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還記得以前國中時念過的課文「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嗎?網友表示以前學的都是「於斯人也」,但回頭翻閱課本竟是「於是人也」,引發不少網友響應:這是什麼曼德拉效應?
▲圖/翻攝自B站
應該很多人都熟悉的「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句話,出自《孟子》的《告子》下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很多學校都會要求學生背誦、默寫,考試時也絕對少不了這題,這讓不少人即使已經長大成人、進入社會,一提起開頭,都有辦法反射性的接下句。
中國一名網友發文懷疑「時間線被動過了」,自己國中時學的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原以為是現在課本改成了「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但回頭翻閱當年的課本,卻發現根本沒有見過「斯人」??
▲圖/翻攝自微博,下同
原PO說這篇課文在國中課本存在幾十年了,對於「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這句話印象深刻,當年還聯想到「李斯」,想著跟「斯人」有何關係,最近看到有人說,無論是課本、古文都沒出現過「於斯人也」這幾個字,他立刻翻找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的1992版本、2001版本和2016版本,課本裡竟全都是「是人」!
實際問到中國人民教育編輯部,出版社從1961年起收錄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課文以來,文章一直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從未有過「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對於為何一些網友出現「斯人」的群體記憶,編輯部人員表示不清楚,不過「斯」和「是」都代表「這」的意思,其實是通用的。
許多微博網友都難以置信:
「我學的絕對是『斯人』,剛剛問了我認識的同學,也都是『斯人』,不可能所有人都記錯」
「編輯胡扯吧???70後的一直背的是斯人」
「70後表示小時候學的就是斯人」
「這個事我記得最清楚,我背課文就因為背成是人挨過罰」
「90後,課本上絕對是斯人,而且之後在網上看到這句話也都是斯人」
「很確定,當時讀的是斯人」
「很多說學的是『斯人』的,沒見一個曬出課本證明,他倒是不少人翻出課本發現真的是『是人』」
「我也很堅決是斯人,但剛剛翻課本被打臉了,太詭異了」
「這是曼德拉效應嗎???」
「斯人啊,從小那麼教的那麼背的」
「剛剛去翻了舊課本,真的是是人,嚇死」
所謂「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指的是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2010年有一名美國部落客發文表示,自己記憶中的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應該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在監獄中死亡」。
她還記得曼德拉的喪禮情況,包括曼德拉遺孀在喪禮上的致詞內容,但現實是曼德拉不僅沒有死在獄中,後來更被釋放,最後更當上南非總統,在2010年他仍然在世,直到2013年才逝世。支持這一論點的人認為我們的生活已經從原本的平行宇宙透過時空跳躍進入現在的平行宇宙,而反對者則認為這並不存在。
▲圖/翻攝自WIKI
應該也有不少台灣人是「斯人」的印象,但查詢《教育部國語辭典》會發現,上面明確寫著「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到底是誰的記憶出了錯呢?
via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