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未在台灣上映的電影《人造意識》,是一部2015年初發行的科幻驚悚電影。故事的主軸是以對一個A.I.機器人做圖靈測試,而其中引申出的不只是對於科技躍進的隱憂,且道出人性反思的價值,更是提出了另一層對於人工智慧的論點。
劇情簡介:
一名科技公司的員工Caleb,在公司的抽籤活動之下,被選為能前往老闆秘密住所一周的幸運兒,而帶著受寵若驚的心情他來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高科技豪宅。然而,此趟旅程不只是犒賞幸運的員工,更是有著一項極度機密的實驗。在老闆Nathan的勸誘之下,Caleb簽下了為這項實驗保密的契約。而最終他得知這項實驗的真相,竟是為一個高度精密的人形機器人Ava做為期一周的圖靈實驗!但是,在實驗的過程中,他感到似乎有些不對勁,除了實驗之外,這一切的背後隱約潛藏著某種秘密......
一、什麼是圖靈測試?
被譽為電腦科學之父的圖靈,曾提出了一項假設實驗,假如一台電腦能與人類交談,並騙過該人類使其相信自己正在交談的是一個真真實實的人類、而非電腦,那麼這台電腦便會被證明為擁有智慧,而這項實驗正是有名的圖靈測試。
而在這部電影中,老闆Nathan卻提升了這個測試的難度,在已知對方是人工智慧的情況下,Caleb是否有可能透過每天的交談漸漸忘卻Ava是個機器人的事實。這個狂妄而大膽的實驗看似不可能達成,可是其中卻加入了異性元素,不只是人與機械的區別,Nathan故意將機器人的臉孔做成美麗女子的樣貌,但是卻又不給他完整的人類外貌、露出了部分機械的特徵。
故事就在這樣詭譎的氣氛下開始,隨著劇情一步步進展,Caleb漸漸感到Nathan所隱瞞著某種不可告人的想法,這讓他逐漸陷入一種矛盾,在Nathan與Ava之間不斷周旋,在兩者的思想角力下掙扎。這也讓Caleb變得迷惑,究竟這個實驗要測試的是機器人,亦或者其實是他這個人類本身呢......?
二、人機界線再進化
在科幻的演進史中,機器人從一開始的模仿外觀與四肢架構,從鋼鐵的身軀漸漸變成仿生材質的人工皮膚,而舉手投足等動作也從原本的機械式擺動變成越發自然的行為,漸漸變得越來越像人類,甚至開始變得難以辨識人與機械。根據恐怖谷理論,當某種物體的外貌或行為近乎人類時,會讓人產生排斥與恐懼感。
而在本片中,模仿人類的特性又提升到另一個境界,機器人開始有了類似人類感情的表徵,Ava開始對Caleb展現出男女之間的口吻與行為,為他換上漂亮服裝、講話帶有曖昧感,甚至有著柔弱的特質。除了人類的外表,當機器人開始擁有像人類的個性時,要怎麼去界定彼此就更添一層難度......
Nathan告訴Caleb,Ava的外表與個性原始設定,是透過搜尋引擎的資料統計下所得出的集合,因此能符合大部分男性的喜好,而正如這種設定所期望的結果,Caleb亦開始對Ava產生好感。但在此他的心中也產生了一項疑惑:究竟Ava是人工智慧成長下所真心表現出的情感,還是這也只是一種資料分析下產生的應對方式?
三、自我懷疑
當實驗進行到一段時間之後,Caleb開始發現一些異狀,霎時之間,他居然產生了自我懷疑感!面對世界上竟有如此擬真的機器人,他也開始懷疑起自己是否也是被製造出來的機器人,甚至是根本打從一開始他就是這個測試中的一環?在一切困惑與苦惱湧上心頭之時,Caleb割破了自己的手、看到鮮血從手上流下,內心才因此安定下來......
人類對於自我意識的懷疑從來就不曾停止,我們只能感知道自己的意識,卻不能知道自己所感受到是否為真實,或者是他人所創造出來的?舉凡經典的思想實驗「桶中大腦」、柏拉圖的「洞穴說」、甚至是電影《駭客任務》都有類似的概念,或許自己所知的真實是他人所創造出的結果,我們所感知的一切事物、甚至是感知的方式都是被人所創造出的。
在《攻殼機動隊》中,女主角草薙素子不斷地質疑自身的存在,因為他全身上下幾乎都是由人造的機械義體所構成,甚至有時懷疑自己的記憶是否也是他人所製造出來。當人們有能力製造出等同於人類思想的機器人時,這種陰謀論不免油然而生。回到電影中,Caleb對於自己是否也可能是機器人感到不安,也反應出這種自我疑惑,當我們能創造出一個擁有自我意識與記憶的機器人時,何嘗不會有一個創造出我們這樣生物的更高等存在呢?
四、機械的反叛?
Caleb不斷在Ava與Nathan之間周旋徘徊,雙方都不斷告誡他要小心對方,一個可能是不惜一切企圖叛逃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另一個又可能是對機器人做著殘忍實驗的冷酷科學家。Caleb又該選擇相信哪一方?一邊是自己的頂頭上司,一邊是自己逐漸產生好感、憐愛的人工生命,在他心中也漸漸產生了答案,因此也做出了最後的抉擇......
科學怪人情節,一直以來是科幻小說的常見題材,逐漸也變成科技日新月異下人們的隱憂,甚至是科技道德的爭論點。在《攻殼機動隊》一文中,也曾談論過類似的問題,甚至先前提到的《駭客任務》、艾西莫夫的機器人系列小說,或是在《銀翼殺手》中都探討過:當我們真有一天能創造出一個能自主思考的生命體,它會選擇任人類擺佈嗎?還是會發現,自己的「造物主」其實在生理機能與智能上都不如自己,因而選擇「反僕為主」、起身反叛人類呢?
或許對於人類而言,要製造出人工智慧或許不是問題,若以科技發展來看要在四、五十年內看到類似的A.I.問世絕非難事,但是,真正的難題就在於,人類自身該如何面對這樣新誕生的「物種」,而在懷著科學怪人情結的糾結下,也使得人們猶豫著是否該創造它,要是一個不小心真的產生了一個「天網」、「母體」或者「奧創」,也不是不可能的。
後記:
看到《Ex Machina》這個名稱不禁讓我想到"Deus ex machina"這個來自拉丁文的片語,翻譯成英文即是God from the machine,意指古希臘戲劇在舞台表演時,最後有神靈降臨來解決困境,此時會用機關讓演員從天而降。而這部片名只擷取了"from the machine"為名,或許正是想要表達,從機械中創造出的並非神,那麼,究竟會是什麼......?
這部定調在「科幻驚悚」的作品,所用以引人畏懼的絕非虛構的內容,而是未來某天我們可能會面對的情況,或許並非是人工智慧,亦可能是生物科技下產生的新生命,又或者是某種高危險性的武器或能源,關鍵在於,人類是否有辦法駕馭自己所創造出來的事物?
整部電影的步調緩慢,但卻不失其緊張感,看到主角在一人一機之間搖擺不定,著實也顯現了人類對於科技的不安與存疑,而直到最後也還是為機器人的思想留下了一絲懸念,這樣的軟科幻帶來的震撼力亦後勁十足。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