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也吵、家事分工也吵!家族治療師勸夫妻:給彼此留個空間

文/賴杞豐

退一步,海闊天更藍

夫妻之間經常出現一種狀況:太太談她的希望與夢想,而先生卻聽成了要求,因而讓原本的芝麻小事變成了滔天大禍,身心均付出極大的代價,久習釀歧異,最後甚至走上離婚。

相信沒有一對新人在結婚時,就事先準備好離婚的。

父母的互動模式,會影響子女。不是不能吵架,而是要懂得如何吵一個「健康的架」,這比無言相對、相互猜忌來得好。因為父母良好的婚姻生活,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各自退一步,海闊天更藍。

最後一搏,練習再練習

「在座的有沒有夫妻檔?請舉手。」幾乎每一次上課都有。

有的新婚、有的生活超過二十年但感情疲乏、有的同住一個屋簷下卻無話可說……我印象很深的是一對夫妻,他們將在上完課後,決定兩人的未來--在一起或分開。我猜他們願意參加成長課,大概想做「最後一搏」吧!

我們上課的座位是馬蹄形,類似注音符號的ㄇ,我坐的位置是ㄇ字空白處。這對夫妻一個坐在我右邊最後一個位置,另一個坐在我左邊第一個位置,兩人的位置呈斜對角線。

他們目前是分居狀態,導火線是先生對太太施暴。顧慮孩子的關係,男的考慮「復合」,但女的陰影猶存,並沒有同意。男方絮絮叨叨的說一些話,重複的重點是「我要跟老婆和好」;但女方不回應,眼神流露出「哀莫大於心死」的神情。

我問男方是否真的想復合,他回:「非常想。」

首先,我要求男方在眾人面前向女方道歉,並做出承諾,不論發生什麼事,都不會動粗。這個要求可能會讓男方感到尷尬,沒想到他毫不考慮地站起來,誠心誠意地道歉了。

我問女方可以接受嗎?女方不相信,她覺得先生脾氣很「爆」,情緒一來就出手,根本不會記得承諾,「我心冷害怕,根本不想待在家裡,如何復合?」

我問女方:「你願意坐在這裡一定有原因,可能是習慣或依賴或責任或愛,你能告訴我是什麼嗎?」她默不作聲,「你還愛他嗎?」她說沒有。

我說:「你會走進來,表示你還在意他對吧?」她想了想說:「嗯!當年覺得他像個男人很有責任感,以為自己找到依靠;卻不知道他會使用暴力,這讓我很痛苦。」

男方對於暴力提出辯解,「我就是控制不了我的情緒……」

「控制不了情緒」是施暴者很容易脫口說出的理由。

我反駁他:「你真的控制不了嗎?如果車子開到懸崖邊,快掉下去了,你會控制不了繼續踩油門嗎?」他說:「不會,那很危險。」所以「控制不了情緒」不是理由。

不過男方聽到女方還在意,很感動,補了一句,「我也在意她啊!」但我想釐清,「你是在意她?還是在意自己有一個『家』的歸屬感?」這時男方愣住了,接著用哽咽的語氣說:「我爸從小就是這樣打我媽,我不喜歡,我想要一個和諧的家庭……」某種程度男方重複了父親的行為模式,或許無意,但耳濡目染之下就學會了。

雖然「積習『難』改」,但只是「難」而已,並非不可能。我希望男方能從不知不覺伸手想打人,到後知後覺,再進步到當知當覺,到下一次可以防患於未然,甚至先知先覺。我問:「當你想打人時,可以手不舉起來而用別的方式嗎?」他沉默不語。

這當然需要練習。

上課的學員都了解他們夫妻的故事,我找三人扮演他們一家三口。

演練中,當夫妻面對壓力而產生情緒時,扮演孩子的學員選擇的位置真如他們孩子的反應。例如,當爸爸太凶,孩子會靠近爸爸這一邊;如果媽媽太凶,孩子會靠向媽媽這一邊。

這個孩子很有意思,他說:「如果爸爸太凶我不靠爸爸這一邊,我怕他會打我,但我的心在媽媽那一邊。」雖然不見得每個家庭的孩子反應都是如此,但在這個家庭的確是這樣,這也讓兩人思考他們的爭執,造成孩子外在的行為和內在的想法多麼不一致。

