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知名公共媒體BBC最近被踢爆,有明星主持人向未成年的17歲少女支付超過3.5萬英鎊(約新台幣140萬元),供對方購買快克古柯鹼,以換取少女為他拍攝色情照片。東窗事發後,少女的家長立即向BBC投訴,氣憤要求男主持人立即停止猥褻和資助吸毒的行為,可惜未獲BBC重視。詳全文>>
台灣社會近來掀起一波#MeToo浪潮,英國媒體BBC報導指出,這波由Netflix熱門影集《人選之人─造浪者》帶起的運動,正在衝擊長久以來身為亞洲性別平權前段班的台灣,包含政壇、藝文界,甚至是醫生、老師也都面臨指控,而對於許多受害女性而言,終於等到遲來的這一刻。詳全文>>
英國廣播公司(BBC)經過1年臥底調查,近日揭露一個中國男性團夥指使成員在地鐵等公共場所猥褻女性,再將過程偷拍,上傳至境外色情網站販賣。據報幕後黑手是一個在日本生活的27歲中國人。大陸公安部門跟進事件,並鎖定一名同名男子,但目前不在境內。詳全文>>
中國近期頻頻在台灣周邊軍演,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BBC專訪時指出,全球約50%貨物經台灣海峽運往世界各地,台灣又是半導體電腦晶片主要生產國,台海緊張局勢可能影響全世界。詳全文>>
關於新冠病毒的起源,科學界至今仍無定論。《英國廣播公司》(BBC)5月31日發出一篇報導,標題是《新冠病毒溯源:頂級中國科學家稱不該排除實驗室洩漏》,乍看讓人以為實驗室洩漏有新證據。據陸媒《觀察者》向報導中的科學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主任高福求證,經查核,事實並非如此。高福氣憤的說,該名記者沒有採訪過自己,並且報導是斷章取義。詳全文>>
一個人出外旅行風潮越來越流行,但女性獨自出國旅遊仍面臨諸多挑戰。BBC參考女性安全指數(WPS)、全球和平指數(PGP)等資料,並與獨自海外旅遊的女性進行訪談,綜合整理出5個適合女性獨自遊玩的國家,分別是斯洛維尼亞、盧安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以及國人最愛的日本。詳全文>>
習近平大權獨攬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角色受矚。英媒分析,李強已釋放延續李克強政策、強化數位經濟、擴大開放等3個訊號,但卻面臨民企信心不足、外資卻步、中等收入陷阱等3道難題。 詳全文>>
總統蔡英文昨啟程「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前往友邦瓜地馬拉、貝里斯訪問,並於去程及返程過境美國,其中最受矚的是預計將會見美眾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對此,國民黨立委陳以信30日接受英媒BBC節目專訪時表示,他希望「蔡麥會」除談軍事與安全合作外,能更加強化台美雙邊經濟關係。詳全文>>
南韓釜山大學政治學教授凱利6年前接受BBC視訊連線訪問,結果家中2個孩子接連闖入房間搗蛋,而妻子衝進房內將孩子拉出的一幕也紅遍全球。近來凱利在推特曝光一家4口的合照,兩個小萌孩全都長大了,依舊可愛的模樣讓全球網友都融化了。詳全文>>
英媒BBC最近擲出震撼彈,宣布公司將在下周播出內容驚人的紀錄片《掠奪者:J-Pop的秘密醜聞》(Predator: The Secret Scandal of J-Pop),揭露日本偶像帝國「傑尼斯事務所」與其已故社長喜多川強尼(Johnny Kitagawa)被掩蓋了半世紀的性醜聞真相。詳全文>>
英國BBC體育電視節目《今日比賽》(Match of the Day)於當地時間17日現場轉播英格蘭足總盃(FA Cup),當主持人和球評在攝影棚內針對賽事進行解說時,突然一陣來自女子的「騷浪淫叫聲」響遍棚內,不僅收視觀眾被弄得不知所措,就連主持人也強忍笑容,事後才證實疑似有人在攝影棚內藏手機惡作劇。詳全文>>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迄今將滿一年,戰爭邁入2023年面臨什麼樣的未來或轉折?BBC俄羅斯事務編輯羅森堡(Steve Rosenberg)和國際事務編輯鮑文(Jeremy Bowen)指出5大關鍵焦點。詳全文>>
台灣美食難道過譽了?台灣人對於自己的美食總是感到很自豪,不過總部位於保加利亞的國際美食指南Taste Atlas卻不這麼認為,在總共95國評比當中,台灣只排在第45名,甚至連排名都慘輸英格蘭。對此一位駐北京的BBC記者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愚蠢名單,甚至還幫台灣叫屈。 詳全文>>
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28日批評中國大陸的防疫政策,包含BBC一名記者在上海「白紙運動」現場被大陸警方毆打並逮捕。對此,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9日表示,BBC記者在警方執法過程中拒不配合,卻做出一副受害者的樣子,「這顯然秉承了BBC惡意碰瓷的一貫作派。」 詳全文>>
烏魯木齊大火燒出民怨,大陸多地爆發反封控「白紙革命」,引發國際媒體關注,27日,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勞倫斯(Edward Lawrence)在上海報導期間遭公安逮捕、毆打。對此,大陸外交部28日回應,涉事記者在執法人員行動時未表明身分。外交部還表示,BBC聲明與事實不符。詳全文>>
