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知道復活島的摩艾石像,不過大部分都是透過文創或是仿生品來認識這個大鼻子的,鮮少有人知道,這個滑稽的史前古蹟究竟有多麼雄偉,多麼不可思議。
回到古代,人們是怎麼在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孤島,建立起多達1000座的巨大雕像,而且平均高度達10公尺?這一直以來都是復活島的未解之謎,我們只知道在波利尼西亞的拉帕努伊社會神秘的消逝後,只剩下這群大量的鼻子像,似乎正在默默著隱藏著秘密。
「在復活島未解之謎中,有兩個疑問是最世人被關注的,第一是數十噸的巨大石頭是如何被古人搬運的,第二則是這些石像上的石帽(Pukao)是如何放置上去的?」賓漢頓大學人類學家李波(Carl Lipo)如此說著。
近幾十年內,歷史學家已經幾乎破解了第一個謎題,將石像複製品側躺在地上後,透過不規則與搖晃的滾動方式,的確有方法可以移動石像,她們笑稱這個過程就如同把很重很重的圓角冰箱拖進廚房裡一樣。那麼問題來了,把摩艾石像滾一滾後立好,那帽子又是怎麼戴上去的?
雖然大部分的摩艾石像看似都是光頭,但學者稱,大多的摩艾石像原本上面都有一個石頭帽子,只是掉了下來。
在近期的一項新研究中,李波就認為,這些直徑兩米、重達12頓的圓柱石帽”pukao”,拉帕努伊人是用了極其聰明的方法來替這些石像戴帽的。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簡單來說,他們是用了繩索綁在了Pukao上,然後爬上了人造的斜坡,與移動雕像的滾動方法是一樣的,這是簡單且優雅的搬動方式,只要消耗最少的體能與資源。」李波如此說著。
為了證明這個理論的正確性,研究人員還借用了物理學原理,利用摩艾石像的高度、斜坡的斜度進行精密計算,最終他們算出只需要15位以下的成年男性,就能將Pukao搬運到摩艾石像的頭上。
這種方式意味著搬運摩艾石像與Pakuo,並不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以物資,與傳統認為拉帕努伊文化為了造出大量的石像,而將島嶼的資源消耗殆盡,進而導致滅亡的說法有所出入。
「這跟傳統解釋恰恰相反,我們將摩艾與Pukao的運輸方式,當作是拉帕努伊文化中,在嚴苛的環境下追求生存與挑戰的文化表現。雖然島嶼是如此的小,但多種證據證明,奇妙的雕刻工藝、能夠行走的雕像、能自己戴上帽子的傳說,這是一個奇異的文化,在最不可能的地方獲得了如此偉大的文化成就。」
至今過了數百年風吹雨曬,這些摩艾石像上面的Pukao如今大多都掉下來了,它們的帽兒散落在島的四周,甚至被埋在地底下,這大抵上就是為什麼你很少看見復活島的摩艾石像有「戴帽」的原因。
以後如果看到路邊有摩艾石像的裝飾,你就知道,原來它們還有個帽子,而這些帽子正代表了復活島的拉帕努伊文化精神:
「雖然環境艱困,但只要努力,沒有甚麼做不到的。」
▼▼▼▼快幫胖丁按個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