練習中,當先生原本想打人的手放下時,太太竟然願意轉身與他面對面;這時,兩人的感覺都不錯。

當他們開始準備對話時,先生向中間邁出一小步,一開始太太愣在當下,卻忍不住倒退一步,這說明不是先生一個改變,太太馬上就能接受;直到太太相信先生真的改變了,她才願意往中間邁出一小步……這時候,孩子願意加入他們,呈現等邊三角形的畫面。

藉由這些畫面,他們體會到這個婚姻難題有可能改善。我後來聽到他們的消息是三年後,兩夫妻真的復合了。

其實,不見得這樣的心理成長課都能讓夫妻關係改善,但至少這一對是好的結局。

開始和自己相處

另一對夫妻的故事跟他們類似,不一樣的是,先生的問題不是家暴而是外遇。

這對夫妻最大的轉折點是,他們看清對方如何將原生家庭的溝通方式帶入婚姻裡。

老公是家裡的老么,家人把他伺候得很好,他享受所有的權力卻不必負責任。夫妻合開公司,但太太攬下所有的事一肩挑,先生卻逍遙在外,因跟女性有曖昧行為被抓包,導致婚姻破裂。

太太在娘家是老大,母親早逝父親續弦,長女如母的她盡責地「管教」弟弟妹妹,她為了家庭和諧忍下後母所有不合理的作為,一肩扛下娘家的責任。婚後她把事業家庭全攬在身上,管先生像管孩子,但她愈管老公,老公跑得愈遠,直到外遇。

言談中,我覺得她失去了自己,連最喜歡的電影都不敢一個人去看。於是我給她的功課就是一個月最少獨自看兩場電影,學會如何跟自己相處,如何愛自己和享受生活,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先生身上。

我說:「你要放手,給彼此留個空間。你生病了,這訊息告訴你,你需要休息了。」

一個月後她再上課時,重點都放在電影上。她是個好學生,為了看電影做足功課,從挑片選戲院選時段,不知不覺轉移了對先生的注意力。

以前當太太的她在後面緊迫盯人時,先生覺得煩;但當太太把注意力從先生身上移開,這下原本習慣被太太盯的先生開始緊張了,擔心太太不在乎他,反而回過頭找太太。這招叫「欲擒故縱」。

在夫妻關係上,她沒有改變先生而是先改變了自己,沒想到間接也改變了先生。當她學會和自己相處,身心靈都處在一個比較愉悅和諧的狀況,就不會什麼都看不過去了。

不過他們改變的過程像剝洋蔥,今天處理了最外層洋蔥的瘡疤,以為沒事了;卻發現第二層有其他問題,剝開第三層馬上浮現第四層問題……但整體而言,太太先改變自己,逐漸改變了先生。

深入自己的心,和它說話

第三對夫妻,太太罹患憂鬱症,起因也是先生外遇。夫妻當怨偶多年,感覺是住在同個屋簷下的室友,她好幾次想做個了斷卻斷不了。

我問:「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他,直接跟他離婚,但你仍留在原地的目的是什麼?」她說:「我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我覺得這是「自欺欺人」的答案。

在婚姻生活裡,夫妻間的一舉一動,如不良的溝通、爭吵、語言暴力……無形中都牽動著家庭的每一個成員。子女永遠是家裡最好的觀察家,當父母感情不睦,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家了,哪怕是學齡前的幼兒也看在眼裡,都是受害者。

只是父母不敢真實面對自己,因為婚姻走不下去一定是一方不愛了,勉強維持著婚姻,很多人是因為怕自己還愛對方卻被拒絕,才會說出這個看似名正言順的理由,其實孩子只是大人的棋子。

我繼續問:「你真的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嗎?為了這個理由自己痛苦得睡不著?還是你對他還有感情,放不下?」她若有所思,沒有回答。

男女關係的成分不外乎三種—情、性、錢。你可以深入地問自己,對方哪一點吸引你,讓你在他外遇後還願意容忍?所謂的「情」,包括夫妻與孩子牽連的親情,還有一點是社會道德壓力。

另一個是「性」,你可能看到一個高富帥的男子和一個其貌不揚的女子交往,或者一個很漂亮的女人手勾著一個很醜的男人,隱藏內在無法言說的,可能是性,因為對方讓他們的性生活欲死欲生。

我曾經遇到一個外遇個案,她先生是公司的CEO,卻愛上先生的部屬,她說:「我遇到他有如久旱逢甘霖,在理性上我不願意但在情慾上卻克制不住啊!」

最後一個是「錢」,錢不是絕對的,但可滿足個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品質,有些人為了求生存為了豐衣華食,會因為對方的財富而選擇留在婚姻裡。

罹患憂鬱症的太太後來說,她對先生的外遇深惡痛絕,好幾次真的想離婚,她嘗試離家出走,卻發現離不開他的心。離不開他的心?這意味著什麼?

