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式軟糖
古典制約(或稱巴夫洛夫制約、反應制約),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意指兩件事物若經常伴隨著出現,爾後即使只出現單一事物,也會自動帶出對另一個事物的反應。
最有名的例子,便是俄國心理學家巴夫洛夫(Dr. Ivan Pavlov)以狗做的「唾液制約反射實驗」。但你知道嗎?這個家喻戶曉的實驗,最早的實驗對象不是狗,而是巴夫洛夫的親弟弟。
(圖:古典制約實驗/wikipedia)
先來說說這個著名的實驗,巴夫洛夫找來一隻狗,每次餵狗吃東西時會順帶搖搖鈴鐺,久而久之,這隻狗便將「搖鈴鐺」與「吃東西」連結在一起,之後只要鈴鐺一響,不管有沒有食物,狗都會不自覺地流下口水。
此實驗對科學界有諸多貢獻,心理學家甚至從古典制約理論,推導出多種心理治療的方法。德高望重的巴夫洛夫,成為俄國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身處蘇聯時代的他,曾公然指責共產政府:「我不會為了你們所做的社會實驗犧牲一隻青蛙的後腿!」然而,21世紀,在巴夫洛夫過世近70年後,以弟弟為實驗的秘密過往,再次被提起。
(圖:巴夫洛夫/wikipedia)
1903年春天,巴夫洛夫與父母親,以及弟弟尼古拉(Nikolai),一同出席聖彼得堡的週日午餐聚會。尼古拉是一名失業的帽子設計師,哥哥的功成名令他很不是滋味,甚至到了厭恨的地步。母親似乎察覺到兄弟鬩牆的跡象,竟然在聚會中向巴夫洛夫提議:「你為什麼要用狗做實驗,而不是弟弟?」她甚至天真地說:「他流口水的效果(比狗)更好。」巴夫洛夫感到無奈,他以眼神向父親求助,沒想到父親順從地說:「對啊,我覺得這對你們兄弟都有幫助。」
就這樣,尼古拉以「實驗品」的角色進到實驗室。實驗室一開始,兄弟兩人劍拔弩張,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郁的硝煙味-尼古拉對實驗材料感到不悅,他指定要吃白鯨魚子醬,認為只有「高級食物」能讓自己流口水;而巴夫洛夫則對這個「實驗品」感到不滿,他寧可對方是一隻沒意見的小狗。
(圖:巴夫洛夫與同事在對狗進行實驗/wikimedia)
經過幾番爭吵後,他們最終確定實驗材料為油炸麵包片。實驗的前兩天,弟弟的唾液反射出奇地好。然而到了第3天,巴夫洛夫進到實驗的下一個階段,他搖搖鈴噹,卻沒有提供麵包片。弟弟不停地流口水,肚子餓到頭暈眼花,最後竟然衝動拉起袖子,把哥哥打到送醫院。
母親聽聞消息趕到醫院,卻指著受傷的巴夫洛夫大罵:「你在想什麼,為什麼搖了鈴,卻沒有餵他!」接著說:「你明明知道尼古拉餓的時候脾氣很差啊!」(這樣妳為什麼還要把他送到實驗室啊@@)
(圖:俄羅斯巴夫洛夫博物館的牧羊犬雕像/wikimedia)
尼古拉逢人就提起這段實驗,甚至炫耀著說,哥哥巴夫洛夫只是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罷了,大言不慚表示:「我才是那個流口水的人。」這段趣事被坦帕灣時報(St. Petersburg Times)刊登出來,躺在病床上的巴夫洛夫看到這篇報導,只能無奈搖搖頭。第二天,他找來一隻雌性牧羊犬取代了他的兄弟。
從此,這兩個人再也沒有說過話。隔年,弟弟成了橡皮擦工廠的助理簿記員,而巴夫洛夫獲得諾貝爾生醫獎。在諾貝爾頒獎現場中,巴夫洛夫感謝上帝、他的經紀人,以及那隻牧羊犬,卻從未提及他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