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共生


一起走過百年大疫帶來的身心與職場鉅變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2年多,台灣從每天追求「+0」的防疫模範生,一路面對病毒攻入社區,至今已高達400萬人染疫。不管有沒有確診,許多人的生活都面臨天翻地覆的改變,確診者接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煎熬;在受衝擊產業就職的工作者,更面臨職涯被迫轉換的無奈與艱辛。

就在台灣從「清零」轉向「與病毒共存」的顛簸過程中,《ETtoday新聞雲》透過6個因疫情而改變人生的故事,描繪出這場百年大疫裡,人們如何適應疫情帶來的身心與工作鉅變,並攜手邁向「疫後共生」之路。

職場共生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超過2年,國內不少產業受創嚴重,尤其是觀光、交通、旅遊等行業堪稱是產業「重災區」。雖然政府積極投入紓困,但不少在此行業就業者,早已不堪收入歸零而暫謀他職求生。

這些受創嚴重產業的工作者向《ETtoday新聞雲》記者分享這2年如何熬過疫情,未來又期盼怎麼和疫情共生。從他們的轉職路徑來看,也能發現這2年多來台灣產業的興衰轉變。

遊覽車老總→砂石車司機:期待重新聽到乘客的笑聲

▲鄭國枝白手起家,從遊覽車司機當到公司老闆。

▲疫情間鄭國枝放下身段,尋找開貨櫃車、砂石車打工機會。

46歲的鄭國枝白手起家,在21年前買下人生中的第一部遊覽車,景氣好時,光跑車一個月可賺進20多萬元,讓他不到30歲就成立一家遊覽車公司。他公司旗下最多曾擁有16輛車,但近期遭逢疫情海嘯無情襲擊,國旅一度停擺,只能花光積蓄咬牙硬撐。

有開大車天賦的鄭國枝去年靠著看YouTube自學,順利考上大型車職業駕照,取得開砂石車和混凝土車資格,今年鄭國枝再度考取聯結車駕照、工程車吊車牌照,當國旅停擺、遊覽車開不出去時,他觀察到貨運和砂石車需求旺盛,鄭國枝放下總經理身段,尋找開貨櫃車、砂石車打工機會,雖然不輕鬆,不過趟次多,一個月可賺進5萬多元。

鄭國枝苦笑說,過往開遊覽車,後座傳來的是旅客的笑聲,如今替代的卻是砂土飛揚,開砂石車最辛苦,常常全身上下都是砂土,車子載重行駛還要小心小車鑽來鑽去,剎車也要留意距離。他希望國旅趕快復甦,讓遊覽車公司能正常營運,接下來能經營就盡量經營。

疫情下國內1千輛遊覽車「退場」

為配合防疫,2020年3月19日起旅行業暫停接待來台觀光團體入境,國內遊覽車業者只能靠國旅團苦撐,但隨著去年本土疫情升溫,就連國旅團也無法出團。

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國內遊覽車數量由2020年1月疫情剛開始時的1萬5813輛,經過2年多疫情襲擊後,到今年5月只剩1萬4679輛,相當於1134輛「退場」。反觀由於貨運需求增加,同期間台灣貨車數量從6萬3650輛大幅增加到7萬1225輛。

延伸閱讀 國旅停擺!遊覽車公司老總不裁員 開砂石車打工發薪盼曙光

旅行社業務領隊→美食外送員:邊旅行邊工作等曙光

▲曾是旅行社業務兼領隊的許庭碩入行沒幾年即遇上疫情。

▲許庭碩轉行當外送員,還將機車托運到澎湖邊外送邊旅遊。

白天時,許庭碩不是騎著摩托車探訪澎湖秘境、就是在湛藍大海瘋玩水上活動,傍晚時車上多個外送箱就開始接單。28歲的許庭碩是旅行社前業務兼領隊,一場疫情讓他離開旅遊業近3年,仍懷抱導遊夢的許庭碩改當外送員,穿梭大台北街道,暑假到澎湖旅遊1個月,機車和外送人生也跟著「運過去」,用他自己的方式追求「邊旅行邊工作的人生」。

很多朋友知道他在澎湖「邊旅行邊工作」後,羨慕對他說:「你真的很會過生活!」不過許庭碩苦笑說,很多人說外送工作自由很棒,但裡面仍有很多不穩定因素,外送每天接單量都不一樣,並非今天出去想賺多久就賺多少。

這些外送經歷對許庭碩來說都是養分,許庭碩說,歷經2年多不穩定接單,讓他學會「珍惜當下」,而外送過程面對餐廳和消費者問題學會的危機處理,對他未來回到旅行業都很有幫助,接團遇到危機時的應變和變通,是帶團時很重要的能力,未來也更懂得珍惜每個團、每個客人。

疫情重創了身處海嘯第一排的旅遊業,許多領隊面臨職涯轉型,許庭碩沒打算轉行,選擇擔任外送員「蹲點」,等待國境開放續圓帶團夢,他笑著說:「雖然不知道還要多久,但他已經看到曙光就在前面!」

