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玩遊戲你願意付多少錢?
一片正版實體遊戲動輒一兩千元,為了喜歡的遊戲,許多狂熱玩家會像筆者一樣,毫不猶豫地買下去。但也有另外一種極端的人,他們對「遊戲消費」很感冒,不太願意把錢花在遊戲上,甚至抨擊花錢玩遊戲的人是白癡(當然他們會玩免費遊戲)。
有次筆者跟一群朋友去買遊戲,其中一人發現我要準備花1600台幣買片PS4遊戲時,他就十分震驚的看著我,「買一片遊戲花這麼多錢?」「正版遊戲這麼貴是搶劫嗎?」「你盤子喔?玩免費的就好了啊」「傻子才付錢」
一開始遇到這種人,我都會很耐心的解釋「小時候我們都玩盜版,現在有能力賺錢了,當然要多多支持遊戲創作者」當他聽到這些話時,就一臉笑笑轉移話題了。之後有機會他就跟我聊到,遊戲這麼貴他買不起,他就跟我提議,他跟朋友借一台PS4,問我能不能借他遊戲玩。我自己回答,如果是我沒很少玩的遊戲,借他當然是可以。
隨後聊完我就無聊觀察這位朋友,搭車時都在做甚麼,發現他拼命的在滑手機,在不同的手遊間切來切去,玩到沒體力就立刻切下個遊戲玩。問他課金過嗎?他回說「傻子才課」,不能玩的話等它回體力就好。經觀察我就發現,原來這位朋友基本上不太在乎遊戲的體驗好壞,對他來說,能「玩免錢」才是一種遊戲選擇,花錢是種恥辱,就算玩得再痛苦,說甚麼也不課金。
反正在他眼中,我們這些花錢買正版遊戲的,都是「有錢人」。
▼有錢人示意圖
一樣都是玩遊戲,怎麼想法差這麼多呢?
這些人雖然表面上嘲笑那些花錢的人,但我認為他們並不是不願意花錢,而是他們願意為遊戲花的錢(Willingness to pay)比較低,導致他們只會玩些免費的手遊,甚至有些人會因為貧窮的緣故,出現了一種玩不到高單價遊戲,就唱衰的想法。
所以是遊戲定價太高,讓這些人覺得負擔不起嗎?說真的,在台灣上市的大部分遊戲,與美國與日本的定價差不多,美國定價59.99鎂(約台幣1800元)的遊戲,在台灣要1790元,日本則是6900日幣(約1930台幣),考慮到各國的收入差異,換算下來遊戲佔實質收入的比例,台灣的確是比美日高上不少,這也難怪有人會嫌正版貴。
▼台灣的遊戲價格,幾乎跟美國差不多
遊戲是如何決定定價的?
一開始當然是遊戲廠商制定,實際訪問電玩小賣店,店員會跟你說遊戲片的進貨成本是個「時價」,例如定價1790元的蜘蛛人,在發售日前的進貨成本可能是1400~1500上下,過了發售日後,盤商會根據各店的庫存量與二手市場的價錢,漸漸的把批發價拉低,不然進貨價如果高到都讓小賣店都不敢進貨,那麼盤商也賣不出去。
簡言之,遊戲只要不處於長期缺貨的狀態,那麼必定會隨著時間越來越便宜,不過究竟便宜到甚麼程度,個別遊戲狀況都不同。
也因為實體遊戲片會不斷跌價的特性,不少人都會搶著在發售日當天買到手,並在幾日內破完,趁遊戲還「新鮮」,價格還好時轉賣二手。如果賣的時間夠好,那麼你有可能玩遊戲近乎不用花到錢。
▼斤斤計較的印度人,上傳了不少買二手片省錢教學
說道理這也是一種便宜玩遊戲的方式,透過這種方式,很多人都能花小錢玩到遊戲,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有那種閒工夫。因此有些人不會衝首發,會特別等到大家都破完一輪拿出來賣,二手價格掉下來,再去收來玩,在二手版遊戲上,最低我們也能看到不少的PS4遊戲,在用300~500台幣上下的價格在求售。
換句話說,那些我朋友口中「有錢人才能玩的遊戲」,其實多的是窮人在玩這些遊戲。有些遊戲甚至過幾個月就大暴跌,當初定價近2000新台幣的遊戲,如今只剩幾百元的殘值。
