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開周(歷史學者)
金庸的武俠小說裡有個天地會,總舵主叫陳近南,麾下幫眾十幾萬人,勢力遍布大江南北,藏龍臥虎,高手如雲,殺官劫獄,反清復明,做下了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歷史上確實有個天地會,但陳近南只是這個幫會的遙遠傳說,而且他還是個和尚(不是武俠小說裡那個英俊瀟灑的中年書生)。金庸說陳近南原來的名字叫陳永華,陳永華是有的,他是鄭成功的手下,以文治見長,不會武功,更沒有創辦過天地會。
從清政府公布的奏章和邸報來看,天地會成立於乾隆年間(金庸小說裡的天地會在康熙年間就已經非常活躍),先是在廣東和福建一帶活動,後來轉戰臺灣,在臺灣發動抗清起義,「所過之處香案疊疊」―天地會「順天大盟主」林爽文的告示,受到了臺灣人民的大力支持。
臺灣人拿起鐮刀加入天地會,占領城市,驅趕貪官,剪掉髮辮,改換服式,臺灣一時變色,大半個島嶼納入天地會控制之下。為撲滅這場起義,乾隆動用了廣東、廣西、福建、貴州、浙江、湖南、四川七個省的軍隊,消耗的軍費占了全年財政收入三分之一。
這場起義失敗之後不到五年,臺灣的南路和北路又先後爆發了兩次起義,都由天地會發起。嘉慶七年,廣東惠州天地會首領蔡步雲起義。嘉慶十一年,廣東潮州天地會首領張四田起義。嘉慶後期,從天地會衍生出來的「平頭會」和「紅花會」(也就是金庸《書劍恩仇錄》和《飛狐外傳》裡反覆提到的大幫會),分別在廣東、福建、新疆、湖北從事抗清活動。
此時天地會的勢力已經發展到了東南亞,蘇門答臘島上的部分華僑也是天地會會員。直到辛亥革命前夕,革命黨人陶成章創建「龍華會」,其組織形式還是模仿天地會的架構。大名鼎鼎的「鑑湖女俠」秋瑾同樣屬於天地會―她加入的「三合會」,正是天地會在晚清時期的化名。
追本溯源,民國初年上海的青幫,現在香港的「新義安」,都和歷史上的天地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連,都是天地會的變種或者衍生品。只是時代變了,宗旨也變了,這些幫會不再提「反清復明」,也沒有別的政治追求,他們賄賂官員、滲透政府、劃分勢力範圍,要的無非是一個「錢」字,丟了天地會老祖宗的臉。
當然,也有沒給天地會丟臉的。鴉片戰爭前後,天地會又衍生出另一分支:小刀會。這個幫會在上海很活躍,祕密結黨,謀劃反清。西元一八五三年,小刀會首領劉麗川公然打出「反清復明」旗號,率領幫會成員和附近貧民攻占嘉定縣城,繼而攻占上海縣城,宣告「大明國」成立,劉麗川自封「大明國招討大元帥」。
滿清政府調派軍隊圍剿,被劉麗川打了個落花流水。清軍敗退,小刀會又攻占寶山、南匯、川沙、青浦。清軍再次圍剿,雙方在今天的上海市區和近郊區縣打了幾十場硬仗。
不管哪個年代,打仗時吃虧的總是老百姓。西元一八五四年十月七日,後來出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第一把手、把持中國海關近半個世紀的英國人赫德(Robert Hart)從香港坐船前往寧波,途徑上海,登陸住宿。
當時上海正處於小刀會控制之下,赫德親眼目睹了戰爭給上海市民帶來的災難:城裡到處是燒毀的民房,路邊還有丟棄的屍體;起義者良莠不齊,一邊和政府軍交戰,一邊肆無忌憚地搶錢、搶女人,「他們急急忙忙把任何拿得到的東西都拿出城去換取食物」。剛才我還誇小刀會沒讓天地會丟臉,寫到這兒又覺得,這個小刀會也不是什麼好玩意兒,至少其中的某些成員不是好玩意兒。
過去有句老話:「小亂居城,大亂居鄉。」意思是小股土匪騷擾地方的時候,最好搬到城裡住,因為城裡有軍隊、有員警,土匪不敢搗蛋;打仗的時候,最好搬到鄉下住,因為城裡有錢人多、漂亮女人多、機關也多,是財富和政權的象徵,是「兵家必爭之地」,鄉村窮得叮噹響,「兵家」們不屑於去爭,住鄉下最多被拉去當壯丁,比城裡安全多了。
在和平年月裡,城市優於鄉村,有錢的鄉下人為了換一個相對良好的治安環境,紛紛在城裡買房定居;一旦爆發戰爭,城裡反而不如鄉下安全,城裡人為了保住妻女、錢財和自身小命,不得不往鄉村逃難。像這種反反覆覆如同拉鋸的城鄉之間大遷徙,曾經在古代和近代中國一再上演。
小刀會和清軍打仗,戰火燒到了家門口,上海人自然想往鄉下搬,可是這時候連鄉下也不安全了―太平天國的起義軍,也就是被江南百姓稱為「長毛」的傢伙,正勢如破竹地攻城掠地,一路上殺富戶、燒廟宇、拉壯丁、徵軍糧,在弄清楚他們的進軍路線之前,貿然搬去鄉下等於送死。城裡沒法待,鄉下又不敢去,外有政府軍攻殺,內有小刀會搶劫,上海市民該何去何從?
*延伸閱讀:「在家月入10萬」騙局怎運作?實測付錢下去...爛到笑死
作者:李開周
本文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