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健

腹痛、牙痛竟是心絞痛 心臟科醫師圖文解析

疲倦、噁心、睡眠障礙、腹痛、甚至牙痛,也可能是心臟出問題?你一定要知道!詳全文>>

近視雷射手術比一比 PRK、LASIK、SMILE有何差別?

經過數十年的累積,近視雷射手術持續演進,希望可以減少疼痛、減少併發症、並達到更好的視覺品質。張聰麒醫師提醒,無論是早期的PRK、LASIK,到現在的SMILE手術,醫師會在完整的評估後給予合適的建議。詳全文>>

晚期卵巢癌術後治療不要停 醫師圖文重點提醒

卵巢癌好發於中老年人,高峰大約在50-60歲,是婦科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卵巢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要到腫瘤變大影響周遭器官、或形成腹水時,才會出現症狀。詳全文>>

胃鏡減重怎麼做? 腸胃專科醫師圖解懶人包

肥胖可能與多種健康問題有關,包括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胃食道逆流、心血管疾病等。陸續也有研究指出,肥胖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之後的併發症較多,死亡率也較高。愈來愈多證據告訴我們,肥胖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疾病,需要積極介入治療。詳全文>>

怎麼努力都瘦不下來!試試這方法 打造一輩子瘦體質

現代人工作相當忙碌,再加上多坐少動的生活型態,年齡過了25歲之後,基礎代謝率慢慢下降,體重相對的逐年上升,對於不想運動或沒時間運動,但又想減肥瘦身,害怕服用西藥減肥藥的諸多副作用,以及停用減肥藥後的復胖反彈效應,其實,可以試試中醫埋線減肥法。詳全文>>

急性、慢性蕁麻疹有什麼不同? 醫曝「日常刺激因子」

「可能是剛洗過熱水澡,或是接觸到冰塊,也有可能是剛吃完某種食物;雖然每天都一樣,但卻莫名出現像是被蚊子叮咬的塊狀,嚴重的話會有片狀突起,有時伴隨著發癢的感覺。」 你曾有過類似經驗嗎?這很可能就是蕁麻疹。詳全文>>

睡醒脖子無法轉、一動就爆痛? 專家揭「落枕元凶」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早上睡醒的時候,發現脖子不能轉動,肩膀緊繃疼痛,接下來的幾天都處在僵硬疼痛狀態,工作與生活品質都受到影響,應該有許多人都遭受過落枕帶來的困擾,那落枕了該怎麼辦?詳全文>>

1吃飯習慣小心肌肉流失 腰痠背痛、坐下爬不起來恐已罹肌少症

很多現代人對於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有很好的保健觀念,不過你知道嗎?人體的行動力除了依賴強健的骨骼之外, 還必須擁有良好的肌力,才能夠帶動骨頭與關節之間的活動,一旦脂肪的量增加,肌肉量就會相對減少,很可能就會面臨肌少症(Sarcopenia)上身而不自覺。詳全文>>

服用普拿疼小心肝毒性 藥師揭「 止痛藥劑量上限」

疼痛,對現在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常見的狀況,不論是肌肉痠痛,更或者是跌打損傷等,許多人可能抱持著去藥局買止痛藥吃,或者是吃普拿疼的想法,但止痛藥真的可以這樣吃嗎?詳全文>>

鼠蹊部摸到硬塊是癌嗎? 觀察「胯下3變化」判斷是否需盡速就醫

48歲男性,1個多月前洗澡時發現鼠蹊部雙側有凸起腫塊,由於位置較私密,不好意思就醫,日前因強烈不適才求診。詳全文>>

寶寶免疫力這樣養! 營養新知:HMO母乳寡醣與核苷酸

母乳的保護力比較強,寶寶比較不容易生病,關鍵究竟是藏在哪?詳全文>>

牙齒痛小心是「三叉神經痛」 醫揭好發族群

63歲周女士因出現劇烈牙痛,到牙科診所就診,一連拔除數顆牙齒後,疼痛仍未緩解,牙醫師建議再行牙周病治療,但症狀依然沒有改善,且劇痛反覆,總是突如其來,發作時每每都痛不欲生。詳全文>>

腎臟病患最易罹泌尿道上皮癌 醫點「關鍵1主因」:不少人都試過

一名70歲黃先生患有慢性腎臟病,長期來都服用來路不明中草藥「保養腎臟」,導致慢性腎臟病控制不佳,半年前因血尿赴醫檢查,發現左側輸尿管腫瘤達8公分,切片確診為輸尿管癌第四期詳全文>>

刷牙出血小心凝血功能有問題 服用「1藥品」看醫生都要先報備

70多歲的鄭女士,有糖尿病與高血壓多年,規律藥物控制,平常可以生活自理,也常去公園散步,到市場買菜,活力滿滿。詳全文>>

安眠藥何時吃效果最好? 藥師解答「正確時機&常見副作用」

現代人由於工作繁忙、精神壓力大,或一些潛在疾病影響,常有失眠的困擾。持續性的睡眠缺乏會進而造成情緒不穩、精神無法集中等問題;因此,使用安眠藥的同時應培養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尋找失眠的原因,做自己身體的主人。詳全文>>

