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給人的印象「很貧窮」,但它無疑也是一個很「豐富」的國家!
它有悠長的歷史、發展高度的文明,留下許多璀璨的文化跟遺跡,它們的量多到,只要你身處在印度,便會覺得你正活在「歷史」裡。
此次的印度行,我就是衝著古蹟去的,越古越好!而且最好還要安排一位懂印度歷史文化的人陪同,避免走馬看花。
只要是在北印度的行程,通常拉車的距離與時間都很長,大部分的時間,你會乘著交通車,看著窗外,一路上的景觀多是「建設中」或是荒地,看起來他們不但缺乏經費,而且政府並沒有用心規畫……但我沒想到連著名觀光區也是!
那日,我抵達艾芭麗奈村(Abhaneri),要去看著名的階梯井「地下宮殿:月亮水井(Chand Baori)」,所謂的「階梯井」就是儲存雨水的地方,需要人走下一層又一層的階梯才取得到水,此井是西元9世紀左右建的, 共有13層階,是全印度最大也是最深的階梯井。
▲▼艾芭麗奈村的月亮水井呈現著非常舒服的幾何形狀,也是全印度最深的階梯井。(圖/赤尾魚提供,以下皆同)
印度有很多地方都有「階梯井」,可能是為了能渡過乾旱,但精心設計一個像月亮水井這麼大又錯綜複雜,功能卻只是用來蓄水的井,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但它真的靠這些「用心」出名了,不但成為印度必訪的觀光景點,也多次被影視取景,如《Paheli》(中譯:《鬼丈夫》或《謎》)
它雖是水井,但現已近乎乾楬,我到訪的那日天氣異常悶熱,還有很多蒼蠅在眼前肆虐,加上周遭隱約散發出尿騷味的影響,讓這次與古文明的交流旅程扣了不少分數。
▲雖然是印度的必去景點之一,但井水幾近乾枯,且瀰漫著尿騷味,甚至還有蒼蠅在空中飛舞著,讓整體分數下降不少。
因為「月亮水井」雖是世界聞名的古蹟,但它卻非建在與世隔絕之處,附近有相當多居民與攤販,這些「居民」又絕大部分是窮困人家,當觀光客的車一停下來,他們就會一群又一群的圍上,多是婦女拉著孩子包圍車周圍,如傳聞中所言,他們會期待外國人施予他們同情心。
他們很自然地向人伸出又黑又髒的手,另一手拉著自己幼小的孩子,向我靠近,暗示他們需要我們的協助(錢財或食物)。頓時我五味雜陳,不禁懺悔前一晚還在位在市區的飯店裡,嫌棄印式料理不合我胃口……
由於網路上的警告,我並沒有給他們任何錢財或是食物,聽說因為現在是觀光淡季,觀光客太少,所以一有觀光客蹤影就會被「熱情包圍」……
在「月亮水井」旁邊,有一座古老的「哈莎特馬塔女神廟(Harshat Mata temple)」,據說過去本是毗濕奴派的廟,後來變成拜「難近母Durga」或是「財富女神Lakshimi」,最後變成拜「幸運快樂的女神Harshat」。
▲幸運女神廟旁的女人與孩子,等待著富有同情心的觀光客出現。
離開女神廟,又是一次「熱情的包圍」,好不容易回到車內,就像是進入一個安全又舒適的小空間,往車窗外看去,仍看見幾個小孩子仍在賣力乞求,拚命做出能吸引人目光的動作,希望我們可以改變心意。
引擎發動後,我從此離開他們的世界,他們雖逐漸消失在我的目光中,卻在我腦海揮之不去。當晚上繼續在飯店吃著不合我胃口的晚餐,回想今日種種,想著「那些住在幸運女神廟附近的人」,只覺越發滋味難辨,內心某一塊情緒卻在翻騰著。
▲孩子嗅到觀光客的氣息,馬上衝上前搭訕,暗示他們需要我們的協助。
「生活過得越是辛苦,越是依賴信仰」我不禁想到,這片擁有悠長歷史的土地,是許多宗教的起源地,如婆羅門教及佛教諸類,它們都有一套與眾不同的思想哲學,強調「人生太苦也太短,但不該只享樂,應好好修行尋求解脫,解脫後才有極樂。」
那些人是可能是屬於印度社會階層的最底層,不論是經濟還是種性,都限制了這些人對外面世界的想像,他們把自己的處境認定是困在輪迴的業報裡,此生受的苦是在償還前世的業報。所以他們很難主動改變,也難以說服他們去改變,這也是使得印度難以被改革的陋習之一。
大人根深蒂固的觀念,選擇留在原地等待救贖,但小孩子呢?現在要改變他們絕對來得及吧,只要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也許未來就會改變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