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恆星旁邊圍繞的叫行星,而圍繞在行星旁的則是衛星,一般也會稱作月亮(Moon),那麼衛星的衛星又該怎麼稱呼呢?
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Juna Kollmeier和波爾多天體物理學實驗室的Sean Raymond,稱這種天體為次月(Submoons),不過有其他科學家用了另一個更有趣的稱呼:月月(Moon-moon)。
▼不是這個月月。
打從2014年,天文學家Juna Kollmeier的兒子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後,她和Sean Raymond就開始尋找計算工具來模擬,「月月」是否有可能真的存在。
從我們已知的太陽系中,並沒有發現月月這種天體,或許是因它們的存在條件非常嚴苛,對運行軌道有著非常複雜的要求。月月需要足夠接近月亮,才能受到衛星引力束縛,但又不能太靠近,否則會被潮汐力撕裂。
這也表示行星與月亮之間要有足夠的距離,才能讓月月不被行星的引力給吸走。在太陽系內,目前符合的衛星有4顆:我們的月亮、木衛四、土衛三與土衛八。但仍然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月月如何進入軌道?
這對科學家在《新科學家》雜誌上表示:「某物體必須以正確的速度將一塊岩石打入衛星軌道,並使其繞月球運行,而非繞著行星或恆星轉。」
接著還要保持某種微妙平衡,否則打破受力平衡後,月月會一頭栽進月球表面。因此任何機緣巧合下成為月月的岩石天體,都可能命不長久。
英國的行星天文學家Michele Bannister表示,目前可以肯定地說,木星或土星周圍沒有直徑超過1公里的月月,那裏頂多存在一棟大樓尺寸的月月,不過他把這稱為小月月(Moonmoonlet)。
由於太陽系外的衛星難以檢測,所以目前要找到大月月的可能性非常低,但這項研究已經為之後研究月月有了非常良好的基礎,也有助於幫助人們了解行星與衛星的形成歷史。
via sciencealert
廢柴的粉絲團開張了,想要聽廢柴分享音樂、電影或是講幹話,就快來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