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是由東南亞國家協會十國發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這些和東協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六國共同參加,共計16個國家所構成的高級自由貿易協定。目前正在談判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推動該協定態度積極,有媒體認為該協定由中國大陸主導。此協議也向其他外部經濟體開放,比如中亞國家、南亞及大洋洲其他國家。(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由中國主導的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15日已正式簽署,東協10國和亞洲主要的中、日、韓、澳、紐西蘭等15國都在其中,也是中、日、韓亞洲三強第一次締結貿易協定,協定含蓋的GDP和貿易額占約全球3成之多,但台灣被排除在外。《Yahoo雅虎》今起針對此議題進行民調,已有近3萬名網友投票,逾5成表示擔心國際競爭力減弱,但不清楚RCEP是什麼的民眾也占了約47.6%。詳全文>>
此刻RCEP順利達成簽署,將成為擁有全球最大生產毛額的貿易協定,於此同時,台灣則要面對兩大出口市場 — 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韓、日等國廠商在RCEP之下透過在地和跨境的串整,進一步產生的緊密化安排,於未來幾年內當有倍增的競爭壓力。詳全文>>
由大陸主導、範圍涵蓋太平洋諸國的的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日正式簽署,未來恐衝擊到台灣的在國際上的定位。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政府跟業者都早已經超前部署,「衝擊當然會有,但不是那麼大」。詳全文>>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在本月(15)日正式簽署,會員國除東協10國外,還有中、日、韓、紐、澳等5國加入。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今(17日)表示,2016年總統蔡英文就職時承諾「帶領台灣加入RCEP」,現在RCEP將我國排除在外,政府又開始「做圖」,告訴全民RCEP對我國經濟影響不大,甚至是甩鍋給國民黨,他痛批「不想負責就不要執政!」詳全文>>
亞太15國日前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15個成員國裡享有關稅優惠,移除貿易壁壘,而台灣沒被列入其中,貿易關係恐面臨更大的挑戰。對此,律師葉慶元憂心忡忡表示,當區域內其他主要的貿易夥伴互相合作,以外貿立國的台灣卻被排除在外,「未來將如何繼續推動貿易?」詳全文>>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日在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正式簽署,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就此誕生。大陸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趙立堅16日回應,經過8年談判,RCEP在昨天順利簽署,這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里程碑。詳全文>>
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署,恐衝擊台廠出口競爭力,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藍綠立委分別提案,要求經濟部於一個月內向立法提出專案報告,說明我國如何因應區域經濟組織的變化。兩項提案均已獲經委會通過。詳全文>>
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署,對於台灣是否加入,經濟部長王美花今(16)日表示,主導的中方會要求台灣加時後須遵守九二共識,現階段RCEP並非首要爭取加入的路,台灣要面對國際政治現實,「這條路不好,就去爭取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其他路線」。詳全文>>
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15日正式簽署,共有15個亞太成員國參與,範圍涵蓋22億人口,成為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紐約時報》指出,此協定鞏固了中國在東南亞的經濟強權形象,進而制衡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且讓各國在這兩大巨頭間保有更大的彈性。詳全文>>
在二○一一年即開始建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終於在昨天東協高峰會正式簽署。RCEP主要是整合東協對外五個自由貿易協定(FTA),但是因為各協定間差異大,成員意見分歧而使談判進展緩慢。詳全文>>
東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正式簽署,朝野立委關注對台灣產業的衝擊,經濟部長王美花今(16)日表示,經濟部持續盤點降稅清單,並預計於二周內召開產業座談會討論對策,以協助業者多元佈局、提高競爭力。詳全文>>
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15日表示,RCEP形成之初,台灣積極尋求加入,但中國暗地鼓勵香港參與,企圖以「一國兩制」模式造成台灣加入障礙;總統蔡英文主政後,才改以加入可能性最大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為目標,尋求台灣整體最大利益。詳全文>>
15個亞太國家今天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令區域經濟整合邁出重大一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最大贏家包括日本和韓國,而RCEP帶來的產品降價也將惠及歐美。詳全文>>
RCEP超級經濟圈自貿協定成形,恐衝擊我石化、紡織業的競爭力,經濟部長王美花今(15)日表示,中日韓未來若降稅,預估主要銷往大陸市場的石化業、紡織業上游原料將有影響,經濟部將持續協助業者多元佈局、提高競爭力。詳全文>>
