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當「第一」,要成為無可取代的「唯一」。
我前公司壹傳媒有個「搖蘋果樹」的慣例,每年要搖掉十分之一的蘋果(員工),再為蘋果樹補進新血。
這道理與「木桶理論」一樣,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並不是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是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木桶才能裝滿水;只要這個木桶上有一塊木板不夠高,木桶裡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我記得,當時公司裡有個很乖的女生,每天準時上班、也最晚下班,幾乎沒犯過什麼錯,但她卻在搖蘋果樹時,被主管放入了淘汰名單。當她知道自己被資遣後,忍不住在辦公室哭了起來。
我私下問了她的主管,主管無奈地說:「我也知道她很聽話,但我需要留下有產值、有價值的人。部門的其他人都有不能被取代的地方,而她的工作,誰都可以代替……」
如果,換作你當主管,扛著公司績效的壓力,一個每天最早到、最晚下班, 但誰都可以取代的乖乖牌員工,和一個對部門有產值、非他不可的員工, 你會留下哪一個?
這就是職場的市場機制,最先被淘汰的,大多是「只有CP 值,卻創造不出高價值的人」。
--
我並沒有想拿自己的青春、健康、生活去換「高CP 值」的虛名。坦白說,這形容詞聽起來挺悲壯淒涼的……就像一家餐廳,能被讚賞的優點只剩「CP 值高」,其他一無可取。料理絕讚、服務貼心、用餐氣氛舒適,這些才是一家餐廳存在的「價值」。
德國有八千萬人口,只占了全球人口的1%,卻創造出超過兩千個世界級名牌,是什麼原因讓世界各國對「德國製造」有種特別的崇拜呢?
「德國製造」有個特色,都很貴!就連德國人自己都承認德國貨就是「物美、價不廉」,這和追求「高CP 值」的台灣代工業的觀念完全不同。
只靠CP 值維生,是一種苟且偷安的生存模式。
它的風險很小、聽起來似乎很合理,所以一開始的確會讓人買單,但隨著時間拉長,高CP 值能獲得的報酬與回饋,便會開始遞減。
當市場其他競爭者也開始破盤、殺價,更多新競爭者用更低成本加入競爭,只會陷入一種人人可取代的迴旋。職場上,最不缺的就是新鮮的肝。幾年之後,你已經被操壞的肝,怎麼去和他們拚呢?
會被時間、潮流先淘汰,變成中年失業、下流老人的,大多是只有CP 值,卻創造不出高價值的人。他們不努力嗎?他們不聽話嗎?只是他們除了努力和聽話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價值。
--
想在職場上、公司體制理活得好、活得久,就要讓自己成為「高價值」的員工;記住,高CP 值的乖乖牌太多、太氾濫了,但價值型的員工卻最難被取代。
你不用當職場上的「第一」,但要成為無可取代的「唯一」。
*本文摘錄自《#你下班了沒?不是你不夠努力,是你少了點狠勁》
作者:崴爺
本文由 三采文化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