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價值的「B型企業」

兼顧營收與利益共享 B型企業將成未來主流

賺錢不再是企業的唯一價值!追求獲利並兼顧環保、員工福利、社會責任等多元價值的「B型企業」,正悄悄崛起。詳全文>>

有競爭力的幸福企業 嘉威讓員工錢多事少離家近

「當老闆,就是要讓員工錢多、事少、離家近!」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張威珍,畢生奉行「利他」精神,強調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要照顧員工、回饋社會;嘉威的待遇平均較業界高15%,加班時數少,還提供宿舍,友善的工作環境,不僅帶來穩定營收,員工流動率也一直維持在3%以下。詳全文>>

棄百萬年薪種芽菜 鄭涵睿:台灣人值得吃更好的食物

一株小巧芽菜,蘊含著綠藤生機的遠大理想。6年前,擁有台大財金系學歷的鄭涵睿、廖怡雯、許偉哲,辭去外商金融公司工作,放棄百萬年薪,一起創辦綠藤生機,希望種出富含酵素、營養成分高、無硝酸鹽的「活體芽菜」;不做商場菁英,改當種菜達人,只因他們認為,「台灣人值得吃更好的食物!」詳全文>>

賣LED燈倡導節能 DOMI還幫你種樹救下一代

2014年台灣誕生了第一家B型企業「DOMI(綠然能源)」,這是由6名有科技、網路、經濟、品牌與公關專業背景的創業家所組成,他們不只是一家單純販售LED節能燈具的公司,在賣產品的同時,還會把收益拿來幫客戶種樹。詳全文>>

創業像被丟到沙漠 7年級創業家催眠自己「我不是我」

清大資工所畢業的陳碩鴻、林筱玫是戰友,也是終生伴侶,3年前,兩人頂著2011年微軟創意盃全球冠軍的光環誤闖創業叢林,一路卻走得跌跌撞撞,期間不乏被眾人小覷、奚落等不堪經驗,兩名初出社會的年輕人甚至還親眼見識過投資人落井下石,甚至想把自己一口吞下的那股貪婪。詳全文>>

7成員工來自弱勢族群 御之饌用「真誠」拼出16家店

「我的員工可能沒那麼好看,沒那麼優秀,無法與其他高級連鎖企業相比,但我們的員工都是真誠的服務」建築設計起家的銘宇興業董事長楊博宇說,2008年跨業開餐廳,旗下「御之饌」連鎖拉麵店遍布全台,員工近7成是弱勢族群,雖然客訴案件不斷,但生意仍好到開了16家分店,今年還要擴大至20家。詳全文>>

一生精算卻熱愛吃虧 年近六旬會計師這樣看獲利

看似好好老闆的張威珍,其實也很清楚資本主義的重要性,「台灣所謂的幸福企業,早已經被血汗工廠打敗了。」他直言,沒有競爭力的幸福企業根本無法在目前社會存活,「會計師剛好屬於高技術門檻,今天如果是低技術門檻的工作,我的經驗很可能又不適用了,恐怕也會選擇提高工時。」詳全文>>

這家徵信所好威 專替企業打分數

「大家誤解了徵信真正的涵義!」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說,在台灣,很多人認為,徵信等於捉姦;事實上,徵信源自17世紀的英國,當時,企業信用已被視為交易時的重要參考,而中華徵信所的主要工作,就是調查、評鑑公司信用,「替企業打分數」。詳全文>>

7年級總經理 翻轉台灣苦茶樹農高齡危機

被視為保健聖品的苦茶油,未來恐面臨本土原物料短缺窘境。71年次的茶籽堂總經理趙文豪表示,台灣苦茶樹農平均年齡超過70歲,在多數年輕人不願投身農業的情況下,「如果哪天他們不種了,或過世了,怎麼辦?」詳全文>>

4年燒千萬幫公益組織找資源 他說:做讓自己感動的事

台灣高齡化問題嚴重,光靠政府無力解決,這時,非營利機構(NPO)的力量,更顯重要。NPO Channel(社會網絡公司)創辦人張幼霖,致力替公益組織籌措資源,4年來,已「燒掉」1,000多萬元,他強調,「人生不是只想著賺錢,是做讓自己感動的事!」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