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瓶文化
雖然像個失智的長輩一樣,會忘記嘴巴中有藥,該吞下去,或是常像個孩子一樣,任性地搖著頭,表示不要吃飯,不要吃藥,但聽到咖啡,他就會緩緩地舉起藥杯就口
他都九歲了,可很多時候我還是沒辦法完全理解他。你這孩子看起來機靈極了,長得又帥。簡直就是我們村的小明星啊,為啥這麼簡單的東西要教那麼久呢?
醉酒的父親不知道從哪聽來莫須有的罪名,又或是認為母親在外工作損及他的顏面,卻刻意忽略自己因為外遇早已很久沒拿過生活費回家的事實,假想母親有外遇以合理化自己的憤怒。
死者一男一女不是夫妻,只是同居人。男方來的似乎是兒子,感覺沒有很悲傷,應該跟死者不太親;女方似乎是姐妹,好像連車都沒有,是叫計程車來的,感覺也不是很悲傷。
那些保留,是內心的傷痕還未結痂;那些防衛,是害怕再一次受傷。天生氣質、性格特質、行為及反應傾向、成長經驗、社會文化及外在環境……共同交互作用,成為了「你」這個人,而所有你遇到的人,遇到你的人,繼續兩相交互作用下,影響了彼此,以及所有人的人生。
我把人生交給了你,它是你的責任和義務;品質好,是當然;品質差,是你不應該,不是我活該。外人看來是缺乏現實感,但是他或她的心理詮釋,卻是自己的付出好偉大
在人際關係裡,我們都不會主動調整日復一日的稱謂,改變已成常態的表現。哪怕這些稱謂聽來很傷人,例如歐羅肥、矮肥短;哪怕這些表現,讓彼此心中的不滿和積怨越來越深,例如當著眾人的面看似開玩笑,實則貶損人。
一共有三張照片。中間的照片,是個戴眼鏡的華裔男子,二十多歲,名字很普通。 左邊的照片,是一個外國男人,看著有點眼熟,名字非常拗口,叫做Logan Vadascovinich。右邊的照片,則是一位著名的美國演員,名字寫著「亞瑟王」。
我看了這組家屬,心裡覺得滿心酸的。外配問她什麼都無法決定,反倒是她兒子做決定很快,應該是小朋友也沒想那麼多,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這樣反而好處理。
打從他有記憶開始,「爸爸」總是失業、酗酒,他的童年總得忍受不時被大聲辱罵、定期被拳腳相向,偶爾因傷送醫,甚至還多次露宿街頭。幸好,媽媽總是竭盡所能地護著他。
但俗話說:「罵人不帶髒字,才是真高手。」比起罵髒話,我們更常看到用「比喻」的方式來罵人,例如「你根本就是個馬英九!」「你和陳水扁有什麼兩樣!」用這種方式來間接辱罵對方的外貌或是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