外遇的確會摧毀夫妻間的「信任」,但更需要回頭看看信任是如何在兩人的婚姻生活中一點一滴崩塌的。而「離不開他的心」這句話,透露了一絲重修舊好的曙光。

讓自己更快樂一點夫妻的關係千百種,這一對沒有家暴沒有外遇,問題全來自家庭的生活瑣事。不過我朋友為了這個案做了三次諮商都沒有成效,請我代打。

他姓蔡,大家都叫他「小蔡」。

小蔡一進門就一副「我看你有什麼能耐」的模樣。
我說:「你好。」他回:「你好。」
我問:「緊張嗎?」他回:「不緊張。」
我說:「我很緊張。但你為什麼不緊張?」
他說:「反正就這樣啊!我就來啦!」那意思其實是,「我既然來了,你就要把我的問題處理好。」

我們的寒暄就此打住。我緊張是因為,短短的一小時不知道能否幫到什麼忙。

我:「你這次來的目的是什麼?」
小蔡:「我希望能改善『夫妻關係』。」
我:「你們夫妻有什麼問題?」
小蔡:「我老婆對我的表現不滿意,我對她的表現也不滿意。」
我:「天底下沒有一對夫妻對對方百分之百滿意,不滿意是正常的。但你有什麼事讓你老婆這麼不滿意?」
小蔡:「老婆罵我不分擔家務,亂丟東西……」感覺他要一直講下去了。我阻止他,

「我們今天只談一項你老婆對你最不滿意的,是什麼?」

他嘆了一口氣說:「我有亂丟東西的習慣。我的車鑰匙只要一回家就隨便扔,每次出門要花很多時間找,找不到我就會一直念,『鑰匙到底在哪裡?你有沒有看到我的鑰匙?』我老婆聽我念很煩,其實我根本沒有要她幫忙,只是念給自己聽而已……」

我:「一個屋子如果只有你們兩人,其中一人翻箱倒櫃找東西,另外一人會有什麼感覺?」
小蔡:「也會很煩。」
我:「如果一直找不到但對方一直念呢?你有什麼感覺?」
小蔡:「會生氣。」
我:「再來呢?」
小蔡:「沒有感覺了。」
我:「因為太多次所以沒有感覺了,是嗎?」
小蔡:「大概是吧!」
我:「如果你們夫妻兩約好時間要出門,其中一人一直找不到鑰匙,你覺得另一半會不會幫忙找?」
小蔡:「會啊!」
我:「那就對啦!所以你老婆覺得煩是有道理的嘛!」
他覺得這話題可以結束了,接著說:「不只這個,還有作家務……」
我阻止他,「鑰匙還沒談完呢!」
我:「你接受諮商三次了,難道你們夫妻相處的情況絲毫沒有改變嗎?」
小蔡:「改變啦!以前十次出門,有八九次找不到鑰匙,現在進步到只有兩三次。」
我:「哇,這個進步幅度很大喔!你變得快樂一點嗎?」
小蔡:「沒有。」
我:「你有了這麼大的轉變,老婆對你的態度都沒有改變嗎?」
小蔡:「都沒有,我也不快樂。」
我:「為什麼?你不覺得奇怪嗎?」

小蔡聳聳肩。

我:「會不會,原本你希望老婆看到你的進步,按照你喜歡的方式給予讚美,但你老婆的反應並沒有符合你的要求?」
小蔡:「我不知道。」
依我的經驗,當個案說「不知道」,通常是「知道,但我不想承認」。
就在這時候,小蔡停了一秒,輕輕的做了一個深呼吸,發出「喝」的一聲。
我:「你的身體終於有反應了,到底發生什麼事?」
小蔡:「是吧,就像你說的,我希望她做出令我滿意的反應,但她沒有。」
我:「會不會你並不想改變,而是希望別人為你的改變或情緒負責?好比你做了一些別人也要做出相同的改變滿足你的需求?」
我拿起身邊的一瓶礦泉水,問:「你看到什麼?」
他說:「快滿了。」沒錯,這瓶水只喝了十分之一,還有十分之九的水。「我發現你在生活中看到的是沒有的十分之一,你沒看見自己的改變,也沒看到你老婆的改變。」

