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給愛麗絲》或《少女的祈禱》,就會知道垃圾車來了,不過往往在聽到聲音以前,大家都會提早出來站在路邊等待倒垃圾。這般台灣人熟悉的景象,在近日躍上國際媒體。
在台灣,黃色的垃圾車每周有5天會在街上出現,且通常會伴隨著《給愛麗絲》或《少女的祈禱》,其中一位住在古亭的60歲陳女士說已經不記得第一次聽到垃圾車的聲音是什麼時候,「那是很多、很多年前,很久以前的事了。」她也坦言等垃圾車的時候喜歡和鄰居話家常,如果看見某位鄰居很久沒有出來,就會想知道對方怎麼了、是發生什麼事。
▲一聽見那兩首熟悉的音樂,就會知道要倒垃圾了。(圖/記者周宸亘攝)
英國《衛報》報導指出,台灣垃圾車有別於世界各地的垃圾箱系統,政府實施「垃圾不落地」的政策,要求民眾將家中垃圾直接傾倒到垃圾車上,加上台灣氣候潮濕,這樣的搜集垃圾方式,讓街道變得更加衛生。
此外,報導中也提到,台灣是世界回收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回收率高達55%,最大的關鍵就在於那2首熟悉的音樂─《給愛麗絲》和《少女的祈禱》。
至於為何會選擇這兩首音樂作為垃圾車專用音樂?目前民間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當年的臺灣省政府衛生處處長許子秋,下班後聽見女兒正在練琴彈奏《給愛麗絲》與《少女的祈禱》,覺得很好聽所以就拿來當作垃圾車音樂;也有人說許子秋女兒練的是《少女的祈禱》,而《給愛麗絲》則是從歐洲採購垃圾車時,車子本身就有附上的警示音樂,所以兩首都採用;更有另一相反說法是,許子秋女兒練的是《給愛麗絲》,他便決定以這首歌當作垃圾車音樂,而北市府採購的歐州垃圾車,警示音樂是《少女的祈禱》。
via 維基百科、the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