況下,滑板玩家們也只能自己找出路。Ettoday詢問了台灣知名滑板品牌「Free bird」,綽號傻清的負責人鐘睿清不但長年協辦本土比賽,也曾主辦過數次競技賽事,他對台灣滑板環境則是持樂觀看法。
國內多數民眾不了解滑板運動,大環境也不支持的情況下,鐘睿清反而坦然的說「滑板本來就不只是一個運動,它是一種生活觀、一種文化!」交通部多年開會研討是否開放滑輪板交通工具上路,卻看不到解禁希望,鐘卻十分樂觀「政府的腦袋開不開放不重要,喜歡滑板的人會從制度中跳出,繼續玩下去。」談到滑板競技的特殊性,計分標準在選手們自從不同角度的場地表面起跳、翻躍、沿著障礙物橫刷板身的招式,「像台中滑板場超級爛,但台中的滑板人都超讚,因為場地爛才會off road在各種不同場地玩板,玩到後來習慣各種地形,看他們滑就馬上知道氣不一樣!」
▼踩在滑板上,人生視野也不同,40分鐘長片體驗玩家們的生活
Free bird長期承辦比賽經驗裡,自然也有些對政府機關的牢騷,「如果比賽扯進政治味沒關係,但你要給我一筆錢全部吃下來嘛!不是說拿出幾萬塊,就要比賽單位全照著他的要求走,太誇張了。」不難感受到他對本土滑板環境的眼光,是放在玩家身上,「現在滑板圈有種排外的味道,看不起很多新手穿著一件Thrasher就跑來玩板。為什麼要這樣想呢?10個嘗試滑板的人,只有1個會一直玩下去,你看不起因為覺得酷、覺得流行就來玩滑板的人,最後這1個人可能也不會出現!」的確,運動族群不斷的擴大,才是撐起整個環境改變的契機。
●所以,滑板的頂點是奧運?
記者走訪台北新生高架橋下的滑板場時,幸運遇到一位不願透露全名的黃姓選手,他表示自已報名了下屆的奧運選拔賽,趁著晚上多花點時間練習。直到晚間十點滑板場大門上鎖,黃姓選手才停下腳底滑板,直說「場地太爛了,只有幾個跳台跟pole(做招式的卡桿),但這裡比較不容易受傷,加減練啦。」
▼鎖門後的新生高架橋滑板場,聽不到平日滑板磨擦聲,裡頭場地器材顯得格外簡陋。
黃姓選手認為能參加比賽,甚至前進運動員的理想頂點──奧運令人十分興奮。但他也剖析出滑板業餘玩家和職業選手中的模糊地帶,滑板玩久了,是種深入生活的文化活動,參加比賽常是為了增進同好間交誼,是為了創造文化中的英雄;至於拿不拿獎,看場中選手在空中翻板,互相鼓勵的叫好聲中,有人覺得重要,有人覺得玩出興味就好。
滑板專題延伸閱讀:》
深夜練滑板「逮進警局也不怪」 26歲陳俊安為台搶下11座冠軍盃
台灣滑板場「百人擠橋下」 冠軍選手被逼上街違法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