那麼這些不值錢的遊戲,還會有人用當初的定價購買嗎?實際上幾乎是沒有了,基於這些理由,廠商常常在遊戲發售後,定期幫數位版遊戲做特價。如果要榨乾遊戲的最後一絲價值,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降價,如此一來才能把遊戲賣給那些願付價格(Willingness to pay)很低的人。
在聖誕節、暑假期間,在STEAM平台或是PS平台上也常常會有大特價活動,有些遊戲甚至殺到5折以下,不少人都會在此時大買特買一番。再來像是各大遊戲平台推出的暢玩包月方案,以PS PLUS服務為例,只要月付100多元,每個月都能領3~5個免費遊戲,這些遊戲多半是已經銷售無力的獨立遊戲,或者是推出1~3年以上的3A遊戲。
遊戲推出一陣子後,遊戲廠商早知道自己的遊戲銷售不出去,透過與遊戲平台的合作,再次將遊戲半買半相送推廣出去,屆時再推出新作炒作熱度,是近年來很常見的手法,有些時候甚至有限時免費送的遊戲。
以遊戲《古墓奇兵》為例,在續作《古墓奇兵:崛起》推出時,有不少平台都在特價甚至是送上一作《古墓奇兵》(筆者當時從PS PLUS拿到了PS3版);到了近期《古墓奇兵:暗影》推出前,開始改特價或是送《古墓奇兵:崛起》了(筆者從Humble Bundle拿到)。
如果你有想玩的卻又買不起的遊戲,那麼你最好的方式就是等待,就算是多麼昂貴的遊戲,終究有你買的起的一天出現。
筆者覺得像我朋友這樣「不願花錢在遊戲上」的人很多,他們因為某些原因,沒辦法接受高價的遊戲,因此始終只願意玩免費手遊,殊不知這樣的思想限制了他們對於遊戲的想像。
其實上大型單機遊戲或者遊樂器主機遊戲,看似驚人的定價都是假的,實際上多的是「窮人玩法」,許多平台(Steam、PS PLUS、Xbox Live、Origin、Humble Bundle)上常常都在免費送遊戲,訂閱者只需每個月花一兩百元,就能夠領取數款遊戲玩,有些還會送原價數千元的3A大作。
在網路時代,遊戲資訊很容易被流通,廠商對遊戲的定價能力越來越低了,門檻的降低照理來說,應該會讓人人都有資格玩遊戲,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還是很多人被自己的想像力限制了行為,安於自己玩著低劣的免費遊戲,花著大量的時間去換取遊戲樂趣。
玩遊戲該花多少才合理,這當然沒有一定的答案,你有錢的話,當然可以月花上千上萬,不見得有時間玩遊戲,但如今的時代,光限時免費的遊戲就玩不完了,月花一兩百的窮人也有夠多的高品質遊戲玩,這該是值得被大肆宣傳的事。
▼在Humble Bundle平台,知名恐怖遊戲《絕命精神病院》就曾經免費贈送過
現在的人很奇怪的是,寧可多花一兩萬買一隻貴得要死的iPhone,說到要玩遊戲的時候,卻還在嫌遊戲主機貴,電腦貴。殊不知如果有電腦或者一台PS4,玩起遊戲其實更很划算,甚至根本不用甚麼成本。
如果沒有電腦或是沒有一台遊樂器主機,那麼你大可以放棄一點等待遊戲回體力的時間,去打個工買台PS4,隨即每個月花個一百兩百包個網路服務「領遊戲」。屆時你就會發現,其實這些「有錢人」遊戲,玩起來的負擔沒有你想像這麼大。願意走出第一步,也許就不用靠下載糞手遊來消磨人生。
要是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來看遊戲價格,那麼你玩免費手遊時抽獎抽不到、等回體力的時間都可以當作是損失,用每小時最低工資去算,其實你會發現,玩手遊所浪費的時間,等於少賺了好多打工錢,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免費的才是最貴。
▼▼▼▼快幫胖丁按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