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開周
初六送窮
唐憲宗元和六年(八一一年)春節,大文學家韓愈寫了一篇〈送窮文〉,大意如下:
正月晦日這天,我(韓愈)讓奴僕送窮,吩咐他們用柳枝編馬車,用稻草紮小船,並往車廂和船艙裡準備乾糧。一切準備停當,我向窮鬼作了三個揖,說:
「已經給您準備了一輛車、一艘船、一碗飯、一杯酒,您吃好喝好,趕緊上路吧。」
▲韓愈在正月晦日這天送窮。(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我剛說完這句話,忽然從外面刮來一陣狂風,刮得雞飛狗跳、天昏地暗,空中似乎還隱隱傳來鬼哭狼嚎的聲音,使我渾身汗毛直豎起來。這陣風過後,眼前那隻用泥土塑成的窮鬼忽然說話了:
「哥兒們,幹嘛趕我走呢?你難道不知道我陪伴你四十多年了嗎? 自從你來到這個世上那天起,我就一直跟著你。」
「你走路時,我在你身邊;你讀書時,我在你身邊;你下田種地,我在你身邊;你進京求官,我在你身邊;你們家的灶君趕我走,我在你身邊;你們家的門神趕我走,我還在你身邊。我陪了你這麼久,和你的感情比任何人都要深厚,任何人都拆散不了我們,任何神都別想讓我離開。我是你最忠實的奴僕,是你最親密的夥伴,你怎麼能捨得趕我走呢?」
我聽窮鬼講完這一大堆甜言蜜語,並沒有中計。我指著窮鬼的鼻子,聲色俱厲地喝道:
「別以為我傻,我早就識破你們這些窮鬼的真面目了!」
「你們有的是智窮鬼,讓人忠厚老實;有的是學窮鬼,讓人清高自負;有的是文窮鬼,讓人寫不出歌功頌德的馬屁文章;有的是命窮鬼,讓人吃虧在前,享樂在後,好事輪不到,壞事自己扛;有的是交窮鬼,讓人處處碰壁,飽受奸詐小人的欺侮與陷害。總而言之,你們這些窮鬼沒一個好的,你們無論跟著誰,誰都會倒一輩子楣,永遠受窮受氣,一輩子過不上好日子。」
面對我的斥罵,窮鬼非但不生氣,還鼓掌大笑,笑得前仰後合,一副很開心、很自豪的樣子。然後他又以大人教訓小孩的口氣對我說:
「小韓啊小韓,我本來以為你很聰明,哪知道你竟然這麼笨!」
「你剛才講的那些都沒錯,我們窮鬼確實能讓人忠厚老實、性情耿直、難以飛黃騰達、只能到處碰壁,可是你不覺得這樣挺可貴嗎? 我們跟著你一生,你一生都是君子;我們不跟著你,你很快變成小人。你說到底是富貴的小人可貴呢?還是清貧的君子更可貴? 」
我思索了好一陣子,最後只能垂頭喪氣地向窮鬼道歉:「我錯了,再也不趕你走了。」於是窮鬼又得意地附到了我身上。
--
很明顯,韓愈這篇文章的重心並不是送窮,而是諷刺社會的不公:在善惡顛倒的專制社會裡,一個人要想有錢,就要丟掉良知,去當混蛋;而要想保持良心呢,就只能安安生生做一個窮光蛋了。
不過我們也可以從他的文章裡看出一些社會習俗來:第一,唐朝流行在春節期間送窮;第二,送窮的日期是正月晦日;第三,送窮需要道具,主要道具是柳枝編成的馬車和稻草紮成的小船,用於讓窮鬼乘坐。
正月晦日送窮的習俗在唐人詩句裡也有反映。如姚合〈晦日送窮〉:「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到了正月晦日那天,家家戶戶都送窮。再如李郢〈正月晦日書事〉:「詩書奴婢晨占鵬,鹽米妻兒夜送窮。」送窮的具體時間是正月晦日那天夜裡。
▲正月晦日這天,唐代家家戶戶都會送窮。(圖/記者李毓康攝)
何謂「正月晦日」? 正月的最後一天是也。農曆月分有大有小,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所以唐朝人一般是在正月三十或者正月二十九送窮。
晚唐畫家陳惟岳繪有《送窮圖》,原圖已經找不著了,宋朝文人董逌在《廣川畫跋》中描述過這幅圖:「其畫窮女,形露渨涹,作伶仃態,束芻人立,曳薪船行。」圖上畫的窮鬼是女性裝扮,身形極瘦,皮包骨頭,穿得破破爛爛,腰間束一根草繩,身後拖著一艘運送乾柴的小木船。這說明至少在晚唐時期,人們心目中的窮鬼就是長這個樣子。
已故國學大家章太炎先生的老師俞曲園早年編訂《茶香室三抄》,收錄了宋朝無名氏〈臨江仙〉一闋:
正月月夕盡,芭蕉船一只。燈盞兩只明輝,輝內更有筵席。奉勸郎君小娘子,飽吃莫形跡。每年只有今日,日願我來稱意。奉勸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窮鬼,空去送窮鬼。
這是一闋描寫宋朝送窮情形的詞,詞意簡單明瞭:在正月最後一天的夜裡,人們用芭蕉葉做小船,船上燃燈,燈下設宴,將窮鬼放在船上,送其遠去。
「郎君小娘子」是對窮鬼的稱呼,說明窮鬼在宋朝人心目中的形象可能不再是單身女子,而是一對年紀很輕的少年夫婦了。
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風,兩宋延續三百年,疆域跨越幾千里,習俗不可能完全一樣。據金盈之《新編醉翁談錄》,北宋開封流行在正月初六那天送窮:
初六日……探聚糞壤,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
初六凌晨,大多數人還沒出門的時候,從院子裡的垃圾堆上鏟起一鏟子糞穢之物,用七張小煎餅蓋在上面,鏟到大街上,往地上一倒,扭頭回家,送窮的儀式就結束了。
看來北宋開封人將送窮儀式簡化到了極致,一不用編馬車,二不用紮小船,三不用為窮鬼塑像,四不用為窮鬼備辦宴席,一鏟糞土就是窮鬼的化身,七張煎餅就是窮鬼的祭禮。
祭禮簡化是好事,省錢省時又省力,但是將家裡的糞土鏟到街上去,卻破壞公共衛生,有悖公序良俗,絕對不值得提倡。
另外,如此送窮也涉嫌浪費糧食。中國古人祭祀,無論是祭神還是祭祖,祭後都會「散福」,也就是將供品分掉,大家分而食之,並不浪費。可是像北宋開封這樣,七張煎餅覆蓋於糞土之上,再丟棄於大街正中,肯定無法散福,即使是沿街討食的乞丐見了,也不太可能回收利用的—畢竟太髒了嘛!
作者:李開周
本文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