他沉思了一會兒說:「是吧!」

「現在你靜下心想想,你老婆有哪些改變,例如她臉上的表情或語言?」我提醒他,「會不會念你的次數少了一些?或者,態度沒有那麼不耐煩?」

他想了一下,露出點笑容,「好像有喔!」
我接著說:「但你老婆的這些改變好像都不是你要的,那麼你要什麼?」他陷入沉思。

我說:「你並沒有欣賞你老婆的轉變,其實那也是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你剛剛『喝』的一聲,是人『活』過來的感覺。你的身體有什麼反應?」
他說:「心情鬆開了。」
我說:「那表示能量是流動的。」

鑰匙的事暫告一段落。

接著我問他老婆還念他什麼事,他很快的回:「不洗碗。我都在外面工作她在家,我覺得洗碗是她的事。」他們家是「男主外女主內」。

我:「你老婆在家都做些什麼?」

小蔡:「帶孩子。」
我:「可能孩子纏著她,所以她無法洗碗。一個禮拜有七天,你可不可以洗一、兩次?你不是想要改善夫妻關係嗎?既然你老婆希望你分擔家務,你就幫一點忙,為改善夫妻關係做一些調整嘛!」

小蔡:「好啊,我願意啊!」但是,他又說了:「我幫孩子洗澡,我老婆就可以洗碗啦!」

其實這是夫妻家務分工的瑣碎雜事,「你在繞圈子,我不跟你玩跳棋。重點是你願不願意分擔家務?」他很小聲的說:「我願意。」我提醒他,要真的願意才行,光嘴巴說願意是沒用的。

我:「你想想看,如果你從不洗碗,現在終於一個禮拜願意洗一、兩次碗,你老婆會怎樣?會不會有變化?」
他說:「會。」

洗碗的家務事談完,我們繼續談第三項「摺衣服」。老婆抱怨他從來不幫忙摺衣服,「你願意像洗碗一樣,一個禮拜也摺一、兩次衣服嗎?」

「我願意啊,但我每次摺衣服她都罵我不是那樣摺,摺到櫃子放不進去……」那當然囉,摺的衣服放不進櫃子,那摺它幹嘛,「你可以學老婆怎樣摺衣服啊!」

「我學不會。」「那不要學,這部分讓她摺。但你家除了摺衣服還有其他事可以分工吧?」
他說:「摺毛巾。」
我說:「很好,你就摺毛巾老婆摺衣服。如果這樣分工你可以接受嗎?」
他臉部表情不再僵硬,回了一個字「嗯!」

我問他進行到這裡,心裡有什麼感覺?是一團火在冒呢還是……他說:「有暖暖的感覺……」
「太棒了,要不要跟著我一起呼吸,呼吸時心臟會跳動,讓這暖暖的感覺擴充到你胸腔繼而到全身,不要急,自然呼吸……」他跟著我做,「哇,你的全身都有感覺,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快,我以為你動不了了。」我不光聽他說,也看他身體的變化,發現他愈來愈放鬆,包括他嘴角揚起還有臉上淺淺的微笑。

「不是為了你老婆,而是為了改善夫妻關係,得先從你自己變得快樂一點做起。」但還沒結束,我們最後做一個練習。

「剛剛你不是說回到家老婆一直罵你、挑剔你嗎?我們請兩個同學練習,找一個人扮演你老婆,找個人扮演你兒子,你自己站在那邊,好嗎?」扮演他老婆的同學就學他老婆的口氣:「你回家什麼也不做,鑰匙亂丟、碗不洗、衣服也不摺……」我問小蔡什麼感覺。

他說:「很煩。」
「除了煩之外呢?」
他說:「生氣。」
我問:「當你很煩又生氣時,會想做什麼?」
他說:「不理她。」
我說:「你轉過身背著老婆,這又是什麼感覺?」
他說:「什麼感覺也沒有。」
我問:「這就是你們平常的日子對吧?」