RCEP談判於2012年宣布啟動,歷經8年談判,15個成員國包括東協10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再加上中國、印度、日本、南韓、澳洲以及紐西蘭,於15日完成簽署。國民黨批評,民進黨因不當政策讓台灣變成亞太或印太地區的「經濟邊緣人」。對此,民進黨回擊,九二共識根本換不來RCEP。詳全文>>
亞太地區15個國家今(15)日同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整體關稅廢除率高達91%。經濟部長王美花受訪時表示,這次降稅自由化程度跟既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相比,整體項目沒有增加很多,且降稅時程也很長,但仍需留意中日與中韓間的貿易關係。詳全文>>
全球最大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15日正式簽署。對此,大陸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RCEP將有助於擴大中國出口市場空間,滿足國內進口消費需要,加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有利於穩外貿、穩外資,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撐。詳全文>>
中國、日本、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10國、澳洲等15國,今天舉行視訊高峰會簽署全球最大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整體關稅廢除率高達91%。詳全文>>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署,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勢必更為牢固,台灣被排除在外有加劇經貿邊緣化隱憂。不過專家認為,美中爭端未歇、全球反中浪潮延續的局勢,將為台灣帶來轉機。詳全文>>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署生效,原本沒有自由貿易協定 (FTA)的中日韓,彼此也有降稅優惠待遇,恐對台灣塑化、鋼鐵、紡織及工具機等傳統產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詳全文>>
歷經8年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個成員國於15日完成簽署,涵蓋東南亞國協10國,再加上中國大陸、日本、南韓、澳洲與紐西蘭等五方,涵蓋全球30%的人口、29%的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以及27%的全球貿易量。國民黨表示,我國與RCEP成員的貿易佔貿易總量的59%,投資額則佔我國對外投資的65%,如果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勢必產生被排擠的負面效應。詳全文>>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今(15日)在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正式簽署,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就此誕生。大陸官媒新華社報導指出,「這是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大里程碑。」詳全文>>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經過8年的談判,終於在15日完成簽署。簽署完成後,中國大陸財政部隨即在官網發文說明協定內容,並強調這是中國與日本首次達成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詳全文>>
全球最大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15日正式簽署,由15個成員國的經貿部長聯合完成。協定簽署後,中國大陸方面隨即表示,RCEP經過8年談判得以簽署,讓人們在陰霾中看到光明和希望,表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是大道、正道,仍然代表著世界經濟和人類前進的正確方向。 詳全文>>
南韓今(15)日將與中國大陸、日本、澳洲、紐西蘭以及東協10國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其經濟規模涵蓋全球3分之1、高達23億的人口,預估將成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議,總統文在寅於昨(14)日東協+3峰會上表示,簽署RCEP將能迎擊保護主義,邁向共生與合作的道路。詳全文>>
東協峰會今(15日)舉行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預計東協10國與大陸、日、韓、紐、澳等5國預計將正式簽署協定。一旦RCEP簽署生效,將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詳全文>>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 將在明(15)日簽署,會員國除東協10國外,還有中、日、韓、紐、澳等5國加入,同時為去年退出談判的印度保留日後加入位置,未來除互降關稅外,也將加深區域區域關係合作,不過在地理位置上位處RCEP經濟區中心的台灣並未加入,也讓藍委鄭麗文呼籲,政府應為台灣出口想好對策。 詳全文>>
主管日韓事務的美國外交高官納珀(Marc Knapper)於13日呼籲,日本與南韓應公開譴責中國針對少數穆斯林、香港與台灣的行動。然而,日、韓兩國將與中國於15日的高峰會上簽署,歷時8年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美國選在此時發聲,格外引人關注。詳全文>>
持平而論,台灣加入區域經濟合作已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既然加入RCEP機會渺茫,就必須集人火力加入CPTPP、儘速做好法規調適、排除內外障礙,積極行動。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