餐飲習慣改變「外送員人數翻倍」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飲食習慣,尤其在2021年5月三級警戒期間,餐廳禁止內用,讓外送產業發展更加迅速。

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在勞動檢查時要求業者回報的資料統計,初估國內外送員從疫情前2019年約4.5萬人,在疫情於國內出現的2020年即增加到8.7萬人。

2021年本土疫情爆發後,外送員人數更明顯成長,除因餐廳禁內用帶來的需求外,疫情期間許多勞工被迫失業或放無薪假,也因而投入外送行列。國內外送員人數在2021年已達10萬人,今年更已有12萬人。

延伸閱讀 旅行社業務領隊蹲點澎湖外送「邊旅行邊工作」 等待天亮前的微光

歐洲線領隊→機場檢疫人員:國境開放時要重新拿起旗子帶團

▲資深領隊H.C轉任機場檢疫人員,善用語言優勢協助外籍船員登錄資料。

資深領隊H.C(化名)在國內上市旅行社帶團10多年,年薪最多可破百萬,卻因一場疫情,被按下停止鍵,在轉職十字路口,她選擇了一份公務單位臨時工作,善用語言優勢協助入境的外籍船員在機場登錄資料,這是離出國最近的地方,望著航班起降,她等待著領隊人生按下播放鍵的那天。

由於協助從國外入境的外籍船員登錄資料具有風險,H.C在機場得全副武裝著隔離衣、護目鏡、口罩和手套等,H.C坦言,一開始會覺得有點害怕,當時台灣確診案例很少,只要一有人確診,會有「全家被通緝和肉搜」的感覺,也因此她每次去機場後就不太敢回老家。不過幾個月撐下來後,H.C發現做好防疫下,沒有想像的可怕,漸漸的也就麻痺和習慣了。

在機場工作時,看著班機起降,H.C說,當台灣取消居檢規定的那一天,這份臨時工作也將消失,但屆時也將是她返回旅遊業的時候,她只希望趕快看到曙光,親自帶旅客搭上班機起飛。

國門緊閉 入境觀光客「歸零」

台灣近年推展外國旅客來台觀光有成,2019年全年共有1186萬名旅客來台,其中觀光客佔了844萬人,雙創史上新高。未料2020年初疫情導致國門被迫關閉,觀光產業也因而重創。在疫情開始的2020年僅靠前2個月迎來69萬名國外觀光客,而2011年觀光客人數更僅剩156人,今年1到5月也只有57人,幾乎可說是「歸零」。

由於多數國家陸續鬆綁入境管制措施,交通部觀光局也已著手研議國境開放準備及旅行業復甦事宜,並向疫情指揮中心爭取推動開放觀光客入境。指揮中心則規劃邊境鬆綁會先針對商務客,之後才會考慮觀光客來台。

延伸閱讀 離出國最近的地方!歐洲線領隊投入機場檢疫 國境開放再執旗帶團

身心共生

2年前新冠肺炎開始入侵台灣時,面對未知病毒帶來的恐懼,讓國人每天緊盯電視轉播指揮中心記者會,聽指揮官描述一個個「案號」和他們的病情,祈禱接受隔離治療的確診者早日解隔。這些沒有名字的確診者,雖然康復後都能出院返回社會,可是一路走來面對的異樣眼光與歧視,還有身體各器官遭受病毒肆虐後留下的後遺症,讓不少人的身心都留下難以抹滅的傷害。

隨著疫情走向社區傳播,國內已有超過400萬人染疫,你我身邊都有確診的親朋好友,也隨時可能面臨染疫風險。《ETtoday新聞雲》採訪在疫情不同階段遭感染的確診者,分享一路以來身心遭受的不平與煎熬;而面對指揮中心大力鼓吹施打疫苗,國內也有一批不願接種疫苗的民眾,有著自己的想法與心聲。

走路就喘、睡8小時還是累 「長新冠」不知何時才能痊癒

▲4月確診的王小姐症狀嚴重,曾入住隔離病房。

▲王小姐住院期間就心跳飆高,解隔後仍易喘、疲憊。

26歲的上班族王小姐在今年4月確診,當時國內已流行Omicron變異株,指揮中心稱有99%確診者是輕症或無症狀,但王小姐卻是那不到1%。確診當天入住隔離病房,12天隔離病房期間,出現嚴重嘔吐、咳嗽與濃痰狀況,最高一天吐了8次,甚至吐出膽汁,也因此沒有食慾,短短不到兩週時間時間暴瘦超過5公斤。

她出院後持續咳嗽有痰,食慾一直不好,5月初回到工作崗位,同事一看到她也都說她變瘦,而且有很明顯後遺症,包括心跳偏快,稍微走快一點就很喘,而且很容易累,就算一天睡了8小時,隔天起床還是覺得累,這樣情況持續到5月底。