「現在換你站在老婆的位置,當你看到老公背對著你時,是什麼感覺?」
他說:「很煩!」
我問:「你希望老公做什麼?」
他回:「轉過身跟我說話啊!」

話一說出口,他似乎也懂了。接下來,當他轉身跟老婆說話時,老婆並沒有積極的動作,有時停頓有時反而後退,直到老公堅定的走向中間,老婆才移動腳步也往中間靠攏……

這說明改變需要時間和過程,不是一蹴可及。我說:「你不是想改善夫妻關係嗎?現在應該知道怎麼做了吧?」

「應該」少一點,「偶爾可以」多一些

某日上完課,一位長得高瘦,綽號「竹竿」的男學員走過來,我問他有什麼事,他說不出來,但感覺他不快樂。他說,嚴格說來,並沒有一個具體的「事件」困擾他,卻有一股龐大的壓力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他在一家電腦公司上班,有不錯的收入、賢慧的妻子和一雙兒女,但不論在工作或家裡,一股喋喋叨叨的話在他耳邊縈繞不去,例如,「你應該……你不應該……」間接指責他做得不夠完美。

「竹竿」是個責任感很重的男人,每天都在修正自己的行為以符合太太和主管的要求……「但是我快瘋了,怎麼辦?」

這股龐大的壓力,幾乎每個家庭或團體都有。從某個角度看,這應該也是一般人可能發生的問題。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女人們抱怨老公:「他應該上進一些、他應該每天早點回家、他應該多幫我分擔一些家務;他不應該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我、他不應該忘記了結婚紀念日、他不應該下班後還跟同事聚餐……」

或者抱怨孩子:「他應該努力學習才對、他應該聽我的話;他不應該遲到、他不應該玩電動……」

你會發現,這些抱怨總少不了兩個詞「應該」和「不應該」,似乎這些事天經地義,都是對方必須做到的。

這種「應該」和「不應該」的思維造成關係中的緊張和矛盾。「應該」是心靈最大的監獄,讓對方感覺自己在牢籠裡,更束縛了我們自己。

有一次在課堂上,我讓參加的學員,練習一個關於夫妻互動的遊戲,希望大家在體驗的過程中了解自己與另一半的關係。

學員分成兩組,一組扮演「貴婦」,另一組扮演「貴婦身邊的寵物狗」。

當貴婦們齊聚一起談論著自己的寵物時,扮演寵物狗的夥伴只能聽主人的語言,用心覺察他們內在的身心反應。仔細聽,每一個貴婦的指責不外乎:「他應該……他不應該……」把平日對老公的不滿和抱怨一股腦兒跟朋友分享。

在一陣言語轟炸後,角色互換。我邀請扮演寵物狗的夥伴坐中間,貴婦坐後面,聆聽狗狗的反應:有的說想要咬那個主人、有的說很憤怒、有的說很委屈、有的說自己只想趕快離開……但也有狗狗喜歡某些主人,想搬過去住。

牠們用肢體反應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貴婦們在他們身後仔細聆聽與體會寵物們的心理反應。

最後,我讓他們恢復太太和先生的身分,彼此對話。

我問:「如果你們的生活還要繼續,拿掉那些『應該』或『不應該』,會不會有不同的感受?」

透過這個遊戲,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關係裡的抱怨和責罵,會給彼此帶來什麼樣的心理傷害。至於矛盾是如何產生的,就是那些「應該」。

「應該」是從哪裡來的呢?就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思維。從一出生到上學再到成人,一路走來,我們的父母、師長、社會、道德觀等等,一直在告訴我們什麼應該做、什麼應該不做。女孩應該如何、男孩應該如何、學生應該如何、上班的人應該如何、好男人應該如何、好女人應該如何:應該優秀、應該上進、應該得到別人的認可、應該有責任心、應該賺更多錢、應該有車子、應該有房子、應該成功……那數不盡的「應該」成了每個人頭上的緊箍咒,也形成背上的包袱,勒得我們愈來愈疼,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漸漸地我們被這些「應該」淹沒了、俘虜了、同化了。雖然會下意識地對別人扔過來的「你應該」感到莫名憤怒,但卻也用這些「應該」要求、抱怨、指責別人,包括伴侶、孩子、朋友、下屬和同事。

這些人每天聽指責,當然會想回擊,有的跟你吵,有的躲開,矛盾愈演愈烈,以致最後局面無法收拾。心理學上講「指責和批判別人,實際上是不允許自己,是對自己的不滿」。

想一想,當你用手指著別人的時候,另外四個手指頭正指向自己。

話說回來,這些「應該」本沒有錯,它們之所以成為普遍的準則或者社會道德,是有先人的智慧在裡面的。這些「應該」是有利於人們更好的成長和為人處世的,它們的本意是為了更和善的相處,以及維持社會和諧。

錯在哪裡呢?錯就錯在你把它們當成了「天條」,不可以有絲毫的違反。任何規則當你把它看成了「絕對的」,它就開始起反作用了。

怎麼辦呢?

