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COVID-19溯源研究發現,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有動物推車、籠子等採檢結果呈陽性,且哺乳類野生動物的DNA多於人類DNA,支持首名人類個案2019年底從受感染動物身上染疫的理論。詳全文>>
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宣布新型M痘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後,英國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病毒學家沃爾特(Cheryl Walter)就當地情況進行了分析,評估M痘疫情是否會再次造成全國性封鎖,引發廣泛關注。詳全文>>
北韓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迄今已關閉國門近5年。兩家位於中國的專門旅行業者今天表示,北韓將於12月重新開放外國遊客來訪。詳全文>>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發布年度統計指出,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因2019至2021年COVID-19大流行而減少1.8年,回到2012年平均71.4歲的水準。報告另指全球仍有肥胖和過瘦的營養失調兩極問題。詳全文>>
日本政府2023年5月8日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等級調降等同於季節性流感後,到今天屆滿一週年,官方統計2023年5月到11月仍有1萬6043人因感染COVID-19死亡。詳全文>>
英瑞製藥大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7日證實,有鑑於大流行以後的新冠疫苗過剩,該公司目前已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回收旗下新冠疫苗Vaxzevria。詳全文>>
根據今天發表的一項大型研究結果,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導致全球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在疫情頭兩年間縮短1.6年,比先前估計縮短得更多。詳全文>>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上周在杜拜舉行的世界政府峰會上表示,「X疾病」(Disease X)的爆發只是時間問題,而不是機率問題。他強調,早在新冠肺炎爆發前的2018年他就提出了類似的大流行病警告,而如果世界無法吸取教訓,人類將在下一場全球疫情大流行中付出巨大代價。詳全文>>
泰國政府預測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流行性感冒和登革熱將是今年3大主要傳染疾病,不過由於多數人對COVID-19已有免疫力,症狀將不再那麼嚴重。 詳全文>>
儘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相對而言已經趨緩,且各國早已開放來自國外的觀光客,但由於新冠病毒持續變種,且眼下即將迎來農曆春節,返鄉團聚、南來北往,以及各種團體聚會下,恐將迎來疫情的新一波高峰,如今XBB疫苗持續開打,有研究顯示,若只有過去舊疫苗的保護力,其防護力可能趨近於零。詳全文>>
新冠變異株JN.1不僅在全球多地引發新一波確診潮,如今也在多國汙水中被檢測到數量激增,不禁讓科學家開始懷疑,它是否專門攻擊人類腸道。詳全文>>
世界衛生組織(WHO)19日表示,致力於全球公平獲取新冠疫苗的COVAX將於2023年12月31日結束,迄今已向146個經濟體配送約20億劑疫苗,至少挽救270萬人的性命。詳全文>>
東南亞面臨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危機,尤以最新變異株JN.1最為常見,恢復戴口罩及體溫檢測的呼聲越來越高。其中,新加坡已經重新開始通報病例數,馬來西亞也規定確診者必須居家隔離五天。詳全文>>
近期全球有多個國家出現「新冠肺炎變異株JN.1」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JN.1列為「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 of interest),並表示依照目前證據顯示,JN.1對公眾健康造成的風險較低。詳全文>>
馬來西亞新冠疫情反彈,在過去一周新增超過2萬例確診。衛生部長祖基菲裡18日表示會重啟防疫,將採取5大措施管控疫情,包括提早發現確診個案、TRIIS(檢測、通報、隔離、通知、尋求治療)等,但強調無意重新恢復行動管制令(MCO)或恢復過往的封鎖措施。 詳全文>>
輝瑞(Pfizer)藥廠靠COVID-19疫苗與抗病毒藥在疫情期間風光一時,但錯判能像流感一樣長期靠COVID獲利而重金投入,如今收益銳減得砍掉部分研發計畫與裁員度日。 詳全文>>
馬來西亞近期新冠疫情大幅回升,確診病例翻倍,政府正密切監控疫情發展,也將發布施打新冠疫苗加強針的新指南。衛生部長祖基菲裡14日敦促民眾務必戴上口罩,特別是在人流密集之處,更要做好防疫措施,遏止疫情擴散,若有需要,將再次強制人民戴上口罩。詳全文>>
中國北方近來呼吸道感染案例激增,其中流行的病原體包括了流感病毒、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和新冠病毒等5類,引發國際關注。對此,德國知名病毒學家克庫勒(Alexander Kekulé)表示,中國的呼吸道感染潮蔓延至德國的機率不大,「德國暫時還沒有危險」。詳全文>>
日本筑波大學研究團隊發現,當人與人擦身而過時,感染COVID-19風險在「通過後5秒內達到高峰」。因此,在與人錯身時採取暫時閉氣或保持逾1公尺距離等防疫對策有其效果。詳全文>>
專家指出,由於醫界對長新冠的定義過於廣泛,加上多數相關研究都缺乏適當的對照組,因此長新冠的風險如今已被「大大誇大」,導致人們容易對此感到焦慮,甚至造成誤診。詳全文>>
即便新冠疫情在全球各地已然趨緩,在各國都已退至地方流行性疾病的地位,但變異株所帶來的後續效應,恐仍舊無法輕易掉以輕心,尤其Omicron的變異株「BA.2.86」有很多地方出現變異,不僅獲得世衛組織高度關注、在美國擴散,如今就連南韓也傳出首例確診者,且沒有海外旅遊史。詳全文>>
新冠病毒變異株BA.2.86高度突變,受到全球公衛專家關注,美國各地病例數也逐漸增加,德州及俄亥俄州8月底皆出現第一起個案,累計擴散至5個州。專家認為,這支病毒可能是導致美國住院人數增加的原因,但不會成為主流毒株。詳全文>>
美國研究指出,中國突然結束嚴格的清零政策後,在接下來2個月裡,可能導致近200萬人超額死亡(excess deaths)。這篇論文24日被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中國國家衛健委則尚未回應媒體的評論要求。詳全文>>
世界衛生組織高層官員指出,除了以色列、丹麥、美國和英國外,瑞士和南非也發現了一支名為BA.2.86的高度變異COVID病毒株,但專家說尚無證據顯示它會導致更多重症。詳全文>>
南韓新冠疫情已逐漸趨緩,暑假期間的流行潮也不如專家預期的嚴重。為此,南韓防疫部門決定從本月31日起,將新冠肺炎的傳染病等級從第2級調降至第4級,與流感等傳染病同等級,回歸一般醫療體系,不再每天統計確診者人數,不過醫院或療養院等高風險設施仍需戴口罩。詳全文>>
南韓衛生防疫當局與傳染病諮詢委員會20日表示,南韓本月有機會將新冠肺炎(COVID-19)的傳染病等級降至第4級,下修為與季節性流感同樣的最低級別,並解除所有防疫限制,恢復疫情前生活。預計21日舉行專家會議後,於23日由中央政府正式做出決策與宣布結果。詳全文>>
新冠變異株BA.2.86與又被稱為Eris的EG.5近日猛然竄起,引起世界衛生組織(WHO)關注,而藥廠即將在今秋上市的新冠加強劑也被證實可有效防護EG.5病毒。然而,最新研究提醒,疫苗施打的位置其實也有講究,民眾在接種加強劑時若連續施打在一樣的位置,免疫反應可能會更強。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