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021年)4月,台中7歲的黃姓男童遭到柔道教練多次重摔,最終離開人世。涉案的教練實務經驗豐富,但沒有專業證照;然而,若換成有證照的教練就能避免憾事發生嗎?可惜的是,答案並非絕對 —— 因為台灣推行30年的教練證照制度迄今仍存在問題⋯⋯

這一摔,摔碎所有父母的心

「我記得,我早上送他去上學,他還在校門口回頭跟我說:媽媽再見!可是晚上就變成這樣子!」黃媽媽在媒體面前哭得撕心裂肺,向天祈禱:「真的希望有奇蹟……」

時間回到去年4月21日,台中市豐原區7歲黃姓男童才剛學柔道不久,就被何姓教練與學長數度重摔、強迫對練,頭部多次重擊地板,痛苦哀嚎無人理會,直到嘔吐昏迷才被送醫,急救後仍因顱內嚴重出血、中樞衰竭,昏迷指數為3,靠呼吸器維生,經過持續治療,黃童雖展現驚人的求生意志,仍回不到媽媽身邊,與死神搏鬥70天、6月29日晚上宣告不治。

事件經媒體披露,驚悚畫面震驚全台,社會群情激憤要求追究責任,主管機關上下難辭其咎。當時,中華民國柔道總會切割「教練無照!」台中市政府甩鍋「場地無償借用、無償教學。」台中市柔道委員會則委屈「幫忙推廣柔道運動,也沒支領薪水,義務幫忙。」

中華民國柔道總會第一時間在臉書發文:「何姓教練未具有柔道總會核發的教練證照。」總會秘書長呂美儀更公開說明,現行法規中,總會無權干涉坊間柔道館的開設事務,也難以介入過濾各道館教學人員的身分 ...... 似乎,發生這樣的悲劇,只與「教練個人」及「有無教練證」有關!

延伸閱讀 >>
柔道童用生命揭開教練制度黑幕
柔道童悲劇推給教練證?各級單位「打太極」大還原

柔道童悲劇元兇是體制?

「沒有人樂見憾事發生,但此次事件很明顯是地方政府失職,主管機關卸責,專項運動協會缺乏作為!」立法委員張廖萬堅指出,「台灣現有的A、B、C三級教練證照制度,早從民國81年推動至今已經快30年。」

既然早有教練證的制度,那大家就納悶:「為什麼何姓柔道教練沒有教練證卻可以進行教學?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還是特例或陋習?」當單項協會或委員會帶頭說,無需教練證就可進行教學,體育署難道可以視而不見?

延伸閱讀 >>
台灣「教練證照制度」 實施30年竟從未落實

 

 

 

 

悲劇,這樣發生……

沒有人喜歡發生悲劇才開始改變,但最可怕的卻是已經發生了悲劇,問題還不會解決,「雖然說是『公開評選』,大家還是擔心體育署假改革之名行護航之實。」一名曾經任職於體育署的約聘僱人員小玲(化名)並不樂觀。

她說:「體育署是一群老練公務員的集合,他們的手法高段!擅於利用各種方式進行技術阻饒,例如可以主張為了確保履約能力,對投標廠商資格做一定的限制,像是『必須有實際開辦教練與裁判培訓事務的相關經歷』,最後,很有可能還是只有中華體總符合資格。」所有的起因,源自於公務員不想自找麻煩,導致日後減價驗收或造成仲裁申訴。

延伸閱讀 >>
輕忽「選任與監督」 台灣充斥著結構性問題
體罰當成體能訓練 體育圈「威權化」釀柔道童悲劇

在台灣,體罰與體能訓練經常被混淆!

柔道男童的悲劇,並非只是一起不幸的意外。立法委員黃國書質詢時,秀出何教練的招生海報,斗大標題寫著「特別招收有過動傾向的學生」,傳遞著「讓過動的小孩放電就會變乖」的謬誤。政大法學院教授林佳和也觀察,不同於運動文化成熟的國家,台灣不會讀書、家裡窮,需要被照顧的孩子,往往會被送到體育班或學運動。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校安中心主任張萍則指出,台灣學運動的孩子總被灌輸一種觀念,「訓練不痛苦,怎麼會進步?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整個系統的荒謬,起因於體育運動教育人員的成長過程中就是被這樣對待,使得「認同威權」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過動是特教問題,弱勢是社會問題,當所有問題全部被攪和在一起時,造成體育運動界有很多認知與觀念偏差。

延伸閱讀 >>
台式教練「訓練知識不足」 下令「1打2」害選手斷腿
歐美「金字塔型」發展體育 專家:台灣像窄化的竹棒

世界各國怎麼做?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因為這個事件,大家才發現,原來台灣過去對於各運動項目或道館的設置與聘請教練,完全沒有明確的規範。

難道,只要以推廣運動為名,就可以規避教練證,不需要專業認證也能進行教學?另一個問題是,只要有段位證就代表具備教學資格嗎?而只要有教練證也等同於可以教導各年齡層、包含小孩?