很簡單,把「應該」變成「偶爾可以」。

試試看,「我偶爾可以不優秀」、「我偶爾可以遲到一下」、「我偶爾可以不守時」;「他偶爾可以不上進」、「他偶爾可以懶散一些」、「他偶爾可以糊塗一些」、「他偶爾可以玩一玩遊戲」……諸如此類。

「偶爾可以」保留了那些「應該」原有的有益的東西,卻給每個心靈大大的鬆綁;把「絕對」變成「相對」,把「死的」變成「活的」,把「絕對不可」變成「可以」;這就好像給密閉的牢籠打開了一扇窗,讓住在其中的我們可以透透氣。

你不妨試著把「應該」留在某個特定的情境裡,讓「偶爾可以」鬆綁自己或別人,找到自由的出口。

*本文摘錄自《與自己相遇:家族治療師的陪伴之旅》

▲▼與自己相遇。(圖/心靈工坊提供)

作者:賴杞豐

本文由 心靈工坊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關鍵字: 賴杞豐心靈工坊與自己相遇家族治療師的陪伴之旅夫妻感情家庭夫妻和睦

分享給朋友:

給本文來顆檸檬吧

今日最酸
今日最瞎
今日最宅
今日最萌
今日最暖

最新留言

推薦閱讀

「捉迷藏」一輩子都在當鬼! 興奮找到兒時同伴...已變磁嗓西裝男

「捉迷藏」一輩子都在當鬼! 興奮找到兒時同伴...已變磁嗓西裝男

我或許是耐不住等待晚歸的家母的無聊,受不了附近鄰居們在背後陰損家母的閒言碎語、負面傳聞,而想要「躲起來」。

讓劉備吃兩次閉門羹?三顧茅廬真相曝光:是諸葛亮完美主義作祟

讓劉備吃兩次閉門羹?三顧茅廬真相曝光:是諸葛亮完美主義作祟

令人恐懼的完美主義者--諸葛亮!諸葛亮這一生最大的缺點,便是他有極端的完美主義傾向。什麼是完美主義者?

異位性皮膚炎跟「洗衣精」有關! 用超濃縮、洗衣球小心抓到紅腫

異位性皮膚炎跟「洗衣精」有關! 用超濃縮、洗衣球小心抓到紅腫

洗衣球原本應該是業者為了增加消費者洗衣精用量所制訂的企業策略,結果卻成了洗衣精殘留在衣服上最大的原因。孩童因洗衣精而皮膚紅腫的病例日趨增多。

1125-1201本周星座運勢 巨蟹穩定方向循序漸進、天秤關鍵時刻得勇敢做決定

1125-1201本周星座運勢 巨蟹穩定方向循序漸進、天秤關鍵時刻得勇敢做決定

做習慣的事情最忌諱放空了,一時的疏忽容易遭遇到無法跨過的風險

1125本日星運勢│雙魚最幸運、天蠍要加油

1125本日星運勢│雙魚最幸運、天蠍要加油

查看你的退休儲蓄進度,確保你在達到目標的路上。

1124本日星運勢│牡羊最幸運、巨蟹要加油

1124本日星運勢│牡羊最幸運、巨蟹要加油

設定的花費上限,保持開支在合理範圍內。

1122本日星運勢│天蠍最幸運、處女要加油

1122本日星運勢│天蠍最幸運、處女要加油

定期查看投資組合,確保它們符合你的長期財務目標。

1121本日星運勢│水瓶最幸運、處女要加油

1121本日星運勢│水瓶最幸運、處女要加油

培養不買即時滿足品的習慣,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個物品。

1120本日星運勢│水瓶最幸運、天秤要加油

1120本日星運勢│水瓶最幸運、天秤要加油

提醒自己要活在當下,避免因為財務壓力而過度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