中國近日示威抗議多地開花,但英國媒體BBC的其中一名記者在上海現場採訪時,遭到中國警方毆打,甚至被拘留長達數個小時。英國政府譴責此事,表示「令人震驚」;歐洲廣播聯盟(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 EBU)也發聲,表示這種行徑「無法接受」。詳全文>>
隨著台灣成為美中之間的地緣政治引爆點,26日舉行的九合一大選成為了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BBC在27日報導了執政的民進黨大敗,總統蔡英文辭去黨主席職務的消息同時,將這場選舉解讀為台灣人民的「親中和反中之戰」。詳全文>>
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22日在二十大閉幕會議上被攙扶出場的畫面引發關注。BBC報導,中共大型會議通常嚴格按劇本進行,胡錦濤在鏡頭前提前離場的時間點很有可能不是意外,這背後最有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中方藉由象徵性移除舊時代領導者的橋段把權力政治展露無疑,或是胡錦濤有嚴重健康問題。詳全文>>
高齡96歲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8日傳出身體不適,白金漢宮表示女王繼續接受「醫療監督」,雖然聲明中強調女王沒有感覺不舒服,不過女王的4位子女及孫子都趕往巴爾莫勒爾堡探視,BBC也為此暫停常規節目,改播出新聞特別節目,而節目主持人愛德華茲(Huw Edwards)的著裝也引發熱議。詳全文>>
《BBC中文》採訪數名專家認為,中國實施的一系列經濟制裁,對台灣整體經濟影響十分有限,唯特定產業痛感較強烈。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中心主任徐遵慈指出,她目前更擔心軍演對台灣實質性封鎖、影響陸海空運輸,若在未來常態化,恐怕波及台灣進出口,進而引發外資對台供應鏈的擔憂,削弱投資信心。詳全文>>
美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解放軍在台灣周圍大規模演習,兩岸緊張局勢升溫。BBC駐北京特派員麥克唐納(Stephen McDonell)指出,中國對台實施更極端軍事措施,如今已經變成「可接受」的新常態。BBC駐台北特派員也說,北京口中那個版本的台灣,與現實完全不符,若參考過去幾天局勢,台灣對中國的態度可能變得更強硬。詳全文>>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離台後,中國便大動作對台進行報復,在台海周圍進行封鎖式實彈軍演。BBC記者傅東飛(Rupert Wingfield-Hayes)7日指出,隨著兩岸情勢升溫,加上烏俄戰爭的前車之鑑,台灣的年輕人之間最近開始興起了「習武熱」,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投身學習作戰。詳全文>>
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非洲迦納出現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案例,造成2名死亡病例,它是種傳染力極強的病毒,目前沒有治療辦法,在過去疫情中致死率曾高達88%。究竟馬堡病毒是什麼、感染途徑、症狀與如何治療預防?詳全文>>
烏克蘭國際僱傭軍團的台灣成員李成零,最近在台灣的軍事迷網站及臉書軍事社群被曝光後,瞬間成為網路焦點。BBC記者最近採訪到李成零本人,與他暢聊他在烏俄戰爭中的所見所聞。李成零在採訪中表示,他的抗俄之旅是在丟完一枚10元硬幣後開啟的,而他參戰的目的,只是單純想為自己的人生留下紀念。詳全文>>
俄羅斯國防部25日宣布完成在烏克蘭的第一階段軍事行動,目標將轉向解放烏東頓巴斯地區,讓各界猜測是否代表莫斯科坦承行動失敗,因此將侵略規模縮小?不過專家警告,若俄軍隻中火力專注全力攻堅一處,那烏克蘭勢必需要借助西方武器的支援。詳全文>>
《BBC中文網》於12日報導,台灣社會高度關注烏俄戰爭,因為台烏都面臨強權鄰國的武力威脅,因此不僅感同身受,也關心烏克蘭局勢將如何影響兩岸發展。文內整理出最受關注的3大問題與解答,分析烏台局勢差異。詳全文>>
很多約翰牛不喜歡BBC,新聞網路流量僅次於BBC的《每日郵報》總編輯達克雷(P. Dacre)「痛恨...都會政治圈的菁英」,指他們「勢利、虛偽、裝模作樣又不愛國」,而BBC「是主要象徵」。在他任內,從1992至2018年,該報有四千多則通常是負面的新聞以BBC入標,其中約五百則放在頭版。詳全文>>
中亞國家哈薩克近日爆發的大規模示威已造成至少數十人喪命、近4千人被捕。BBC記者7日清晨實地走訪反政府示威活動的中心阿拉木圖(Almaty),並聲稱這座第一大城如今已不復昔日繁華,反而呈現出末日浩劫之景,讓人不勝唏噓。詳全文>>
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14日凌晨發生大火,釀成46死41傷,全台危老建築的安全性,以及發生意外時的救災難度,再度引發社會關注。BBC一篇評論指出,台灣都會區也正在上演「蝸居」現象,而違章建築難以拆除、解決,與安置問題及低收入族群有關。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