到底,「教練」的定義是什麼?工作職掌和範疇為何?對整體運動教育發展的關鍵為何?世界各國又是怎麼做的呢?

▲日籍的美國奧運基地運動科學專家Dr. Sato(佐藤公威博士)指出,教練是一門需要多元能力的職業。(圖/記者潘姿吟攝)

美國運動科學家談教練的必備能力

「運動教練」的定義為何?我們採訪曾協助8屆奧運(冬夏奧)選手的日籍前美國奧運基地運動科學專家Dr. Sato(佐藤公威博士),他指出,教練需要多元能力,包括指導、培訓、安全、生理、心理、知識、戰術、策略...等,「運動教練」的定義,充分地顯示出承擔這份重責所需具備的知識含量與多元能力。

延伸閱讀 台灣「運動教練培訓」出漏洞 看各國怎麼做

▲美國的棒球產業非常成熟,造就了教練需要不斷學習才能生存的市場機制。(圖/記者潘姿吟攝)

美國MLB教練:市場機制決定一切

越洋電話另一端的美國大聯盟明尼蘇達雙城隊新人聯盟總教練Ray Smith表示,若想在美國當棒球教練,教練證不是必要條件、美國棒球系統也沒有共同標準的教練證,因為產業成熟、人才之間的良性競爭,得以站穩市場的教練,除了本身的技術和知識外,溝通、表達、指導、組織能力等,都具備了一定的水準。

延伸閱讀 美國棒球稱霸全球 「市場機制」決定一切

▲亞裔法籍教練Tom說明法國網球協會對教練資格的相關規定。(圖/受訪者提供)

法國網球市場 嚴格把關教練品質

曾擔任台灣潛力網球好手葛藍喬安娜的法籍教練Tom表示,在法國,個人球技達到一定水準,才能參加至少6個月的教練培訓課程,經考試通過才得以取得法國網球教練資格與從事網球教學工作。由於法國網球協會對教練品質把關嚴格,整個制度中,也包含了需要定期回訓以維持資格,在當地,沒有取得正式執照不能教球。

延伸閱讀 法國「網球農場」誕生好手 教練培訓不支薪

▲日本代表隊退役選手的伊藤隆太(Ryuta Ito)指出,日本的運動組織非常多,每一種運動與體系對教練的管理規範都不一樣。(圖/記者潘姿吟攝)

日退役選手點出台日教練制度差異

前日本冬季奧運項目有舵雪橇代表隊選手伊藤隆太(Ryuta Ito),不僅是運動醫學系背景,也取得小學體育教師資格,退役後即來台發展。他談到日本的教練體制表示,官方只抓一個大原則,不會干涉太多,也因此,教練制度因各協會規定不同,而教練品質優劣問題,基本上因日本民族性人律己律,傾向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延伸閱讀 日退役選手來台發展 點出台日教練制度差異

台灣該怎麼變更好?

▲台灣多數的研習課程缺乏系統性內容與連貫性知識,長年為人詬病,上課睡覺、中午領便當、下課領證書成為常態。(圖/記者潘姿吟攝)

不論是美國的棒球產業、法國的網球產業,或是日本的運動教育市場,都因為產業的蓬勃發展,對於教練品質的要求都非常的高,也能夠支付得起豐厚的薪資。因此,不管是否有教練證照制度,都會因為市場競爭的關係,自我學習動機強烈,促使教練的水平不斷的提升,自然形成一個正向循環,也帶動產業的發展。

反觀台灣,多數運動教練的工作機會來自於學校體系。這些職務的正式名稱有:正式體育老師、正式專任教練、代課老師、代課教練、特殊項目約聘專任教練、學校社團外聘教練,經費來源也不一樣,從中央、地方,甚至是家長會、後援會。除了上述服務於學校體系的教練之外,還是有很多教練需要面對市場(課後社團、坊間道館、運動補習班),被控摔童致腦死的台中何姓柔道教練,就是屬於這一種。

一直以來,不管體育老師或任何一類型的學校教練,都需要定期參加地方政府或體育署舉辦教練增能研習,但多數的研習課程缺乏系統性的內容與連貫性的知識,長年來為人詬病:上課睡覺、中午領便當、下課領證書。

戳破「教練講習」亂象 課程不實用、學生睡覺是常態

台灣之光奪牌就high爆? 他點出「教練養成」大問題

台灣運動圈不自律 「幼兒運動教學」應規範教練資格

運動產值年逾5千億 擠進先進國家靠改善過時制度

學習柔道 先學會自保

柔道講究「防守重於攻擊」,東京奧運國手連珍羚的妹妹、錦和高中教練連珮如表示,所有柔道初學者,都要先學會保護自己,減少可能造成的傷害與衝擊,才能攻擊對手,因此「護身倒法」是相當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