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mazing
前陣子爆發出許多家暴與虐童案件,在台灣引起很多關注與討論,也讓人對於受虐的孩子們感到不捨,很想知道家庭系統出了什麼問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如果你也很關心這個議題,可以看看即將在2月上映的黎巴嫩電影《我想有個家》,以貧民窟的受虐孩子為主角,控訴這世界的不公不義。
▲2019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黎巴嫩代表。(圖/《我想有個家》劇照,由海鵬影業提供)
12歲的男孩贊恩,與家人一起住在貧民窟,他是家中的長子,底下還有六個妹妹,一家人過著貧困的日子,他需要到處打工、扛瓦斯、賣果汁,甚至偷竊,才能幫忙養活家人。
▲家中貧困的處境使父母把贊恩的大妹莎拉交易了出去。(圖/《我想要回家》劇照,由海鵬影業提供)
他最掛念大妹妹莎拉,剛剛初經來潮的她,長得很美麗,房東兒子很喜歡她,想娶她為妻,贊恩極力反對父母為了錢把莎拉嫁(賣)掉,但是家中貧困的處境使父母還是把莎拉交易了出去,贊恩因為無法保護妹妹,憤怒又崩潰,轉身離開家裡。
▲(圖/《我想有個家》劇照,由海鵬影業提供)
生養知識不足的父母,其實會不斷複製這樣的模式,如同贊恩的母親也是在11歲時結婚懷孕生下了他。他們都沒有節育的觀念,也不知如何好好照顧孩子,覺得自己的女兒一旦生理成熟,就可以立刻嫁做人妻,悲劇不斷傳遞下去。
我們很常聽見有人罵「不會養就不要生」,可是在這之前,我們的教育何時教過我們該如何養呢?所以,明確的性教育與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就是要讓每個人都擁有正確的生養觀念,而不要因為無知而傷害了孩子,也傷害自己。
離家後的贊恩輾轉來到一間遊樂場,遇見一位從衣索比亞來的女黑工拉薩,拉薩因懷孕而從原雇主家中落跑,帶著兒子尤納斯偷偷在社會底層生活,生怕被發現的話將失去兒子。拉薩因心疼贊恩而收留他,三人一起生活了一段日子,有一天拉薩卻突然消失,獨留下贊恩跟還是小嬰兒的尤納斯。贊恩想盡辦法要養活自己跟尤納斯,把家中的熱水瓶、鍋碗瓢盆都拿去賣了,甚至賣起感冒藥粉泡的假毒品,卻仍像流浪狗一般活著,勉強熬過一餐又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
▲當人沒有選擇時,只能學習那些曾經看過且痛恨的事情,不知道怎麼改變。(圖/《我想有個家》劇照,由海鵬影業提供)
我們可以看見,贊恩奮力掙脫著悲慘命運,可是卻也在不知不覺中,複製了他最痛恨的父母的行為,比如用鏈子把嬰兒的腳綁起來,以防止他亂跑,或是運用藥劑師的同情,騙取感冒藥回家泡成飲品販售。當人沒有選擇時,只能學習他曾經看過的事情,並不知道怎樣可以改變,所以家庭或社會問題,都不可能是一天造成,有時累積了好幾代,並不是旁人從表面就能批判的。
後來絕望的贊恩,決定要申請難民庇護,逃離這個沒有任何希望的地獄,返回家中要拿身份證明時,卻意外聽見妹妹莎拉被虐待致死的消息,崩潰發狂的他拿起刀子衝向她的丈夫,最後以殺人未遂入獄。回想這十二年生命受盡的磨難,他在獄中決定反過來控告生下他的父母:「我要控告他們,因為他們生下了我,卻將我推入了地獄!」
▲意外聽見妹妹莎拉被虐待致死,贊恩拿起刀子衝向她丈夫。(圖/《我想有個家》劇照,由海鵬影業提供)
贊恩的句句控訴,就像代表每個出生在底層邊緣的孩子,向這個世界提出憤怒的吶喊,也提醒世人虐童、貧窮、人口販運,這些問題一直存在,每天都在發生,我們不能忘記也不能忽視,只有持續關注與重視,才能讓更多的家庭得以轉變,讓孩子不再受虐。
▲飾演主角的贊恩,是位真正出身貧民窟的黎巴嫩男孩。(圖/《我想有個家》劇照,由海鵬影業提供)
後記:本片濃厚的人道關懷,也讓它入圍本屆奧斯卡,與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另外,飾演主角的贊恩,是位真正出身貧民窟的黎巴嫩男孩,他因為這次的演出,獲得國際的關注,並因此獲得聯合國協助,舉家移民到挪威,在電影及真實人生裡,他都以自己的努力,成功翻轉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