氣泡水取代白開水可以嗎? 小心造成「2種疾病」:常打飽嗝要注意

氣泡水能增加口感,不少粉領新貴也將其視為減重飲水的新選擇!不過,當大量的氣體喝進胃裡,再逆向經由食道排出過程亦誘發胃食道逆流,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飲用氣泡飲,脹氣與胃酸過多者建議少飲用。詳全文>>

少吃多動沒瘦反變胖? 專家曝「關鍵原因」:運動只影響10%

一名50歲的張先生,因只有一隻腳故出門都需要輪椅代步,也常需要朋友幫忙推輪椅,但因其體重重達135公斤,每次請朋友幫忙都很不好意思,遂下定決心一定要減重成功。詳全文>>

拇指外翻跟鞋有關 醫教自測法:關節凸出、腳長繭要小心了

年過40歲的劉小姐,平日喜愛戶外活動,大腳趾變形突出且不適已經有7、8年的時間了,因遷就大腳趾變形,所以平常都不敢穿高跟鞋,而是以穿休閒鞋為主,但近幾個月來感覺愈來愈不舒服,雖然已經刻意減少戶外活動,不再到處趴趴走。詳全文>>

長期過敏小心引起偏頭痛 醫曝「誘發元凶」:3成國人中鏢

16歲蔡姓高中生一年前開始反覆頭痛,初期診斷為偏頭痛,使用偏頭痛藥物治療後症狀仍時好時壞。詳全文>>

肝、腎長水泡演變成癌? 醫解析「囊腫、腫瘤」區別

「醫生,我的肝臟長水泡,會不會是長了壞東西?」門診間,常見患者拿著健檢報告、一臉愁苦地就醫;究竟,肝、腎長水泡, 需要處理嗎?詳全文>>

大腸癌由瘜肉演變 「6高風險群」40歲前就該做大腸鏡

58歲的洪先生,近期在女兒的安排下,到醫院進行健康檢查,在確認健檢行程前自認身體健康無疑、從未健康檢查的他還一邊嚷嚷著:「幹嘛要多花這個錢,又沒痛沒病,何必刻意安排身體檢查?」詳全文>>

及早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期 新生兒基因檢測醫師詳解

除了聽力損傷及代謝疾病,目前新生兒基因檢測的應用範圍很廣,還可以進階到找出特定中樞神經、血液、肌肉、心臟、視力等多種疾病,陳菁兒醫師說,透過基因檢測甚至可以了解一些藥物過敏的問題。詳全文>>

口臭小心是身體隱藏毛病 「5種去味食物」你今天吃了沒?

即使認真刷牙,經常使用漱口水、嚼口香糖,仍時時感覺自己口氣怪怪的? 提到口臭,一般人總是難以啟齒,一些口氣味道較重的人,光靠呵氣就能聞到自己的口氣臭味;但有些人卻是得透過他人的反應,才知道原來自己有口臭。詳全文>>

寶寶出現血便小心是對食物過敏! 哺餵母乳的媽媽還能繼續餵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淳翔說,新生兒少部分會遇到血便狀況,首先要排除病毒性腸胃炎,再來才會考慮較常見的食物蛋白過敏導致直腸發炎。而食物蛋白過敏導致直腸發炎通常需臨床診斷,若將懷疑的過敏原移除後,症狀改善就能確診。詳全文>>

即時察覺疲倦、骨頭痛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醫師圖解說

五十多歲的廖先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且因發病原因是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轉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屬於約占二成五的難治類型。若採納傳統化療,恐因療效不彰,存活期僅四個月。面對突如其來的罹病事實及很短的存活期,廖先生只覺晴天霹靂。詳全文>>

母乳中的免疫因子「HMO母乳寡醣」 醫師圖文解說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因為母奶中含有很多活性物質、關鍵免疫因子與營養素,是難以被配方輕易取代的!詳全文>>

手腳變大、經期混亂 肢端肥大症醫師圖解

生長激素可刺激生長幫助小孩子長高,但過了青春期,太多生長激素會讓人手腳會變粗,鼻子變大、全身器官都會增生肥大,聲音也較低沉。詳全文>>

及早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期 新生兒基因檢測醫師圖文解說

除了聽力損傷及代謝疾病,目前新生兒基因檢測的應用範圍很廣,還可以進階到找出特定中樞神經、血液、肌肉、心臟、視力等多種疾病,陳菁兒醫師說,透過基因檢測甚至可以了解一些藥物過敏的問題。詳全文>>

婦科手術導入精準麻醉OMT 專家圖文詳解

大部分子宮肌瘤或卵巢瘤手術會使用內視鏡進行,內視鏡手術日趨精細,對於麻醉品質與精準度要求也隨之提升!詳全文>>

配對血糖這樣測 餐前餐後都達標

在食物種類方面,建議選擇原型的食物,因為越精緻的食物,越容易造成飯後血糖高,傅家保醫師說,例如吃乾飯比吃稀飯好、吃水果比喝果汁好。在烹調方式方面,越少烹調的食物,比較不會導致飯後血糖超標,採用蒸、煮會比煎、炸、烤來的好。進食的時候建議細嚼慢嚥,因為吃得越快,越容易吃下太多東西。詳全文>>