王小姐在6月初去看了醫生,做了血液跟心電圖檢查,醫生說她就是「長新冠」,所以心跳比一般人快,未來3到6個月還會相關症狀,建議她跟「長新冠」和平相處,走路要慢慢來,不要劇烈運動,就算要快走也要慢慢暖身後再變快,她聽完之後有點無奈,但也只能這樣。

確診者恐3到6成有「長新冠」

國內已400萬人曾確診新冠肺炎,大多數都已康復。但國外陸續有康復者通報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國內長新冠門診截至7月5日也已收案1917人。

健保署指出,根據各國新冠肺炎追蹤研究報告顯示,部分確診者康復後60天內有30到60%的人持續出現「長新冠」症狀,包括疲倦、喘、關節痛、胸痛、咳嗽、嗅味覺異常等。目前國內長新冠門診收案對象以41至50歲占21.5%最多,其次是31歲至41歲占約22%。

延伸閱讀 染疫暴瘦5公斤!「長新冠」不知何時痊癒 走路就喘、睡8小時仍累

心理受的傷比身體還大!確診後的異樣眼光、歧視與標籤

▲留學生Rita在2020年3月底回台後確診,治療近1個月。

▲Rita住院時受到醫護暖心對待,出院後卻飽受社會歧視。

「我覺得確診後心裡受的傷,遠比身體影響還大!」儘管確診已是2020年初的事,但當時在西班牙留學的Rita回憶起兩年前確診康復後遭遇職場歧視,甚至被周遭朋友「保持距離」的感覺,讓Rita至今「心裡依舊很受傷」。

Rita在2020年3月返台後確診,在三總住了一個多月才三採陰可以解隔離。但Rita出院後約半年被一家公司錄取,但該公司後來輾轉得知她曾確診消息,在週末就通知下週不用來上班,當時得之後心情很差。

Rita說,從出院之後身體狀況就好很多,幾乎沒什麼後遺症,但卻飽受異樣眼光,現在因為確診者越來越多,狀況已經沒有兩年前這麼嚴重,呼籲大家以平常心看待,不要歧視確診者。

職場專家:錯不在確診者!

隨確診者人數越來越多,人力業者發現,企業防疫政策也從「清零」轉向「共存」,不會再因員工確診而大幅改變工作型態,多數企業轉以不影響營運為最優先考量。

104人力銀行社會企業處副總經理王榮春認為,確診者不要有犯錯者的心態,「因為錯不在你」;企業一旦發現員工確診,建議主管可重新設計工作,提供確診同事安定感,未來若有其他同事再確診也能減輕全部門身心壓力。

延伸閱讀 留學生確診康復後仍遭職場歧視 嘆「心理受的傷比身體還大!」

「零劑戰士」職場路難行 疾呼:還我們不打疫苗的權利

▲26歲的陳小姐是影片剪輯師,至今一劑疫苗都沒打。

▲反疫苗者5月在北市中山區發起遊行,呼籲人們不要打疫苗。

26歲的影片剪輯師陳小姐至今一劑新冠疫苗都沒打。她說,本來想打疫苗,但當時疫苗不足,她一直等不到施打通知。等待期間她自己研究,才發現有很多疫苗副作用政府都沒有公開,讓她慢慢變成「反疫苗的人」。

陳小姐說,不打疫苗確實有同儕壓力,「大家都打了,只有我沒打,好像我是異類」;但她認為打疫苗有更多風險,還是極力鼓吹爸媽、男友甚至男友的家人不要打疫苗,她還兩度上街頭參加反疫苗遊行。

這些「反疫苗的人」有人因此找不到工作,有的為了養家只好配合公司要求。他們認為打疫苗還是會被感染,疫苗不良反應風險更大,政府應還給他們不打疫苗的權利。

115萬人符合資格卻未曾打疫苗

我國去年4月起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但依衛福部統計,扣除4歲以下尚無法打疫苗的嬰幼兒,推估國內仍約有260萬人尚未完全接種(接種兩劑),其中近115萬人甚至一劑疫苗都沒打。

對於企業規定應徵者要打滿疫苗才能面試甚至錄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說,企業要保護員工,他沒有什麼置評;打疫苗預防感染雖沒有以前認為的這麼有效,但對預防重症還是有效果的,會對反疫苗民眾加強宣導。

延伸閱讀 115萬人未施打疫苗 「零劑戰士」爆小黃卡就業歧視

【延伸閱讀】

國旅停擺!遊覽車公司老總不裁員 開砂石車打工發薪盼曙光

旅行社業務領隊蹲點澎湖外送「邊旅行邊工作」 等待天亮前的微光

離出國最近的地方!歐洲線領隊投入機場檢疫 國境開放再執旗帶團

染疫暴瘦5公斤!「長新冠」不知何時痊癒 走路就喘、睡8小時仍累

留學生確診康復後仍遭職場歧視 嘆「心理受的傷比身體還大!」

115萬人未施打疫苗 「零劑戰士」爆小黃卡就業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